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常常听人说种树的道理、好处,以此来促进家庭发展。

可是,如何种树?种什么树?难免犯糊涂。

带着以上疑问,我们来解析另一句古训:家里种小树,十家有九富。

把种树和家庭财富联系起来,其中的利弊就一目了然了。

01

毁树之人,必有灾殃。

春秋时,齐景公亲自种下了竹子,还派人去守护。

有一个农人,趁大家不注意,就砍伐了竹子。

齐景公亲自驾马车去追赶,把砍竹子的人抓起来。

眼看,砍竹子的人要被处罚了,大臣晏子及时出面,劝说齐景公,要爱民如子。

毕竟,农人也只是想用竹子做篱笆,或者用来做农具。就算要处罚,也是象征性批评几句,就算了。

“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齐景公作为国君,应该大度,就放走了农人。

有一段时间,齐景公喜欢一株槐树,并且下令:“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一位醉酒的男子,不小心碰撞了槐树,齐景公大怒。

男子的女儿闻讯,找到晏子,苦苦哀求,希望能宽容。

晏子回头,劝说齐景公:“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看过历史故事,我们会感慨,毁掉一棵树,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有斤斤计较的人,才纠缠起来,导致祸害。

可是,我们应该这样想,要是没有晏子,砍伐竹子、触碰槐树的人,会不会带来牢狱之灾?或者被君王,随便处以极刑?

人,不能把侥幸的事情,当成必然的事情。

毁树的祸害,除了会触碰到律法之外,还会破坏邻里关系、引发众怒等。

明朝时,少年时的解缙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竹子在邻居家的,因而邻居看到对联,心生嫉恨。过了几天,竹子就被砍伐了。

若干年之后,解缙入朝为官,并且官至内阁首辅。这位邻居,应该是懊悔不已吧。

要是邻居对解缙的文采,表示赞许,并且送上几棵竹子,反而得到了很好的人脉资源。

诗人贾岛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树木对生态保护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有森林的地方,就有飞鸟和走兽,也有风景。好的自然环境,会给村庄带来福气。

当我们破坏了大自然之后,就会受到惩罚。因为水土流失带来的灾害,人人都要知道。

记住,我们可以按照需要砍伐树木,但是不能毁掉树木。

02

种树之人,家和业兴。

《管子》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种树是深远的计划,也许你这一代是看不到效果了,但是你的子孙会因此而享福。

不同的树,带来不同的财富。经济和精神上的财富,兼而有之。

也有一些树,寓意不错,给家庭带来美好的愿望。

若你在农村,利用自己的院子、屋旁的山坡,开荒种树;若你在城里,可以种盆景,积极保护小区里的花草树木。

其一,家里种果树,硕果累累。

鲁迅在文章中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很多人猜想,枣树到底代表什么?重叠的写法,为什么?而我看到的,就是家里有枣树,到了秋天,有收成;有两棵枣树,就有两倍收成。

有多少家庭,因为有果园,因而世世代代都能有收入。

一些果树,寓意很好,还能在鼓舞精神、带来财富两方面获利。

比方说,金桔,可以卖桔子,还能因为门口金光闪闪,让人心悦。

其二,家里种风景树,筑巢引凤。

很多家庭,种下桂花树。每到中秋前后,桂花开了,满院子都是香喷喷的。

并且,桂花开的时候,能吸引很多游客,顺理成章,你也可以做农家游了。

桂花还能做成桂花糕、桂花箱包等,有很强的经济价值。

有一片桂花林的家庭,就不愁不富有了。

风景树,是无形的财富,也是对人居环境的改善。

人人都向往大自然,那么有风景的地方,就更有吸引力。

其三,家里能“树人”,百年兴旺。

诗人郑板桥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从树的身上,可以学到很多的精神和智慧。

若是你认真观察树的变化,就能从困难中走出去。

树木在任何地方都扎根,就是悬崖上,也行。人若是如此,就能四海为家,能够在一座城市深耕。

树冠和根基,差不多大。这就说明,人要成功,就要向下的力量:深度读书,获得智慧;深度思考,揭开疑问;深度研究,就能有技能。

一家人都能树立榜样,都可以做好事、学习,那么家庭就是森林。

03

东晋时期,王徽之很喜欢竹子。

他借住在别人的院子里,也让仆人种竹子。

大家都笑他,也不是自己的院子,何必呢?

他说:“不可一日无竹也!”

因为爱竹子,他还结交了很多朋友,吴中有位士大夫,专程请他来看竹子。

唐朝诗人李白,听说桃花潭有桃花,就去了,因此和汪伦变成了好友。

战国时的庄子,看到一棵歪歪扭扭的栎树,就发现了无为而治的道理。

种树的好处,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如果你当下很穷,也想家庭变富,那就学会种树吧。

虽然树木长得很慢,但是好处是源远流长的,你种树,子孙享福,何乐而不为呢?

你教会子孙种树,就是有成家立业的本事,为什么不做呢?

小小一棵树,幸福一家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