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有多重要?事实上,就对外开放而言,学者们普遍认为利用外商投资或者对外直接投资都会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就互联网+而言,韩先锋等人的系列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效率,且具有边际效率递增的动态特征,还会有助于缩小区域间创新效率差距。就研发要素流动而言,学者们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认为研新要素的流动可以促进知识溢出,从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就数字经济而言,张慧等的研究均认为数字经济整体上可以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但要特别注意地区间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就创新环境而言,学者们普遍认为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十分重要,尤其是金融发展、劳动者素质、市场化水平等因素的作用较为关键。


       在行业和企业层面,学者们往往会针对某类行业或者某类企业展开研究,因此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较为丰富。白俊红和李婧的研究表明政府资助可以提升工业行业创新效率。戴魁早和刘友金的研究发现,就提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而言,市场化有积极的作用,且这种积极作用在技术密集度低、外向度高的行业中更明显。宋文飞等的研究发现,在提升工业行业创新效率上,环境规制产生的影响效果呈现“U”型特征。孙伟和江三良考察了环境规制下的政府投入对工业行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投入对行业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肖文和林高榜研究发现,在工业行业创新效率的改善方面,政府支持会产生抑制效果。谢子远和吴丽娟指出,产业集聚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孙早和徐远华认为,若要改善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应该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该观点。Lin和Luan聚焦风电行业,探究政府资助与该行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资助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为“U型”。


       Wan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和转化效率。汪芳和石鑫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制造业行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会受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当行业竞争度较强时,作用效果为正,反之则为负。Li研究了绿色信贷对于中国35个行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重污染行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作用显著,且在国有比重越高的行业这种提升作用越大。何洋和宋林将信息化投入分为软件和基础设备两种,研究发现软件水平对工业行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并能够提升非政府部门创新效率,而基础设备水平对高市场化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经济社会效应。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有着与生俱来的经济联系,因此二者成为了产业协同集聚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对象。早期,学者们较为关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这一现象本身,而随着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学者们开始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予以更多关注。首先,诸多学者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陈晓峰和陈昭锋、胡艳和朱文霞的研究都得出了正向的结论。


       豆建民和刘叶以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3-2012年相关数据,考察了二者协同集聚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二者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受城市规模约束,过小或者过大的城市规模都不利于二者协同集聚发挥经济增长效用。另外,杨巧和陈虹评价了中国281个城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探究了二者协同集聚对其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效果是正向的,但是这种影响受市场化和城市规模因素的制约。
       其次,也有不少学者试图揭示二者协同集聚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效果。陈建军等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发现两业协同集聚不仅能够增进本地生产率,还能对周边城市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周边城市的影响会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刘叶和刘伯凡采用2003-2011年城市群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两业协同集聚能够提升城市群内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伍先福运用门槛模型,考察了两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两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会受制造业专业化集聚的约束,呈现先负后正的态势。王静田等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分析了两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结论表明,协同集聚虽然能够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但并非所有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都可以产生显著效果,因此城市产业发展要有所侧重。
       汤长安等以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两业协同集聚对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影响是正向的,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再次,由于社会各界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多,探究二者协同集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文献也并不少见。Shen测算了中国城市2003-2016年的能源效率,并探究两业协同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协同集聚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有利于节能减排。Zhuang借助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两业协同集聚是否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


       研究结论是肯定的,并且伴随着空间溢出效应。熊金辉使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两业协同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效果表现为“倒U型”。Yang将二者的协同集聚分为政府主导和市场驱动两种类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型的协同集聚能够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污染,市场主导型的协同集聚不仅可以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污染,还可以对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改善作用。
       最后,两个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作用亦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倪进峰和李华通过研究发现,当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两业协同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如果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两业协同集聚则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负向影响。刘胜等将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城市数据进行匹配,探究了两业协同集聚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协同集聚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会受到所有制结构、城市规模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
       结语
       纪祥裕和顾乃华的研究发现,两业协同集聚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有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提升了城市的创新水平,并伴随着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丁焕峰等从城市专利这一视角切入,研究发现两业协同集聚促进了知识溢出和分工深化,提升了城市的专利质量,有助于城市的创新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