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189年)五月初六,何进率军包围了骠骑将军董重的府邸,并逼令其自杀。同时,身居长乐宫的董太后被赶出洛阳,强行迁回河间。

六月初七,董太后在忧愤和恐惧中突然死亡。至于死因,有人说老太太被活活吓死了,也有人说她被何太后杀害了。此时,距离董太后的儿子汉灵帝驾崩还不到两个月。

皇太后是国母,按照传统礼法,她与皇帝、皇后、皇太子并称为“君”,具有无可撼动的尊贵地位。在某些特殊的时期,皇太后还是皇帝的背书人,可以行使废立大权。

所以,自古以来没人敢动皇太后,哪怕她不是皇帝的生母,否则皇帝就失去了作为一国之君的合法性。

我们举几个例子。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私通嫪毐,在雍城生下两个私生子。面对这种奇耻大辱,秦始皇也不敢杀了母亲,而是将她囚禁。可最终还是顶不住压力,又将母亲迎回宫中。

西汉初年,陈平、周勃“平定诸吕之乱”,灭了吕氏全族、杀了汉惠帝所有的儿子,并拥立了汉文帝刘恒,但却没一个人敢提出废黜吕雉。

西汉末年,汉哀帝为了帮祖母获得皇太后的尊号,绞尽脑汁设立了一个“皇太太后”的称号给身生祖母傅氏,依然不敢动嫡祖母王政君的“太皇太后”之位。

东汉时期,窦太后早年杀害了汉和帝生母梁氏。梁氏被灭族后,汉和帝却不敢替母亲报仇杀了窦太后,甚至不敢废黜她,而是仅仅将她软禁。

之所以有以上案例,就是因为太后们的护身符太牛了。

董太后是汉灵帝的生母,作为一国皇太后,她的护身符为何失灵了呢?何进又凭啥这么猖狂呢?新皇帝难道不怕这件事而让自己的合法性遭到质疑?

古人比咱们更懂“礼法”,哪怕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也会披上“礼法”这件漂亮的外衣。何进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奉命皇太后之命行事,董老太被驱逐合乎礼法。

合理合法?是不是秀才遇上兵了?强盗逻辑嘛!别急,何进虽然是个糙哥,但身边有一大堆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怎么可能做蛮拧的事?

首先,何进驱逐董太后不是自作主张,而是按正常的法律程序,经过何太后和朝廷的批准后才执行的。

其次,董太后的身份就是个“赝品”,真正能代表“国母”身份的是何太后,而不是董太后。

汉灵帝驾崩后,即位的是汉少帝刘辩。何氏作为少帝的生母、嫡母,理所当然地成了皇太后。

不过,您可能会提出质疑,何太后是皇太后,人家董氏是少帝的奶奶,太皇太后,不也同样具备“国母”的身份吗?难道太皇太后比皇太后还要低一等?

原因当然不是“太皇太后比皇太后低一等”,而是董太后从来就不是“国母”,汉灵帝在位时她根本就不是“皇太后”。

原来,董氏确实是汉灵帝的生母,但却不是大汉帝国的嫡母,后人称她为“董太后”本就是个误传。

汉灵帝其实不是皇子,他本是解渎亭侯的儿子,以“宗室子”继给无子的汉桓帝并继承了皇位。所以,汉灵帝必须尊汉桓帝的皇后窦妙为嫡母皇太后,而不是生母董氏。

按照惯例,新皇帝的生父、生母也会得到相应的待遇提升。于是汉灵帝的父亲刘苌为“孝仁皇”,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

请注意,刘苌仅是“皇”而不是“皇帝”。董氏也仅叫刘苌的“贵人”而不是大汉的“太后”。

窦太后去世后,汉灵帝开始搞小动作,想方设法给母亲提高地位,于是他册封董氏为“孝仁皇后”。

此时董氏虽然有了“皇后”的头衔,但请注意,她的尊号依然跟随丈夫刘苌的“孝仁皇”,所以依然不具备代表“大汉皇家嫡系”的“国母”身份。此时窦太后虽然已经去世,但她依然还是国母。

由于董氏此时已经住进了皇宫的永乐宫,老是用藩王的“孝仁皇后”称呼似乎不合适,于是便用了一个不太规范的俗称“永乐太后”。

您翻看史书,上面从来就没有“董太后”的称谓,而是用“永乐后”、“永乐太后”称呼,以示跟嫡母窦太后的差异。

既然“董太后”是个“赝品国母”,那么她有什么资格住在宫里呢?何进就是按照这条礼法,向朝廷提出将她迁出宫。按照礼法,她就应该离开洛阳,回到封地居住。

也就是说,董太后住在宫里本来就是不合法的,是汉灵帝的违规操作,客气一点说,是大臣们考虑到“人情”,默许了而已。

既然也可以兼顾“人情”,那么何进为何那么“不近人情”,非要将董太后赶出宫呢?

这就要怪董太后掂量不清自己的分量,非要跟何太后争权了。

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何皇后生长子刘辩,王美人生次子刘协。由于王美人很受宠,结果被何氏毒杀,因为这件事汉灵帝差点废了何氏。

王美人死后,汉灵帝担心何氏会加害刘协,于是便将这个孩子交给母亲抚养,所以宫中也将刘协称为“董侯”。

黄巾起义爆发后,何进的地位陡然窜升,并且与豪族集团结盟,严重威胁到皇权的安全,于是汉灵帝便产生了废黜何氏集团的想法。

为了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汉灵帝决定改立刘协为接班人,而董太后就是这件事的积极推进者。

董太后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理由很简单,刘协是她亲手养大的,而且跟何皇后有杀母之仇,将来他要是当上皇帝,自然会尊崇董太后的地位。

遗憾的是,老天没给汉灵帝留下足够的时间,匆匆忙忙将他“收走了”。临终前的汉灵帝很不甘心,于是做了一件很不理智的事——将扶立刘协的大事交给了董太后和宦官蹇硕。

蹇硕虽然掌握了兵权,又有董太后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的支持,但跟有士族集团支持的何进相比依然处于下风。

更重要的是,宦官集团也不团结,支持何氏的赵忠、郭胜等人出卖了蹇硕,导致蹇硕被何进诛杀,兵权完全落入何进之手。

至此,汉灵帝的易储行动宣告破产,刘辩登上皇位,何氏从皇后荣升为皇太后。

面对这个结局,董太后本该清醒过来,当初她怂恿汉灵帝废掉何皇后、刘辩母子,已经将自己推向了危险境地,如今唯有低头认输这一条路了。

可是董太后居然很自大地认为,侄子董重手上有兵权,还有部分支持自己的宦官,对付何进不在话下。因此她竟然直接插手朝政,跟何太后争权。

估计老太太也没读过书,更不懂得朝政的运行规则,以前她只需要对儿子动动嘴就能达到目的,现在也是如此。于是她越过何太后,四处发布指令。

何太后早就恨死了董太后,哪里允许她干政?要想阻止董太后的越权,何太后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行,那就是那她当空气,所有的决策要加盖印玺,都在自己手上,董太后说了也白说。

这就是董太后的无知之处,靠几个宦官和董重就想把持朝政,这智商实在……

等她发现自己的命令每次都卡在何太后那里时,怒了,老太太居然很嚣张地怒斥何太后:“你现在如此气焰嚣张,还不是仗着你哥哥手上有兵权?你以为我没有吗?我让董重砍下何进的脑袋易如反掌。”

这不是找死的节奏嘛!于是何进包围董府,宣布罢免董重的职位,逼他自杀。

董重死了,老太太这才傻眼了,害怕了,恐惧了,但也晚了,紧接着,将她赶回河间老家的圣旨就到了。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董太后被刻画成了正面形象,成了一个受害者,而将何进、何太后塑造成了蛮横、冷酷的反面人物。

事实上,正史中的董太后是个贪婪、自私、无知的女人,汉灵帝在位期间,她利用儿子的权势大肆搜刮,卖官鬻爵,可谓坏事做绝。

至于结局嘛,确实有点让人同情,但怪谁呢?自作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