导读: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窗外的小雨淅淅,满地都是残花,这也提醒我们春已深。在春天又非常多的节日,其中有一个就被人给遗忘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它就是寒食节,也称之为百五节,古代诗词当中,描写寒食节的并不少,只是因为历史原因,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这才让人们忘记了整个曾经非常重大的节日,那为啥笔者还要提呢?关键是它有其可取之处,值得我们去学习。


       寒食节,它是唯一一个用食物来命名的传统节日。它源于春秋时,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在唐代成为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因为时间不确定,所以传承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如今人们过寒食节,更多的是指清明节的前一天。


       了解寒食节怎么来的之后,我们再回到这个节日本身,为啥“寒食节”用食物来命名?民间人们说“明日食不冷,福气不进门”,“食不冷”啥意思?老话有道理吗?
       一、为啥“寒食节”用食物来命名?
       之所以用食物来命名,这是因为这天在古代也叫“禁烟节”,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食物没有火,就没法去烹饪,那么就只能去吃一些生冷的食物,或者说是不用烹饪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就是我们提到的冷食。而在在以前,每年每季人们都要钻取新火,代替旧火,以避免灾难。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和寒食节的来历有关,它更多的是为了追悯先贤,因为介子推的忠诚,还有孝道,在这天吃冷食,以食物来命名,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这个节日的本质。
       二、“食不冷”是啥意思?
       食不冷,也就是说食物不冷,反过来讲,就是吃热气腾腾的食物,或者说是刚刚出锅的食物,这样的食物与冷食相反,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热食,经过火的烹饪之后,余温还尚存的食物,我们就可以理解为食不冷的食物。


       民间禁火一般只有一天,但是少数地方禁火长达三日。也就是说,在这一天之内,我们要吃上一些冷食,这个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像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点沙拉,或者是选择青团,以及各种糕点,都是可以的,相比较以前,现在的冷食,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即食的食物,就是撕开包装就可以吃的食物。几天不烧火做饭,在如今看来,也并非是什么难事。


       三、“明日食不冷,福气不进门”,老话有道理吗?
       笔者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吃冷食是对先贤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忠诚的一个认可,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要冷静下来,不要把一些好的传统给丢了,比如很常见的孝道、对人的忠诚度等等,人不能缺少这些。


       通过吃这些食物,也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传统,更不要忘了这些宝贵的精神。尤其是介子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值得去学习的。
       【食刻说】
       “明日食不冷,福气不进门”,看似在说这天要吃冷的食物,但实则是在告诉我们,要遵循传统,同时不要忘了孝和忠诚,一个心系于民,对长辈也孝顺的人,那么它的福气自然也更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