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7日,一个小男孩在北京的协和医院呱呱坠地,为小男孩接生的医生是一个27岁女医生。 这本来是非常寻常的一幕,虽然1930年的中国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对于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来说去医院生产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但这寻常的一幕中却又隐藏着些许的不寻常,谁也不会料到,上述场景中的两个主人公,会在日后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们先来聊一聊这个小男孩。 说起来非常有意思,这个小男孩刚刚降生之时,他的父母也许是还没有来得及为他取好名字,所以在出生证明上,小孩的姓名一栏写着三个字:袁小孩。

对于向来重视取名字的中国人来说,袁小孩这样名字根本就不登大堂之雅,甚至连小名都算不上,袁小孩,袁家的小孩,实在是太过于随意了。 但这些都不要紧。 日后的袁小孩,会拥有一个响彻全世界的名字:袁隆平! 是的,你没看错。这个出生证明上名叫袁小孩的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的父亲袁家烈,在民国时期也算是一位社会上层的人物,做过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科长。袁隆平的母亲也是受过高等教育之人,特别是对于英语还是下过一方苦功。正是因为如此,袁隆平从小英语就很好,现在的袁老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当时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 等到袁隆平成年后,新中国已然成立,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的袁隆平成为了一所农业学校的教员。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上,袁隆平发现了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并进而得到了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对于中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也许有人会说杂交水稻口感不好,这真的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在当时的背景下,水稻的亩产从300斤提高到1000斤,对于一个人口过10亿的大国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至少,在粮食安全这个重大战略目标上,我们将不会再受制于任何人 。至于说口感,在当时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谁还会在乎口感? 所以,袁隆平当得起“杂交水稻之父”这个称谓,也承受得起“共和国勋章”的分量!中国能再出几个袁隆平这样的人物,那一定是国之大幸!

聊完了这个小男孩,我们再来聊一聊为小男孩接生的女医生。 此人名叫林巧稚,在为袁隆平接生时,还只是个刚刚踏足社会的新人,异常稚嫩,但这丝毫不妨碍林巧稚在日后成为我国妇产科界的扛把子。

和袁隆平一样,林巧稚的出身也算不错,父亲是教员,思想并不那么保守,这为日后林巧稚读书提供了基础。 1921年,林巧稚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29年,林巧稚于该校博士毕业,并受聘于协和医院妇产科,成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从此,林巧稚的一生就和妇产科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而机缘巧合下为袁隆平院士接生也成为一段美丽的佳话。 在妇产科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林巧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据说,经林巧稚之手接生的婴儿高达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万婴之母”。更重要的是,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从此,意味着常人眼中的接生正式变成一门系统的科学,无数产妇和新生儿因此而得救。也正是因为如此,林巧稚被尊称为“中国医学圣母”,并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届院士中唯一的女院士。

说起林巧稚,有一件不得不说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林巧稚受邀观礼,这本来就是一个很高的荣耀。但是林巧稚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她要守着她的患者。开国大典固然重要,但对于林巧稚来说,患者才是第一位的。 林巧稚一生没有结过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毫无疑问,林巧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之一,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林巧稚而得以顺利的降生这个世界上!

刚刚成为妇产科医生不久的林巧稚接生了袁隆平,这或许就是希望与生命的传承。林巧稚在妇产科,给予了无数孩子生命的希望;而袁隆平则通过研发杂交水稻提高亩产,让无数人有了活下去的保障! 壮哉林巧稚,壮哉袁隆平! 他们中国社会真正的脊梁,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他们才是我们应该追捧的那颗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