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圣火,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其中几经盛世兴衰,仍然迸发出燎原之势。生生不息的华夏人们,从黄河流域起始,千古未曾断绝,其中所探发的文化、科技与智慧的哲思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世界。

而其中有这样一方流派,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作为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俗语,这些简短的语句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是老祖宗的智慧总结,其中大有深意。

在古人的生活中,为了能够使生活更加顺心顺意,老祖宗也格外有讲究,而其中这“生人借房,门不避塘,房上砌墙”,乃是生活之中更为重要的三大忌讳,很多人因此犯傻而导致家业的祸乱,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呢?


生人借房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当陌生人来家中借住过夜的时候,要三思。古时候交通十分不方便,乡村中的农户若有急事需要赶赴外地,这路上难免要寻找有灯火的地方过夜,这乃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古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面对这样的请求,也会应允,但是老祖宗却告诫,对待这事要留有戒备之心,尤其是前来借宿的夫妻。

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这一同前来的夫妻,人们很容易被两人亲切诚恳的态度所蒙骗,在这和睦的氛围之中放松警惕,但殊不知这其实是江湖骗术,那夫妻二人本是里应外合的骗子,利用人们善良的弱点,从而虚假相待,最终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谋取他人的钱财,所以遇见这样的夫妻二人,定要多留一点心眼,这样才能少受祸乱。


门不避塘


在古时候的封建社会中,人们面对战局的动荡,天下的纷争,只想寻得小家,能够遮风挡雨,安危度日,“诗仙”杜甫也曾有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见房子对人生活的重要性。但是在老祖宗的观念中,有这样一种房子却十分危险,那就是家中的门户与湖泊池塘相对。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没有保障,只能够自食其力,而生存最基础的不是钱,反而是日常的用水,所以人们修建房屋时常常会“择水而居”,紧邻水源,这样生活也能够更便利些。但是若是直接居住在池塘的对面,那将会留有隐患。

首先对于家中的幼童来说,他们不知水的深浅与危害,一时贪玩无人察觉,那将会有性命之忧。其次,居住在池塘周围,水中的蛇、蟾蜍等有毒之物也难免会爬至家中,这也算是一种灾害,会使全家人的生活都不得安宁。


房上砌墙


不比现如今大家所居住的楼房,可高达数十层,在古代的社会中,寻常百姓大多居住在农家小院之中,不会另修高层。

但是在农耕经济的影响之下,人们都认为家中孩子越多,劳动力也就越充足,这样才会不愁吃穿。可是事情有利,亦会有弊。随着家中之人越来越多,这房屋也就会显得格外拥挤,生活十分不舒适。于是有些农户就会在楼顶之上再砌墙,修建新的房间,来改善家中的生活现状。

古人的建房之道虽然会运用非常有智慧的榫卯结构,使房屋的各部分环环相扣,从而增强牢固性,但是那时普通农户修葺房屋时少石料,多为木质结构,如果再冒然增加一层,这样看似有效的做法实则将会把一家人置于危险之中。尤其是遇到大风大浪的极端天气,这样的房屋难以抵抗自然的威力,一旦发生倒塌坍陷的情形,那难免会有人因此受伤,甚至丧命。


小结


俗语“生人借房,门不避塘,房上砌墙”,这些都是老祖宗认为的生活三大忌讳。在陌生人的借宿时,人们与人相处要多留有心眼,知人知面不知心;而家中住房选址时,要考虑好利弊关系,莫不可因为水源而居住于池塘周围,这样会留有祸患;看似在房屋之中再砌墙修一层能改善生活环境,但这样将会置一家人于不顾,是十分危险的。

这样的古人忌讳,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乃是需要遵守的明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其中的讲究已经不再适用,但是这其中所折射出来的生活智慧,人们仍可以加以把握,这对生活也是有益处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