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战斗机是婆罗多作为有声有色的世界级大国在军用航空领域的最大亮点与希望!但比较遗憾的是:关辉战斗机从1981年开始立项算起,整整43年过去了,结果却只生产了29架空军型加2架海军型,一共31架光辉。前两天还意外坠毁了1架,这样只剩下30架,折腾了40多年,还没有满编一个航空联队。平均算下来,一年的产量不到1架。而即使从正式宣布服役的2015年算起,光辉的年平均下线数量也不到3架。这是因为在2015年之前,光辉就已经有至少5架原型机存在。现在一共30架的存量,是把当年的那5架原型机都算进去的。这样宣布服役9年来只新生产了26架,果然是年产量不到3架的样子!问题是负责研发与生产光辉战斗机的兴都斯坦航空公司,也可以翻译成印度斯坦航空,

英文缩写为HAL的飞机制造商,可是早在1940年就设立的婆罗多国有QI业,到今天已经有数百亿卢比的年产值,雇佣的员工总人数据说已经超过了10万人。号称是全球军工企业100强之一,并且是婆罗多国内最大的国QI之一,甚至可以直接说就是当今最大的国QI。这么一个“大企业”,却每年交付不到3架战斗机,难不成是平均3.3万员工,全年围绕着1架光辉打铆钉绑胶带,最后还装不完的奇异状态?实际上此事属于: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光辉的生产效率低下,原产厂家HAL确实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其他内外不利因素也不能忽视。首先,就是光辉战斗机虽然名为婆罗多纯国产,实际上却是另外一回事。光辉关键的现役发动机是美国的F404,属于原装进口。但是F404过去都运用在早期的F18,

战斗机之上。但是到目前原版F18已经全部退役,于是F404中推发动机也等于早就停产了。这样出口到婆罗多的F404,基本都是翻新货。作为翻新产品,自然不可能大批量集中交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光辉的发动机长期供应不足。光辉的其他系统,雷达与飞控来自某小霸;弹射座椅来自英国;主梁与航空铝材一般从北方大国采购;而生产软件又是法国货。至于全部其他系统,供应商超过200家,来自十几个国家。稍微少几个原装进口的铆钉或者螺丝,就会导致光辉组装交付的延期。这种难以协调的状况,短时间很难有大的改变。另外最近十来年,虽然婆罗多方面大力强调“印度本土制造”,可是光辉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当年执政的国大DANG的面子工程。对当今的婆罗多高层来说,并不是多么受待见,

主要生产材料与配件的对外采购资金经常不到位也是常态;也没有把36架阵风的维护交给HAL负责,这引发了HAL的强烈不满。最后的拖后腿因素,当然还在HAL自身。HAL虽然有10万员工,但其中至少有6万人都是吃财ZHEN饭的终身雇佣的公WU员老爷,只负责指挥不负责生产。剩下的4万人,又分布在不同邦的至少12个分散企业。这12家工厂大部分都是维修厂而不是生产厂。仅有的几个生产厂又要分散生产至少12种不入流的杂牌飞机。到最后真正组装光辉的,其实就是一个小车间。能年下线2架半已经是尽全力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