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者们在展厅中观赏一场特别的“夏夜音乐会”。两名演奏家在来自龙门石窟的唐代宝冠如来坐像前进行实验音乐表演,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当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不少博物馆、美术馆采取减免门票、延长开放时间等政策,并举办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吸引市民游客前来体验不一样的“博物馆夜游”。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者们在聆听演奏家赵元表演中国传统乐器与工业电子风格融合的实验音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者们在展厅中席地而坐,观赏一场特别的“夏夜音乐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小朋友们在柏孜克里克15窟的数字复原展区聆听讲解。

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木头沟,其中建造于11世纪的第15窟是高昌回鹘佛教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15窟原窟内的壁画已所剩无几,大部分藏于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德国等地的博物馆。本次展览根据日本龙谷大学古典籍数字档案研究中心(DARC)提供的数据复制还原了柏孜克里克石窟15窟的部分样貌,观众可以走进布满壁画的回廊,沉浸式感受千年前的佛教艺术瑰宝。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者在拍摄唐代的长安三年思泰造像塔。此塔为粟特人安思泰为自己的先祖所造,雕刻技艺精湛,铭文内容完整丰富,对研究唐代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者们在克孜尔石窟第8窟(复制窟)中聆听讲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者们在实景复制石窟中聆听讲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两名参观者在观看克孜尔石窟出土的唐代壁画残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参观者们在“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该展区中央悬挂的莲花图临摹本,原壁画绘于库木吐喇石窟新2窟(沟口区第21窟)。圆盘状莲花最初见于公元前2世纪中印度巴尔胡特佛塔栏楯浮雕上,随着佛教艺术的发展,这一图式也传入中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者们在时轮坛城沙画前聆听讲解。坛城沙画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将事先磨成小颗粒状的彩色沙子装在特制的锥形容器里,通过或轻或重地敲打控制流量,将沙子漏在模板上,细细堆砌、勾勒,是藏传佛教中最精致独特的艺术之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一名参观者在拍摄一件仕女陶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一名参观者在观看一件彩绘泥塑造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者在拍摄麦积山石窟第123窟的实景复原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者在拍摄出土的壁画和造像残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一名参观者在观看麦积山石窟的佛造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一名参观者在观看姿态各异的陶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18日晚,北京民生美术馆,文明的融合“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现场,参观者们在聆听讲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