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乔治·梅里爱开创了电影中宏大场面展示的先河,用魔术一般的特效摄影展现了一个梦幻的影像世界,用奇观满足了电影初期人们对于这项新艺术的好奇心。而传统的蒙太奇美学学派在数字电影主导的奇观视域下已经日趋低迷,纪实影像美学特别是巴赞的“影像本体论”,其突出记录镜头完整性与真实性的特征,与当今时代主流的观影趋势有所背离。

在此背景下奇观标签的好莱坞大片应运而生,以绚丽的技术特效与宏大的叙事场景吸引观众的眼球。电影最初的本质就是以视觉震撼人心,而各种电影理论在塑造电影艺术性的同时也逐渐使电影自身偏离了其产生的初衷。数字影像化时代奇观类电影横空出世,就是视觉与艺术的融合,也是电影自身的又一次飞跃。

奇观美学在电影中的呈现

电影的技术手段营造的视觉特效所呈现出的奇观观感是当今电影的主流呈现,英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她在《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一文中率先对“奇观”在电影理论方面进行了阐释,“电影为女性被看为电影奇观提供了有效形式” ,提出了女性形象在早期好莱坞电影中扮演的“实际性角色”,是作为一种视觉刺激而存在的。

电影中奇观美学的呈现主要依托于视觉刺激与技术层面的应用,视觉是奇观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艺术的更新放弃深度意义追寻而转向表层快感满足。”奇观影像的本质逐渐回归到电影初始的创作来源,就是通过视听来震撼人的感知,视觉至高无上且节奏紧凑色彩丰富。单纯的视觉表层满足是吸引人眼球把握观众注意力的关键。

观众在感官刺激的作用下,其自身对于电影影像的感知不仅仅来源于直观的视觉,还有自身社会经验与头脑认知中的偏差,这不仅仅是虚拟世界的自我创作的过程,也是观众联想创作在内心世界中的想象过程,这也就形成了电影奇观独特的心理美学。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奇观美学的特效奇观

诺兰在电影中的特效奇观呈现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辅助合成型,在电影的画面制作中,将实景摄制的传统手法与数字特效相互结合。通过一些软件将各种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奇特性场景进行创造再加工,通过画面的进一步放大夸张产生一种视觉美感,实质还是以实景场景摄制的内容为主。

这种数字特效区别于传统特效的呆板突兀,能很好地将特效制作的思想进行表达,同时契合影片故事的发展脉络。传统制作相对复杂或难以制作的特效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呈现。

影片《致命魔术》中 1 分 49 秒左右,安吉尔一开始的登台演出,他置身于特斯拉的交流电之中,整个人沐浴在雷光之中宛若雷神。不仅场下观众惊叹连连,荧幕外的观看者也揪心不已,实际上这就是诺兰制作的特效效果,将交流电的视频与安吉尔表演的视频通过电脑技术合二为一,营造了一种大魔术奇观场景。

第二种是并存互助型,主要是通过电脑技术合成一些虚拟的形象或独特造型的角色,并与现实中真实的演员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一种荧幕奇景。这种合成的角色一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真实存在且与正常的生命形态有所区别,智能但不具有血肉生命。

特效工作者依靠建模或是拟像化通过捕捉正常人类的运动轨迹通过计算还原出合成角色的行为动作,一些细致的制作手法甚至可以完美复原出角色的一颦一笑,以及毛发等细致入微的细节。

第三种是独特创作型,就是对于影片中一些特殊的细节或是人物形象、动作进行单方面的二度创作,运用各种技术手法使其表现变得陌生,同时可以避开对于常识的认知。这些特殊化处理让影片的部分特殊化细节与人物动作所产生的行动更加鲜明立体化,从而更好的表达导演的意图以及完善整部影片的表意。

动作奇观

动作元素在电影中的广泛运用,呈现出一种可以将所有的经典类型都作为同等的元素进行取用的趋势。 一般而言,在现代电影中在故事发展中出现高潮或是宏大场面时,动作画面最能把控影片的气场氛围。同时在激烈对抗中产生无与伦比的视觉感官刺激,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巨大信息量也是非动作场景不可替代的。

诺兰在其电影中的动作展现可谓是炉火纯青,不同于硬核动作片的拳拳到肉,诺兰的动作设计具有一种夸张的别样的美感。他真正汲取了动作元素的独特之处,将动作的行云流水贯穿于影片之中,融于意而不是流于形。

在影片《致命魔术》23 分 45 秒开始,安吉尔的妻子因为魔术道具的纰漏被困在水箱里。女人剧烈的挣扎动作,老人大锤砸水箱的动作,安吉尔手足无措的无奈,将一场魔术事故通过动作无限放大,令观众沉浸其中。

场面奇观的细致性

场面奇观是现阶段电影视觉影像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以图像化展示的手段弱化了其他电影的元素,突出了视觉的冲击力。而场面奇观它所缔造的功能不同,有些只是做一种装饰性的奇观化,而有些则是要契合影片主题进行创造或者再创造。场面奇观既是当前观众的观影需求,也是电影创作的一个新的动力源泉。

这种新兴的奇观制作已经成为影视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谓是商业电影的利器。诺兰作为好莱坞导演也意识到了奇观场面的重要性,但他并不是将奇观滥用,而是结合影片特色,从剧本着手为电影量身定做最适合视觉展示的奇观场面,这也是诺兰的电影作者属性,在电影场面中推陈出新并能树立出独属于自己的一面旗帜。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奇观美学的主题表达

克里斯托弗·诺兰作为好莱坞电影中的佼佼者,他并没有被传统好莱坞标准化的叙事模式所束缚,在特效狂轰滥炸的好莱坞影像天地中探寻出独属于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

诺兰在电影中对于人物的设定是反传统的,并不是不合群,而是在社会群像下与大众的行为处事格格不入。同时他的道德设定标准具有鲜明的个性化风格,不是依靠社会准则去断定善恶,而是有自我意识的一整套认知,并始终遵循个体的行为准则,是一种孤胆英雄的写照。

其故事设定中所处的大环境大多是动荡不安的,未来是扑朔迷离的,碎片化的场景营造的是人们对于生存的渴望与探索,这明显有一种后现代的理念包含于其中,诺兰基于此创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诺兰在电影中的欲望表达主要是从三个方向作为创作依据的:一是电影角色自身的欲望,电影角色在电影世界中有着自己的行为轨迹,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自我意识与人生目标的,要想达成自己的预定目标,就要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去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这些过程必然伴随一些充满戏剧性的冲突与挑战,这也是影片最为出彩的部分。

二是观众自身的欲望,观众自身的情感需求或是在社会环境语境中自身的既定目标很难实现,他就希冀在电影影像中寻求情感的寄托,这是欲望在压抑下无处释放的情感的转折点,通过剧中人物的行为动作与自身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角色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将观众的欲望得以释放,从而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三是导演认识到主体欲望的匮乏。并把握了这种欲望。观众有需求,诺兰成功将这种欲望无限放大,这也是诺兰有别于其他好莱坞电影导演的特质之一,他展示观众所感兴趣的点,特别是在现代环境语境下,而不是依托于特效进行一些空洞乏味的创造,这与观众自身的社会现实生活差距很远,从而很难有观看的欲望。

结语

好莱坞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真正做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协调统一,在他为数不多的电影作品中,悬疑性的故事剧情与逻辑性的影片结构是影片表现的重中之重。诺兰通过富有层次感的视觉画面与影像语言呈现了一个纷繁复杂的影像世界,他对于影片的技术创新有独到的见解,碎片化的非线性叙事模式使得其画面影像蕴含了更多新奇庞杂的信息。

同时,视听影像的张弛力通过奇观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最大程度的展示与释放,诺兰对于影像奇观的把控可谓是别树一帜,不是单纯的技术堆砌,而是将自我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浇筑进去,以一种诗意化的画面影像呈现表达自我的认知,使得奇观影像超脱了原有的视觉表层观感,上升到了美学的层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