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版的《水浒传》中,有一幕相当经典,就是当朝廷派来的使者宣读招安圣旨时,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跪了一大堆,但是武松和鲁智深却坚决不跪。一边是梁山老大宋江匍匐在地,以腚指天,屁股撅的老高,带着好汉山呼万岁,另一边却是鲁智深和武松站在人群中犹如鹤立鸡群。这样的招安场面,在庄重肃穆中透着一丝诡异,似乎已经暗示了招安的结局。


       李雪健老师的演技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他把宋江面对朝廷时的那种刻画进骨子里的卑微,演绎得简直是淋漓尽致。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很多观众对剧中的宋江恨之入骨,连带着对扮演者李雪健老师也感到痛恨。不过,正是因为李雪健的精彩表演,才塑造了宋江这么一个经典人物。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么一个感受,那就是看一遍《水浒传》,骂一遍宋江。在大多数人看来,要不是宋江铁了心执意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也不会如此凄凉。原本梁山招安是大多数好汉共同作出的决定,可因为好汉们的结局太过于凄惨,这一切似乎都成了宋江的责任。难道说,宋江真的做错了吗?


       宋江有没有做错,这个其实并不难判断,从梁山好汉的结局就可以看得出来。表面上来看,梁山好汉在招安后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还有不少人是因为伤病而死。可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征战沙场牺牲是在所难免的。梁山好汉虽然大多数都战死了,可也有不少在朝廷出人头地,例如朱仝,他后来可是做到了太平军节度使的高位,地位相当之高了。
       至于宋江和卢俊义被奸臣害死这件事,其实属于正常的朝廷派系争斗。在历朝历代中,朝臣之间互相争斗,其实都是相当常见的现象。宋江和卢俊义既然从绿林贼寇的身份转变成朝廷大臣,那么他们就应该要做好防备奸臣谋害的准备,既然他们技不如人斗不过奸臣,被毒死也怨不得旁人。


       那么,如果梁山不向朝廷招安的话,是否就能躲过后来的一切伤害?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就算不向朝廷招安,梁山的结局也不见得会好到哪里去。
       从长远上来说,梁山所处的地形其实并不占据优势。虽然说梁山水泊是一道天然屏障,可同时也是一座牢笼,极大地限制了梁山的发展。从宋江主导梁山开始,未尝没有做大做强的打算,可梁山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势力范围却始终局限于梁山水泊。


       表面上看,梁山一路冲州撞府好不威风,在江湖上打出了大大的名气。实际上,梁山的所有行动都是无奈之举,而且所作所为都是无用功,并没有给梁山带来实力上的增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梁山除了梁山之外一无所有,哪怕梁山多次击溃朝廷各州府的兵马,可仍然无法在梁山之外立足。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可从梁山的一系列表现来看,梁山好汉只属于梁山。离开了梁山,好汉们犹如虎落平阳,龙困浅滩,就算能逞一时之豪气,最后却仍然只能退守梁山。倘若梁山能够把打下的地盘牢牢占据,以宋江在浔阳楼反诗中所表现出的野心,又怎么可能会困守梁山?他必然也会效仿方腊,称帝建国。


       从当时的形势上来说,梁山其实也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梁山之内派系林立,梁山之外又无法取得据点。虽然梁山先后击退过几次朝廷官兵的围剿,甚至还俘虏了不少朝廷降将,进一步壮大了梁山的实力。可实际上与梁山交手的都是一些杂兵,等到朝廷真把那陕西六路精兵拉来,梁山覆灭不过是易如反掌。只是这样做的代价对于朝廷来说,也确实太大了一些,所以招安对双方来说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好办法。
       至于说招安之后的结局,只能说是听天由命,好汉们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而不是怪到宋江头上。毕竟,如果真不愿意为朝廷效力,也可以学公孙胜半路抽身而退。既然想要功名利禄,那就要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毕竟没有付出,又哪会得到回报?难道说什么都不做,朝廷就给你“封妻荫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从大局上来说,梁山向朝廷招安也是顺应天意,就算不招安的话,梁山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到死都要背负贼寇的恶名。古人把声誉看得比性命还重,尤其是像宋江、吴用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宁肯当一个朝廷小吏,也不愿当绿林贼寇。更重要的是,招安是绝大多数梁山好汉共同做出的决定,他们又不是小孩子,肯定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哪能出了事就怨宋江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