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是本世纪初我国乃至全球的一件大事,这意味着我国开始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化,也意味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入世谈判的过程可以说是多边贸易体制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而这与美国的百般阻挠不无关系。最终,美国同意中国入世在某种程度上也离不开时任总统克林顿的努力。


当时,克林顿为了让中国加入WTO,向国会提出了“三大设想”,可他和美国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三大设想最终全部落空。

美国需要中国“入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我国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积极履行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更加广泛的互利共赢,也体现出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现在回头看,虽然“入世”谈判的过程十分艰难,中欧、中美都进行了十几轮甚至是数十轮谈判,才最终达成协议,但“入世”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巨大的,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都是值得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加入WTO,不仅仅是我们融入世界的需要,其实也是美国的“需要”,在当时的全球背景下,其实美国需要中国入世。


1991年,红旗落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冷战在苏联“消失”后彻底结束。美国以为自己取得了胜利,但在这个最大的对手消失之后,美国发现自己似乎又多了好几个“对手”,想要在世界上维持自己的“绝对霸权”也没有那么容易。

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世界走向了多极化。“多极化”就意味着有更多“势力”的崛起,虽然它们当时还不像苏联那样强大,却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随时都可能会威胁到美国的地位。


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的半导体工业发展到了巅峰时期,依靠着先进的技术,日本几乎完成了对半导体的垄断,并借此抢占工业制造领域的最高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才是全球先进技术的代表,因此,当美国突然发现日本有在高科技领域超越他们的趋势之后,立即有了警惕之心。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一纸广场协议让日本经济的泡沫彻底破裂,随后日本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停滞乃至衰退,至今都没能彻底恢复元气。


除了日本之外,欧盟也成为了美国眼里的潜在威胁。当时,欧洲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他们加强了联合、发行了统一的货币,还建立起了欧元与石油的结算体系,试图摆脱美元的掣肘。


尽管欧洲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但这并不妨碍美国打击欧洲,在美国的一系列操作下,欧元暴跌,大量资金回流到华尔街,欧洲元气大伤。

美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持住自己在全球的霸权,可想要维持住军事霸权也许还比较简单,维持住经济霸权其实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想要维持住经济上的霸权,美国首先需要维持住的是自己的经济发展,而当时美国急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看来看去,中国似乎就是那个最合适的“对象”。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很快就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加上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美国眼里,中国就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尚未得到完全开发的市场,只要美国能够与中国合作,那必定能够刺激美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这样一来,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就“稳”了。


而当时,中国尚未加入世贸组织,这意味着美国企业并不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无法将中国市场这块“美味的蛋糕”送入口中,那怎么办呢?


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认为,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那时候,中国同样也希望加入世贸组织,既然双方的需求能匹配上,自然就有了谈判的余地。

克林顿的如意算盘


中国想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开始是和欧洲进行谈判的。由于我国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欧盟也就不再为难我国,其他许多国家也都转变了态度,同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但当时,美国上下阻挠我们的决心却很坚定。


就算我国向WTO提交了多达6000多页的“关税减让表”,美国也“初心不改”,依旧千方百计地阻挠我国“入世”,而且他们在谈判上的态度也很强势。


因此,中美之间的谈判很快陷入僵局,没有办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前往美国访问,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访问,推动谈判的进展。

访问期间,美国人展现出了比较大的热情,中美之间也达成了不少协议,为此,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十分高兴,当即允诺会统一中国“入世”。


而且,推动中国“入世”,原本就符合克林顿的利益。


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没有了军事上的头号劲敌,经济问题就显得比“安全问题”更加重要了,在这个时刻,克林顿高举经济的大旗、弱化了军事问题,获得了选民的认同。


因此,克林顿赢得了1992年大选,上台担任了总统。

为了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克林顿将希望寄托在了开拓全球市场、发展对外贸易上。


毕竟,只要能够开发出更大的市场、卖出更多的东西,就能够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拉动美国经济增长。


中国在克林顿眼里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只要能够大量向中国出口产品,就能为美国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尤其是当中国与美国达成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之后,克林顿更加认为中国市场是“唾手可得”。

而且,推动中国“入世”之后,美国也可以更方便地向中国转移一些低端产业,让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工厂”,处在制造业的底端,避免中国的发展威胁到美国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克林顿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推动中国经济改革的加速,乃至推动中国进行“政治改革”,将中国“改造”成符合美国希望的样子。


另外,如果真的推动中国“入世”成功,这也可以成为克林顿任上的一项重要政绩和“外交遗产”,对于其支持率、连任选举乃至卸任之后的道路都有很大的好处。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克林顿想要推动中国“入世”的决心就更大了。


只不过,虽然美国总统的权力很大,但也不是他说要同意中国“入世”,我们“入世”的阻力就会立刻消失的,毕竟美国国会的态度才至关重要。


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的政客大多对中国抱有很大的警惕心理,他们不是害怕中国经济腾飞、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就是害怕“中国制造”冲击美国的本土产业。


而且,他们还对中国抱有很深的成见,认为社会主义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肯定不符合其资本主义的“标准”,这使得他们更加不愿意让我国加入WTO。

当然,美国阻挠我国“入世”的阻力,也不仅仅来自于国会,同样也来自于美国工商界和美国普通民众。


那些看重中国市场的大企业——如波音、通用——当然会支持中国“入世”,因为中国需要这些高端的制造业产品;而对于一些普通制造业——如纺织业等——他们则坚决反对中国“入世”。


毕竟,在纺织等领域上,中国拥有着美国无法比拟的优势,美国相关行业会担心中国成功“入世”给他们带来冲击。


美国许多普通人的想法也是如此,他们认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可能会抢走他们的“饭碗”,因此他们认为克林顿想要推动中国“入世”是一个错误。

但克林顿不这么认为,为了推动中国“入世”,他提出三大设想,就是为了说服美国来支持中国“入世”。


首先,克林顿提出,通过与中国的深度合作,美国就能进一步参与到中国的经济改革之中,这样一来,美国就能率先占领中国市场。


这是克林顿认为的、中国“入世”能够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好处,这也是克林顿最希望达成的目的,因为这样才能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克林顿认为,推动中国“入世”,可以加强中美关系、增加中美之间的对话,这样一来,中美之间就有了在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问题上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而这种合作既可以加强美国自身的安全,还可以让美国有机会对中国提前进行防范。


最后,克林顿指出,在经济和安全方面都能够与中国进行深度合作之后,美国更能够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从而“潜移默化”地完成对于中国的“西化”,让中国走上和美国一样的道路,彻底“消除”来自“红色阵营”的威胁。


不得不说,克林顿确实想得挺美的,而且他这三大设想看起来对美国确实也很有好处,还有可能“兵不血刃”就解决了美国的一大“潜在威胁”。这样一来,美国上下的思想就“统一”了,觉得让中国“入世”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


到了这一时刻,中美之间似乎才真正有了谈判的基础。

中国并不会走西方安排好的路


只不过,虽然美国似乎能够接受中国“入世”,但真正要让美国同意中国“入世”,还是相当困难的。


中美之间进行了多达25轮的谈判,美国一开始态度强硬、坚决不肯让步,还不断对我国进行刁难和挑衅,可面对我国同样坚决的态度和适当的退让,最终还是与我们达成了协议,完成了“入世谈判”。


克林顿在得知“入世谈判”完成之后,可以说是松了一口气,他对于自己可以遗留下的“政治遗产”感到十分满意,他当时可能还乐观地认为,事情将会按照他的“三大设想”去发展。

可没想到的是,我们并不会走西方安排好的道路。


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当时在我国可能也算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乐观的人认为入世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全球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另外一部分则认为中国本土产业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如今,我国已经“入世”20多年,从这20多年的发展成果来看,克林顿的三大设想一个都没有实现。


“入世”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至今为止,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对外货物贸易、直接投资都跃升到了世界第一位,而对外服务贸易也已经升至全球第二位。

可以说,“入世”带给我们的利益是远远大于弊端的,可对于美国而言却不是这样。


在中国“入世”以后,中国确实融入了世界产业链,可美国却没能如他们预期那样彻底占领中国市场,也没能阻止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将中国困在“世界工厂”的低端制造业之中。


他们只能看着中国在诸多领域弯道超车,甚至看着我们在一些高科技领域也走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而在安全问题上,美国遭遇的问题和困难更大,在9·11事件以后,美国在全球举起了反恐的大旗,可越“反恐”似乎就越将美国推到了不安全的地带。在美国再次掀起了多次战争之后,其经济、安全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峻。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后,美国物价飞涨、政府债台高筑,国内社会进一步撕裂,这个世界霸主似乎正无法挽回地走在下坡路上。


最后一点,美国想要将我们“西化”的设想更是彻底落空。


在“入世”之后,尽管我们更加开放、受到了更多西方思想的影响,但最终我们不仅没有全盘接受西方的那一套,反而更加坚定地走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全球走出了一条国家发展的全新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全新的示范。

中国的成功证明,国家发展并非只有一条路,只要能够符合自己国家的特色需求,条条大路都能通向罗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