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里,AI+电商毫无疑问称得上是明星项目,从海外市场的亚马逊到国内的阿里,各大电商平台对于用人工智能来优化用户的购物体验都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如今AI电商赛道也迎来了新的参与者,有消息显示,抖音电商正在测试首款面向C端的AI电商服务“AI购物小助手”,目前该功能处于灰度测试阶段,并内嵌在抖音商城中。

据悉,这个AI购物小助手会根据用户的需求,整理并展示相应的商品,包括图文介绍和价格信息。事实上,抖音的AI购物小助手与淘宝问问、亚马逊Rufus几乎没什么区别,都是用户通过点击进入AI购物助手的界面,再向AI提出自己的消费需求,而AI则会解读用户输入的内容,再结合平台数据给出反馈。唯一不同的是,抖音因地制宜为AI购物小助手带来了向用户展示与需求有一定相关性的短视频。

事实上,抖音会做这类产品并不让人感到奇怪,更进一步来说,AI购物助手未来几乎必然是所有电商平台的标配。毕竟电商平台的使命是撮合交易,而通过AI来洞察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供最适合的商品,这就是AI购物助手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阿里、京东,乃至抖音推出的产品全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它们都可以回答问题、提出建议,并提供商品比较,从而引导消费者完成在线购物之旅。

事实上,AI购物助手就是一个人工智能加持的种草达人。而互联网大厂为什么如今会偏爱种草呢?这是因为种草就能创造消费需求,可以影响用户的消费决策。

许多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通常会在下决心“剁手”前先查看相关商品的评论区,来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拿不定主意就会寻找身边亲朋好友的帮助,通过他们的评价来看看某款商品的美誉度。如今则已经变成了网上的KOL,大V们的示范性行为会引来粉丝的模仿,电商平台上大批的“XX同款”就是这样而来。

但遗憾的是,种草这个赛道虽好,可至今成功跑通的玩家却不多,毕竟有能力影响他人消费实践的种草达人属于稀缺资源。由于小红书已经珠玉在前,所以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大量有志于种草的创作者集中涌入小红书,让小红书快速完成了市场教育,以至于后续尝试拓展种草业务的厂商尽管数不胜数,可即便是强如抖音、美团、淘宝、京东,至今也没能撼动小红书的地位。

所以既没有种草的土壤、也缺乏有种草能力创作者的情况下,这个业务又怎能成功。可种草对于促成交易的推动作用又着实让一众电商平台垂涎,这时候AI大模型的出现给了他们“曲线救国”的机会。种草内容创作者何以让受众信服,基本都是有相关领域的背景,而AI的优势就在于在庞大知识库的加持下,AI购物助手往往会比人类更专业,同时AI还不会被品牌商“收买”,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更加中立。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无论亚马逊的Rufus、还是淘宝的问问,几乎都没有挤压传统的种草。问题就出在了大众对于AI的不信任上,经过一众媒体持续一年的输出,AI大模型在道德和法律上存在风险,以及AI大模型存在“幻觉”几乎人尽皆知。但从技术角度出发,AI大模型的幻觉现现阶段还是个无解的难题。并且OpenAI方面也在相关的论文中承认,“即使是最先进的AI模型也容易生成谎言,它们在不确定的时刻会表现出捏造事实的倾向。”

不可避免的“幻觉”,就导致了使用AI介入到工作流程的企业虽然不少,却无一例外都需要人工来修正AI的产出结果。因此AI购物助手向用户提供错误建议的情况,其实在理论上还无法避免的。而熟人推荐之所以可靠,是因为有社交关系作背书,而小红书上的种草达人能收获一批粉丝,也是拿账号的信誉在做背书。即便这两类人如果罔顾事实,消费者在需要有人负责时,也都有明确的指向。

可AI购物助手如果输出错误的结论、进而误导消费者,又能找谁去负责呢?要知道,抖音推出AI购物助手就是为了从消费者的口袋里“掏钱”,所以消费者与抖音在某种意义上是站在了对立面,指望消费者信任要从自己身上赚钱的一方会换位思考,显然这并不现实。

由于相关厂商在推出AI购物助手这类服务时,基本都已经做好了风险隔离,所以申诉无门可能会是大概率事件。这其实就是AI购物助手这个概念尽管很有想象空间,但消费者却不那么买账的根源,毕竟购买建议和真金白银息息相关,所以容不得消费者不保守。

事实上,相比于让消费者听从AI给出的购物建议,AI在电商领域更适合施展拳脚的场景其实在商家这一端,用AIGC来为卖家赋能、解决后者在产能上的不足已经得到了验证。比如用Stable Diffusion等AI绘画工具来让“AI模特”展示自家的商品、用Midjourney来完成店铺的“装修”、用文心一言生成商品详情介绍,就是当下一大批商家正在做的事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