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一个属于诗歌的年代,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留下了数不清的灿烂篇章。而在唐朝的诸多诗人中,文学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广泛的自然当属李白和杜甫。


       从文学风格上来说,李白属于浪漫派诗人,杜甫属于现实派诗人,虽然他们的文学风格迥然不同,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文坛史上的地位。作为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诗人,李白和杜甫有着极其深厚的友谊,两人曾多次结伴出游,留下了一段段文坛趣事。
       不过,虽然两人同样是大文豪,可他们的境遇却有很大不同。李白一生游山玩水,到处吃香的喝辣的,虽然一辈子没上过几天班,可一生却过得十分潇洒。而杜甫的人生境遇就不那么美好了,他的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食不果腹,虽然也曾出任过几次朝廷小吏,却连个温饱都没能混上,甚至连自己的小儿子都饿死了。


       天宝十四年十月,已经在长安混了十年之久的杜甫,终于被朝廷任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不要被这个官衔的名称给蒙蔽,虽然这个参军的官衔看似高大上,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看管兵器甲胄的小官。不过,虽然杜甫的这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品级不高,可再怎么说也是朝廷命官,所以在朝廷任命书下达后不久,杜甫就决定回乡探亲。
       杜甫的家在奉先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蒲城。虽然蒲城距离长安的路程不过200余里,可杜甫已经有十年没有回过家乡了。这一次返乡,表面上看起来是杜甫衣锦还乡,实际上对于杜甫来说,更像是一场亲历人间疾苦之行。


       当时的唐朝,虽然正值天宝年间,表面上看起来繁荣昌盛,可杜甫在返乡的路途上却见到了不少悲惨之事。人们的困苦生活,让杜甫感慨万分,然而真正令他忧伤的是,就在他刚进家门时,还没体验到亲人团聚的欢乐,就传来了小儿子被饿死的噩耗:“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随后不久,杜甫以满腔的悲愤,写出了名传千古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这篇长诗的结尾,杜甫留下了这样的反思:“我好歹也算个官儿,享有不服兵役、不交租纳税的特权,还免不了有这样悲惨的遭遇,那些平民百姓的日子又该有多辛酸。”


       天宝末年的唐朝,表面上看似繁花似锦,实际上已经濒临灭亡的边缘。而且杜甫返家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他的返乡之路自然免不了一番坎坷。其实,这次的返乡之旅更像是杜甫一生的真实写照,虽然他生活在开元盛世,可却没能享受到相应的生活,而是颠沛流离地过完了一生。
       对于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李白来说,他的一生除了在仕途上艰难坎坷之外,他的人生似乎并没有遭遇太大的波折。上天对李白这位诗仙仿佛十分眷顾,就算是他因为陷入永王李璘谋反而被发配夜郎时,刚刚走到白帝城就让他遇到朝廷大赦,留下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古绝句。


       李白一生游山玩水,似乎丝毫不用为金钱所困扰,处处透露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气魄。哪怕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携妻子宗室向南方逃难时,仍然能够四处游玩潇洒快活。所以在李白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当时的艰难困苦,他的诗歌中仍然充满了浪漫、豪放和潇洒的气息。
       同样是逃难,可杜甫却被叛军所俘,差点把小命交代在叛军手上。尤其是在广德二年之后,杜甫的生活更是愈加坎坷,全家老小都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这一点在他的《百忧集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过,虽然杜甫自身生活困苦,可他仍然心系天下百姓,期望未来能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同样是大文豪,为何李白一生潇洒,杜甫却一生困苦?这与当时二人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关系。李白虽然仕途不顺,但是他在当时却享有很高声誉,满天下都不缺倾慕他李太白的人。而李白的旅途也大多都是靠这些粉丝的资助,例如在那首著名的《赠汪伦》中,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为何李白要这样说?那是因为,汪伦临行前可是送了李白八匹宝马百匹绸缎的重礼,如此厚重的礼物,自然比桃花潭水还要深了。
       彼时的杜甫,虽然创作出了很多千古名篇,可因为他的作品太过于现实,揭露了唐朝社会的黑暗,在整个唐朝时期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没被禁就不错了),自然也就没有粉丝资助他。而且,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只做过几届刀笔小吏,生活方面自然十分困苦。直到宋朝之后,随着王安石等人的推崇,杜甫的作品才引起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与李白比肩的伟大诗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