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科学家通过对遗传、生态、地理数据综合分析,系统阐明了濒危植物类群——猴面包树属植物的多样性演化历史,并揭示了其动态演化的驱动因素,对更有效加强对猴面包树属植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相关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猴面包树大道。(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供图)

  据介绍,猴面包树属植物的果实可食用,树干储水丰富,树皮是手工制品和建筑原材料,具有重要的科研、经济、生态和人文价值,目前全球仅存8个种,其中6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其余两种分别分布于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

  “尽快厘清猴面包树属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过程,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支持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王青锋说。

  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8个猴面包树物种的野生个体遗传信息进行了解析,重建了猴面包树属植物演化历史。团队分析认为,马达加斯加岛应为现存猴面包树属植物的起源分化中心。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全球海平面历史波动引起的岛屿面积变化、岛屿内山体隆起、火山喷发等地质演变因素,共同驱动着马达加斯加岛猴面包树属植物的种群大小和分布动态变化。

  研究团队还就猴面包树属植物保护提出了新的建议和策略,为更有效保护猴面包树属植物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参考依据。(记者张泉、侯文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