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红军长征时期,红六军的先头部队,在贵州省石阡县遭到了国民党的攻击。
       重围之中,负责掩护主力的一支部队与敌军陷入激战。
       令人感到惊异的是,八百多人的队伍竟在这场激战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连师长龙云也不知所踪。
       这支红军队伍究竟经历了什么?又为何会一直杳无音讯?


       先遣部队,任务艰巨
       这一离奇失踪的事件,引起了部队和中央的牵挂。
       从1960年起,就不断地有战史研究人员深入战斗爆发地进行实地考察,寻找这支红军队伍和龙云师长的下落。
       但是由于当地地形复杂,村庄众多,当时所掌握的信息又实在太少,所以一直没能缩小调查范围。
       几次前往当地的走访调查,皆是一无所获,无功而返。
       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上,这一战成了一个没有答案的谜团。


       直至2001年,在党史工作者不懈的调查之下,历史的封印终于被揭开。
       根据陆续公开的一些旧文件和档案,以及幸存者和知情群众的回忆,许多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战士们的英雄事迹终于被揭露。
       随着当年战斗场景的还原,我们得以窥见那战火纷飞时的悲壮与真相。
       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陷入了困境。
       为应对愈发严峻的局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红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长征之路。


       红军第六军团,于1934年8月首先开始了西征。
       红六军团被赋予了重大任务,即作为先遣部队侦查探路。
       发现红六军的突围行动时,国民党军立刻调集各路人马,对其进行围追堵截。
       从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国民党设置的四道封锁线都被红军突破了。
       然而就在红六军团急行军向乌江进发,寻找渡口的关键时刻,国民党迅速调集重兵,分三路向红六军包围而来。


       10月7日,红军在石阡县与桂系军阀遭遇,展开了一场激战。
       敌军充分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展开猛烈攻势,红军只得被迫仰攻。
       在面对敌军强大压力的艰难处境,红军各部奋起投入战斗,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
       红军将士们成功地挡住了敌人一次次的猛烈进攻,在消耗激烈的对峙中,终于艰难脱离敌军的包围。


       宁死不屈,集体跳崖
       但这一战,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部队在这场激烈的对抗中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不得不被迫分离成三个独立的部分。
       而就在红军暂时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时,国民党又紧急抽调二十四个团,加强封锁围堵。
       同时,命令周围所有的地方民兵增派人手,在重要的道路上日夜严防死守。
       他们企图通过此举,在贵州的石阡县全歼红六军。
       渡江计划未能实现,红六军团陷入危急。
       在这危急关头,军团长决定以山地和森林为依托,采用游击策略与敌人周旋,伺机突出重围。


       在石阡西部人口稀少的山区,红军开始了艰难的转移斗争。
       其中由龙云师长指挥的18师52团使命艰巨,担负掩护大部队转移的重任,他们不仅要负责探路开道,还要负责断后阻敌。
       红六军的主力部队在10月15日顺利渡过了跳墩河,到达了川岩坝区。
       不料却又一次遭到湘军的阻击,被国民党军队包围。
       10月16日,五十二团的战士们已经与敌军激战了一整个昼夜。
       这时,五十二团接到了十分凶险的掩护任务,他们要负责牵制敌人,保护主力军团的安全。
       五十二团奋勇作战,打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阻击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了,可国民党军仍然穷追不舍,此时若是撤退,主力部队就会陷入险境。
       于是龙云师长率领全团改道向西行进,将敌人引到困牛山上,以保证主力部队的安全。
       困牛山是一座小山,海拔不高,但三面临河,谷深崖陡,地势险峻。
       当地的人都说,牛儿放上山,不用看牛也跑不掉,故有
       “困牛山”
       之称。
       国民党军已经占领了困牛山四周的高地,红军也身陷重围,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困境。
       就在这生死关头,龙云师长当机立断:
       由他率领200多名战士爬下悬崖,试图从黑滩河河沟中突围。
       而团长田海清则率领100多名红军将士,死守困牛山与敌军周旋,为突围争取时间。


       绝境之中,战斗异常激烈,不论哪一条路都凶险万分。
       困牛山上,田海清英勇就义,但红军战士还是依托有利地形奋勇杀敌,几次逼退了敌人。
       敌军伤亡惨重,因此抓来了附近村民,胁迫老百姓走在前面开路。
       红军害怕伤及平民,很难展开战斗,只得且战且退,一直退到断崖之旁。
       眼见已经无路可退,100多名红军战士宁死也不愿当俘虏,他们毫不犹豫地扔掉了手中的枪械,一起从山崖上跳了下去。
       据经历过或听闻过此事的老人们回忆,当时在悬崖下面的河边,到处都是红军战士的遗骨。


       敌人在第二次搜索中,又逮捕了十余名幸存的红军战士。
       为了掩护跟随龙云师长突围的队伍,在敌人盘问时,有好几个人都说自己就是龙云。
       敌人见状,知道问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便就地将他们杀害了。
       司号员陈世荣那时只有十七岁,他身材瘦小,跳崖时被树藤挡住,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当地有好心的村民偷偷收留了他,为他治伤。
       后来他在石阡县安顿下来,结婚生子,一直到2001年逝世。


       陈世荣之子陈德昌表示,他之前经常从父亲那里听到这段经历,战况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狡猾的敌人逼迫老百姓来当
       “肉盾”
       ,红军战士们进退不得。
       当时连长一直要战士们把枪扔下山崖,宁可跳崖也不能当俘虏,更不能伤害老百姓。
       战斗彻底结束后,陈世荣还悄悄地上了一次山,把自己丢失的军号捡了回来。
       这件珍贵无比的号角,现由石阡县珍藏,成为了困牛山一战的重要证据。


       弹尽粮绝,无奈被俘
       而另一边,在龙云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战士冲出包围,来到了都坪镇凯磅寨。
       寨子北面有一座山,三面都是陡峭的峭壁,面向寨子的那一侧几乎是刀坎一般的九十度绝壁,因此得名冠壁山。
       到了深夜,战士们全都爬上了冠壁山,在此藏身露宿。
       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当地人并不了解红军,再加上国民党的诋毁宣传,老百姓一听说有红军路过都非常害怕。
       有的忙着转移家中的财产,有的被吓得不敢出门。


       当地有一个做布匹生意的商人,叫杨通成。
       第二天清晨,他打算将家中的布匹藏到冠壁山上,却没想到一上山就发现了红军。
       杨通成急忙返回,把消息告诉了寨子里的人。
       当地甲长何先官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告诉了民兵团长何吉安,后者率领民团300余人偷袭了红军营地。
       当时的红军战士们经过了长时间的艰苦跋涉,已经是伤兵残将,弹尽粮绝,受伤没有条件治疗,而且好几天没有吃饭了。
       民兵团冲到山上对红军围困攻击,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们只能边打边撤。


       等撤退到沙子坳一带时,红军队伍彻底被民团打散,大部分战士都被俘虏了。
       据凯磅寨的老支书何跃军回忆称,他从小就听父亲讲,寨子附近的那座冠壁山曾发生过一场战斗,抓走了很多红军战士。
       当时很多不知真相的老百姓跟着民兵团上山抓红军,看到有红军被俘,都跑去看热闹。
       根据龙云师长的女儿龙莲英回忆说,1978年的时候曾有一名老者找到她,自称当年是龙云师长的警卫员。
       据他所言,他们的主力部队在冠壁山被打散了,但龙云师长和一小部分战士突围出去了。
       他被俘虏后逃了出来,一直在打探军队的消息,这才知道龙云师长也被俘虏了,可此后就再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


       在1946年编纂的《岑巩县志》中有一段记载:
       民国二十三年冬十一月,师长龙云由镇远境溃,入龙颈坳,经团壮擒之,送县递解晋省。
       这就意味着,龙云师长没有随主力一起在沙坳子被俘虏,而是在龙颈坳被俘的,也就是今天的龙田镇。
       史志办的工作人员结合史料多方走访调查,才终于还原了龙云师长被俘的经过。


       1934年10月27日,龙云师长突围而出,只身前往江口,寻找红六军会合。
       当晚,龙云一路跋涉,穿过两屯岩,终于抵达龙马店。
       此时,国民党已在龙马店设下了关卡,又通知地方民团乡兵在关口布防,严密防守。
       对此一无所知的龙云走到关庄碾房边时,碰到了保长杨世忠。
       龙云把一只表给了他,请求他帮助领路,要前往江口的凯本。
       杨世忠一看是红军,就知道升官发财的好机会来了,他表面上假装答应,实际却将龙云引入了龙马店的哨卡。


       在杨世忠带领下,龙云来到一片苕土地边,因为已经很久没有进食,疲惫饥饿的他就用枪把地里的苕子挖出来吃了。
       杨世忠便趁此机会逃跑,叫来了民团队长杨和清,一起围堵龙云。
       龙云的腿被追兵刺伤,但仍然奋力前行,可因为失血过多,还是倒在了麻栗垴的堰沟边。
       此时的他筋疲力尽,再也无法前进,不幸落入了敌人的手中。
       敌人俘虏了龙云后,毫无人性地将他身上的衣物扒光,抢夺了手枪、望远镜等物品。
       他们将龙云捆绑到龙马店寨里看守,甚至高喊着要将他当场杀掉。


       坚贞不屈,追封烈士
       《长沙市民日报》当年曾刊登发布过龙云师长和他的部下被俘虏的消息:
       二十七日于木黄地区反攻,被敝军击破,
       “伪第十八师”
       师长龙云,率一部回窜江口、岑巩,被金祖典团于龙头坳地方生擒。
       虽然这个新闻误把
       “龙颈坳”
       写为
       “龙头坳”
       ,但也从侧面证明了龙云就是在岑巩县龙田镇被捕的。
       被俘后,龙云被关押在龙颈坳区公所接受审讯。
       他态度坚决,宁死也不肯开口,对自己的身份也是闭口不谈,只说自己是一个连长。
       但最终,他还是被突围失败被俘的一名叛徒出卖了。


       那时,国民党在南昌成立了一个
       “招抚公署”
       ,由红军中变节的叛徒孔荷宠,在被攻陷的苏区到处网罗劝降。
       龙云被送到这里后,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他也始终守口如瓶,坚决不肯屈服。
       后来他被转移到了九江感化院,国民党专门派了孔荷宠来进行劝说。
       孔荷宠曾经是红十六军的军长,是龙云曾经的战友和领导,但是任他百般规劝,龙云也依然刚毅不屈,毫不妥协。


       1935年,龙云作为
       “顽固分子”
       被送去了湖北的反省院,并被关押在特监室中。
       在恶劣的环境下,龙云旧伤复发,身体急剧恶化,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才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但因为病情恶化,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龙云于1936年2月2日离世,年仅33岁。
       由于龙云在审讯时什么都不肯说,国民党方面也未能通知其家属,没有人来认领遗体,他就被匆忙地埋葬了。


       2016年,龙云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为他在困境中坚守信仰的英勇行为正名。
       在广大民众的一致请求下,困牛山上建造了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如今,有许多人在得知困牛山的历史后,特意前来学习红色精神。
       在雄伟的纪念碑前,常常会有新的花束悄然而至。
       这些花束点缀着历史的沧桑,是对那段英勇历史的默默致敬。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将被永远铭记,成为共产主义事业中的永恒光辉。


       参考文献
       [1]张维军.红军师长龙云与长征途中的贵州“困牛山之战”[J].文史天地,2023(07):10-16.
       [2]罗海曦.石阡困牛山壮举与长征精神[J].文史天地,2022(10):14-19.
       [3]王德召.困牛山红军壮举铸就绝对忠诚[J].当代贵州,2022(44):58-59.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