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江畔雨落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美国与欧盟一直都是关系非常亲密的盟友,这么多年以来因为共同的利益总是联起手来针对其他国家。
       但因为利益绑在一起的关系并不牢靠了,果不其然,欧美之间的关系不仅出现了裂痕,并且分歧与矛盾还在不断加深。


       在这场围绕芯片展开的“大战”当中,双方大打出手,如今终于“芯片大战”终于以美国失败落下了帷幕。
       美国与欧盟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美国又是怎样输掉这场“大战”的呢?


       英特尔被欧盟罚款
       根据环球科技网在9月24日的报道,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被欧盟罚款3.7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已经超过了29亿。
       根据欧盟方面的公告来看,他们已经忍受英特尔恶意竞争和垄断很长一段时间了。


       欧盟给出的罚款原因是英特尔长久以来一直都在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破坏秩序。
       英特尔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球芯片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其他企业的严重不满,根据反垄断的规定欧盟决定对英特尔实施罚款。


       这次的罚款也并不是欧盟首次对英特尔做出处罚,早在20多年以前,欧盟就已经对英特尔做出罚款的决定。
       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司对于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明令禁止一些企业仗着自己的主导地位就滥用所谓的权利破坏市场。


       早在新世纪之初,AMD就向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以及法院提交了对英特尔的控诉。
       AMD称英特尔向他们的合作伙伴提供回扣,为的就是留住这些合作,并且维持英特尔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


       AMD认为这样的行为已经完全违反了行业竞争法,要求立即对英特尔展开调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欧盟委员会接下了AMD的控告,并且从2001年开始,用了8年的时间调查确认了英特尔的行为并做出处罚决定。


       刚开始进行调查的时候,欧盟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几乎毫无头绪,毕竟AMD所控告的回扣一事并没有证据。
       竞争总司只能先从反垄断的角度入手,直到2005年的一次突击检查,竞争总司在英特尔各个国家的办事处都搜集到了相关的证据。


       尽管英特尔在听证会上进行了义正言辞的辩解,但欧盟委员会还是就已经掌握的证据进行了判决。
       当时的欧盟对英特尔做出了罚款10.6亿欧元的决定,这次处罚的金额已经达到了英特尔销售额的4%,是当时欧盟开出的最大罚单。
       从这个时候开始,欧盟与英特尔就陷入了无休止的纠葛当中,并且英特尔一直对这个罚款非常不服。


       利字当头走上错路
       欧盟的普通法院驳回了英特尔的第一次上诉,英特尔就开始向更高级的法院上诉,2022年英特尔上诉成功,10.6亿欧元的罚款被取消。
       但欧盟委员会搜集到的证据确凿,英特尔的确存在通过回扣的方式恶意竞争的行为:


       惠普收了回扣,在2002年11月~2005年5月期间仅透过直接分销管道向中小型企业销售采用AMD技术的商用台式机。
       宏碁收了回扣,将基于AMD技术的笔记型电脑推出时间从2003年9月推迟至2004年1月。
       联想收了回扣,将基于AMD技术的笔记型电脑推出从2006年6月推迟至年底。


       因此尽管英特尔上诉成功,竞争总司也没有停止对于英特尔的审查,并且在罚款被撤销之后,欧盟委员会还启动了行政程序。
       又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次欧盟委员会将重点放在了英特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上。


       新的判决已经出炉,这次欧洲法院根据英特尔的行为以及对AMD其提出的控告进行了最后的审判,并决定将罚款降至3.76亿欧元。
       不过英特尔一直坚称自己没有做出违法的事情,并称他们半导体行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竞争这么激烈过。


       说实在的,英特尔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成就不俗,根本不需要用这种手段来维持垄断地位。
       英特尔在行业内绝对算得上是龙头老大级别的企业,是全球最早开启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之一。


       自从1968年成立以来,几十年的发展让英特尔拥有了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的技术、生产系统、客户基础甚至品牌效应。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即使这些年半导体行业层出不穷,市场也经历了不少的动荡,但英特尔仍然在一众企业中杀出重围,登顶了2022年的半导体企业营收排行榜。


       英特尔这些年通过各种平台,借助研发、培训、资源整合等各种手段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若是能够坦坦荡荡的正面竞争,或许也不会有这一场长达20多年的“官司缠身”,而被利益冲昏头脑,选择恶性竞争的还不止英特尔一家美企。


       谷歌在行业内的地位就不用赘述了,而在英特尔向欧盟辩解上诉的过程中,谷歌也被指控滥用垄断地位进行恶意竞争。
       英特尔第一次被罚款的金额是10.6亿欧元,是当时欧盟开出的最大罚单,但谷歌一案直接将这个罚单的金额翻了一倍还多,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4.2亿欧元。


       欧盟的考量
       作为欧盟委员会的下属机构,竞争总司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企业进行监管,只要发现有违反法律的行为或者接受了控告,竞争总司就需要进行调查并做出裁决。
       不论欧盟在国际上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或者有怎样的行为,对于竞争总司的成就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


       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竞争总司确实发挥出了相应的作用,对于一些企业的反垄断调查以及相应的处罚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英特尔或者谷歌来说,竞争总司的罚款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损失,或许对于家大业大的英特尔来说,3.76亿欧元的罚款算不上什么,但更重要的是罚款背后的影响。


       一个企业能够长久兴盛的重要原因中,一定有两项是企业的名誉与诚信。
       这场长达20多年的“芯片大战”,不仅仅是对于英特尔是否有垄断市场行为的争辩,更是美国与欧盟之间的暗中博弈。


       从被控告开始直到最终判决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结果仍然是英特尔存在恶意竞争行为被罚款,这场仗美国输的很彻底。
       罚款决定下来之后,英特尔一定会面临在短时间之内失去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损失。


       AMD作为最初控告英特尔的企业,也证明了自己在曾经的市场竞争中是受害者,但能够坚持到现在,也变相的证明了企业的实力。
       因此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AMD可能会获得一个扩大市场的机会,就看他们是否有足够的野心和能力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反过来说,英特尔被AMD控告并且被欧盟罚款,对于AMD当然会怀恨在心,如果AMD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一旦英特尔携私报复,AMD反而会因此遭受损失。
       欧盟也不是什么慈善机构,花了这么久的时间并且还处罚了美国的行业巨头,这看起来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欧盟既然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也是因为这其中有利可图,况且欧盟与美国之间说到底还有更大的共同利益,就算美国在英特尔这件事上输了,双方也不会立刻闹掰。
       欧盟也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为欧洲的半导体生产市场注入了一些竞争的希望。


       欧盟虽然能够在很多方面与美国沆瀣一气,但欧洲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却并不如美国那样争气。
       欧洲的一些国家虽然在半导体领域中开始的较早,欧盟中也有荷兰这样在半导体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家。


       但总的来看欧洲在全世界半导体生产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连一成都不到,为了重建机制也为了刺激市场,欧盟推出了全新的“芯片法案”。
       全球各国在都在铆足了劲竞争,虽然竞争最激烈的就是中美双方,但大国之间博弈不断,其他国家也不想放弃这块肥肉。


       欧盟做出的这一系列举措,不论是大力出手整顿垄断行为,还是出台《芯片法案》,其实也都是为了竞争半导体市场的份额。
       毕竟市场份额大部分掌握在英特尔这样的行业巨头手中,想要从他们手中分一杯羹,就要先打破他们的垄断地位。


       根据路透社等媒体的报道,欧盟的《芯片法案》不仅会协助竞争总司对垄断市场的行为进行管制,还会大力支持欧盟各国在半导体行业内的发展。


       结尾
       其实说白了,不论是美国还是欧盟,也不论是英特尔的垄断市场恶意竞争还是竞争总司的处罚,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
       欧盟的罚款决定公布之后,英特尔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从长久上来看,也不能完全排除双方和解的可能。


       欧盟罚款毕竟是一件既复杂又重要的事情,不能简单的从某一方面就敲定意图或者是结果。
       不过能够从中看出来的一点是,欧盟其实也有一定的反美情绪,只不过现阶段还有其他的捆绑利益,没有办法与美方撕破脸罢了。


       往期精彩
       说干就干!泽连斯基政府起诉东欧三国,而对方却果断宣布:退群!
       确实有诚意!美国接连对华示好,主动送两份大礼!韩国被狠狠打脸
       绝食第19天昏迷,李在明被紧急送医救治!韩政府做了什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