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自身带有光环属性,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很吃香。该职业的待遇更是自不必说,也由此近些年来教师岗位的竞争开始了激烈内卷。如今每年考教资证的人数超过千万,就很好的证明了教师岗位的抢手。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常常网上看到这样的报道:985或211高校硕博生竞聘某地中小学教师岗位。东部沿海省份的毕业生相信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放在多年前一些地方不起眼的中小学教师岗位现在却成了香饽饽。
       江苏海门中学开出
       40
       万年薪招特殊人才
       近期,不少学校参加了南大的双选会,南京大学举办此次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当地学校招高端人才,同时也为了促进特殊人才落实就业的需求。


       在该次活动上,江苏海门中学开出了40万年薪的高价,当然这都是有条件的:竞聘岗位的人才需要在中学时期得过奥赛奖项,上岗后为学校训练出更多的尖子生继续角逐奥赛奖项,为学生保送名校争取更多的名额。
       教师行业内卷如此激烈?普通老师集体沉默
       有人说:现在内卷到这种程度了吗?教育是需要高责任感的道德感的职业,现在这些中小学用高薪来招非师范类硕博生,这样下去我们的教育怎么可能会有好结果?


       我们要知道,公办中学的存在有重要的维护社会公平、满足入学需求的公益功能。从政策定位上,地方教育局会圈定一部分“品牌高中”、“师范高中”,这都是指定的,这样优质的岗位吸引第1档的名校生也是理所当然的,开出高价也在情理之中。
       知识决定人生,这样的例子如今很普遍了,很多东部沿海大城市也曾经出现过清北硕博生竞聘小学岗位的情况,目的就是为了拿高薪水。不过这让很多朋友老师在羡慕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薪水产生了深深的无奈。


       目前在小城市或较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月薪在三四千元左右的不在少数,能拿到七八千元的在当地都算高级人才。除了普通中小学教师之外,师范生也有这种感慨。
       有师范生认为:学历高或者学业优异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幼师专业的大专生教幼儿园,师范专业的本科生教中学可能比非师范类的更合适一点。


       教师行业未来两极化可能更为严重
       不可否认,师范生的优势在于有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基础视野,更能了解学生心理。但上述两点是比不上那些顶尖博士的,数理化这些竞赛科目尤是如此。
       海门中学开出这样的高价招人才也是有原因的,虽然奥数获奖高考不再加分,但奥赛集训直接保送清北,2022年的清北新生比例高考统考只有42%,更多的就是各类保送强基专项招生。


       学校要想抢优质生源和师资,在本市内排名和名气需要靠奥赛获奖人数来提升,这已经成为了国内教育系统约定俗成的流程。海门中学其他教师岗位的工资也不低,一般不会少于年薪30万,这些名校的硕博生大都得过奥赛奖项,相对于该校的其他岗位来说工资并不算太高。
       像海门中学的例子已经很普遍了,这也给从事或准备从事教师行业的朋友一个提醒:未来教师队伍学历薪资、两极化可能更为严重,无论是在岗教师还是想考教师编制都要积极提升学历,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很容易下名校硕博生的对比下失去优势。
       图源互联网,侵删。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知识
       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点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