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许多电视剧被引进大陆,这一现状持续了将近20年之久,港台影视行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其中有一部未曾引进的96版《红楼梦》,还引起过许多大陆观众的遗憾。它造型精美、剧情丰富,历时六年拍摄完成,被台湾公认为是"最好的改编之作"。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前后被翻拍过很多次,每次都会引起诸多争议。在大陆地区,其中最经典的是以"人物形象刻画"出名的87版红楼梦,那么与96版相比,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经典史诗级剧作 古往今来经典的著作总是容易被搬上荧幕,能完整展现出古人生活画卷的《红楼梦》自然不甘落后。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上映,在之后的时间里,这部作品一度成为了无法逾越的经典,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绝美篇章。 80年代,我国的经济水平仍然普遍低下,但影视剧行业已经逐渐兴起。在看到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名著改编时,我国也掀起了翻牌热潮。为了能极度还原作品,央视开始了紧密的筹备,关于87版《红楼梦》的工作也就此拉开序幕。

当时剧组邀请了许多专家学者来出谋划策,阵容之强大堪称空前绝后,囊括了文学界半壁江山:除红学家周岭为首的编剧外,还有文学家沈从文、曹禺,书画家启功等等20多位大师级人物。此外,最重要的还属导演王扶林。 在筹拍之前,他用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去研读原著《红楼梦》,并查找了无数相关资料,其严谨认真的态度令人敬佩无比。 他曾说:"这事关祖国文化遗产的继承,一定要做好!"但在物资还不充足的年代,这是项艰巨的任务。于是开拍前的日子里,总能见到大家围坐一地去商讨剧本的改编,这是所有人的一次虔诚朝圣之旅。

出人意料的是,剧组是采用的演员却不是明星,而是大胆启用新人,通过全国海选,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前来参加。从毫无经验的素人到贴合原著角色,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王扶林做到了。 演员招募发布后每天都能收到无数信笺,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守规则,导致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工作人员要从其中找出有用信息可谓难之又难。 这还不够,他们甚至会去各大艺校、剧团或工厂去观察,一旦有合适的人就会拉来试镜。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剧组终于从几万人中选出了153名新演员,随后将他们送往培训基地,进行文化艺术的学习熏陶与形体训练。

在设施方面,剧中大观园的拍摄地就建在了北京郊区,而荣国府、宁国府等建在了河北正定县。这让本就经费紧张的剧组更加捉襟见肘,更别提在服饰造型方面的精雕细琢。 由于《红楼梦》背景无法考证,其中造型师史延芹翻阅了大量古籍资料,提取了所有朝代服饰中的精华部分,最终设计出2000余套复合人物角色的服装。就连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都经过无数次反复修改,才推敲出来。 《红楼梦》的整个筹备加拍摄时间长达5年之久,在80年代前后投资达680万,走遍全国是279个景点,期间克服无数困难,才终于完成了这部旷世经典。

迥异的台湾版红楼 1996年,由丁亚民编剧的华视版《红楼梦》在台湾上映。该剧一共长达73集,在还原小说的基础上,剧情完整之程度堪称优秀。但如果将它与有着经典之称的87版相比,其中还存在着许多差异。 首先在造型上,96版《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方面特色还不够鲜明突出,辨识度太低,尤其是金陵十二钗之首的宝钗与黛玉,妆容发型看上去竟然相差无几,而演员却要比87版还要漂亮。 但在原著里,对林黛玉特质描述是"弱柳扶风,多愁善感",宝钗形容却是"脸若银盆,贵气端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对于这一点,87版没有一味追求"美",而是做了良好的区分。

其次是剧中的"台词语言、人物造型、包括剧情风格",都充斥着浓浓的台湾地区的流行审美,让人感觉不到《红楼梦》中浓厚的"文化古韵"。本该令人向往的大观园,也因其中现代化语言的运用、港台语气的软糯腔调,不走心的道具,让观众非常出戏。 最后,改编后的剧情变得通俗大众,定位低下,有许多类似"狗血情节"的存在。96版红楼更偏向于讲述一个爱情故事,像一部感情戏,而不是一个时代的更替与展现。 其通俗化的表现结果就是使原本寓意深刻的行为变得简单,而演技的夸张化也使人物形象与原著相去甚远。

虽然许多方面差强人意,但96版《红楼梦》能在台湾风靡多年,是有其优势存在的——它对剧情的完整度把握的恰到好处。从始至终,故事展开到结束,前因后果与主线都非常清晰,节奏也从容不迫。 这还要归功于编剧的深厚功底,丁亚民不仅是编剧,曾经还担任过导演与作家,因此思考会比较全面。 更可况他对原著的了解程度也不下其他红学者,才能驾驭如此复杂的题材。也许正是以往的经历使他在改编过程中游刃有余,于是在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中,他毫不意外的荣获了最佳改编剧本奖。

《红楼梦》全篇长达百万字,出场的就有700多个人物,这是很难简单交代清楚的。而87版中由于剧集与经费的各种限制,用了大量的留白手法,省略了许多线索,没有看过原著的人或许会一头雾水。 其中对于"原著中的核心所在"贾府的衰亡过程与人物结局交代的不甚清楚,展现也不够深入。 96版的优势之一正是剧集的长度,所以它的情节更加丰富,故事发展更加连贯,衔接也更加自然。剧情中,人物的悲剧命运都有了解释,他们的成长与被倾轧,使整个形象立体起来。 而由于通俗的风格,剧中人物也非常有"人情味儿",宝玉与黛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两个同样富有才情的女子,她们之间可以惺惺相惜,不存在对立关系。

众所周知,《红楼梦》只有前80回是作者曹雪芹所书,市面上流传最广的是高鹗的续写,其实结局还有待考证。于是在87版中采用的是红学家们共同考究出的结尾,是十分符合原著走向的情节,这是改编影视需要经历的过程。 同样97版中,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剧情也有所创新,例如结尾部分:王熙凤没有在贾家被查抄前死去,而是又操持劳累了一段日子,后身体败坏亡在狱神庙。 这与她前文中,想要靠一己之力挽狂澜、阻止贾家衰败的心愿重合,也应了那句批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再比如:最后大观园里的姐妹们四散纷飞、流落红尘,去向交代得更加清楚,印证了前文中"无一人不悲惨"的基调。

文学底蕴的优良传承 在当时来看,改编名著是为了传承文化。可近年来,文学作品的改编依然层出不穷,反而更甚之。这是一个编剧匮乏的时代,小说改编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但涌出的无数作品中,却再难有达到人们心中的"巅峰之作"。那何为经典呢? 这两部《红楼梦》虽然各有千秋,但在审美上还是有着等级划分。从文学底蕴上看,87版中的诗词歌赋配上乐曲,能给人一种高雅的享受,长期的礼仪培训使人物的动作形态更符合古代仕女画中的美学,一动一静皆是风景。

华视版中的选角与87版其实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其中不乏有先驱者的影响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双方都结合了原著形象。 从这点看来可知,改编并不是无理由照搬,也不是一味的遵从原著,而是要有更多的思考。每部作品,有它自身的内涵与核心所在。 如果没有内涵,是否因为现在的剧本深度不够呢?其实不然,市场上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它们的目的已经偏离。然而在当代剧作中,商业价值成为唯一体现,再也没有导演和演员会为了筹备拍摄付出几年的时间去打磨自己。

剧本缺乏不是精品,而是去认真发掘精品的耐心和毅力,要想成为经典,哗众取宠不是唯一途径。 怎样才能在改编的同时,使文化底蕴传承下去?答案是知识的积累。罗伯特·麦基曾说:如今想要成为作家和编剧的人,根本没有学好本行的手艺便蜂拥到打字机前。耐心学习,永远是提升层面的最大利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