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徐丛剑 受访者供图

传统上,人们习惯于把医学学科归入自然科学体系中,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常常把自然科学教育培养放在明显的优势位置,无论是本科生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学习人文社科的时间与精力占比都很低。然而,无论从个体还是群体的角度,医学都更具有人文和社科属性。人文社科素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医学生未来服务社会、服务病人时具体的临床实践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医学生未来从事医学行业的兴趣目标和价值取向。尤其在医学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医学专业从业者的兴趣、目标与价值取向,对未来人类社会一定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关键性的影响。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虽然在医学科技能力方面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医学相关的宏观管理、科技伦理、人文思考、法律限制、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的困扰与日俱增。

我建议:第一,在医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进一步增加社会管理、伦理法规、人生规划、逻辑思维及语言文字表达等课程或各种形式的培训。第二,在医学从业人员群体中,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和规范社会服务意识、伦理法规意识、职业责任意识。第三,限制和减少一些脱离实际的无效的医学科研。除了保持一定数量的研究型医院及医学研究院重点培养研究型医学人才以外,应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医学生走出校园、医护人员走出医院,让大多数服务型医院及大多数服务型医护从业人员与社区紧密连接与融合,真正做到医学事业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屠瑜 陈佳琳 整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