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硕鸣

香港人不理身边事的人越来越多,对时政失去兴趣,关心它的热情也在减少。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把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远远丢开不管。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还专门作了批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香港的事,就是香港人的身边事,不可能与自己无关,但现在香港人就是不关心。

在主权回归前,香港作为商业社会,笑贫不笑娼的社会精神主导下,香港人对政治是冷漠的,那时也没有完善的选举制度,没有民主意识,只要有自由能赚钱生活过得好就是好追求了。

回归后,民主选举被推了出来,也触发了社会的敏感神经,社会取向转而政治化。经过一轮较量,民主斗士被清除,社会恢复平静。但有意思的是,追求政治的时代看似社会乱象四起,经济如常运作。如今安静了很多,政府管理也顺手了,但繁荣景象却还没有来到。

有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香港市民对政治缺乏兴趣,甚至是到社交媒体表达意见的受访者比例也减少,完全没有到社媒发帖或转发评论的比例更较去年大增十七个百分点至68.4%;另有逾半受访者认为政府不太在乎其想法。

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所做的调查显示,62.9%受访者对政治缺乏兴趣,较去年同类调查上升7.4个百分点,改变主因是对政治“完全没有兴趣”的受访者上升8.3个百分点;而另一面,对政治“很有兴趣”及“有些兴趣”的占比则下降7.7个百分点至34.2%。

这样的政治态度也影响市民表达意见的积极性。调查发现,受访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或转发帖文的比例在减少,表示“经常”和“有时”发帖或转帖的,有14.5%,较去年减少6.9个百分点;而“完全没有”的,则大增17.1个百分点,达到68.4%。而超过八成的香港人表示完全没有向议员丶官员及政府部门表达意见。显示出不少香港人对香港的态度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少提意见,少发牢骚,少评议政府的政策,市场上舆论一律,社会看上去当然稳定多了,政府官员日子也好过很多。但听不到大多数市民意见,政府的施政方向又该如何确定?政府又该如何想百姓所想呢?

有香港评论认为,民间冷淡疏离既是不想说亦是不能说,或者是说了也白说。也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社会由政治高潮回归冷静的正常表现,而面对自觉政治表达道路受阻人士的挫败感,港府可能正以改善经济民生作为一种疏导。

果真如此,这样的体制是最好的。回归以往的商业社会状态,既有稳定又能繁荣。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看到香港的如此前景。或许还需要时间,但经济不景气的香港还留下多少时间和资源可以等?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