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句话:真正的美好不只在于你拥有多少,更在于你有能力驾驭多少。
此时拥有的固然值得骄傲,但隐形拥有的或者正在拥有的也很可贵。
在向上的路上,让自己变得足够好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之前,看过一句话: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这句话说得不完全准确。写作本身并不是投资,但写作产生的连环效应才是价值彰显。
写下来的过程是一个梳理事件和察觉自我的过程,它会让你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清晰,对自己有足够多的了解,可以把模糊变成笃定。
这个通过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才是投资大脑。
想起来3月中旬时,孩子因为一些情绪困扰开始失眠,情绪内耗,进而产生了不想在学校呆,无法专注听课等的emo。
其实就是对当下发生的事件不够清晰,而在不清晰中又失去了自我掌控,于是情绪在压力与委屈的双重否认下,陷入了无所适从和双重强迫。
当时,我看到孩子的情绪时,并没有慌乱,反而有了些欢喜,正是通过问题的发生,反倒让我看清了孩子内心隐藏的一些“冰山”。
也就是说,肉眼可见的或者浅层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导致冰山出现的则是看不见的“冰山群”。
慌张或焦虑并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扩大问题,想要把负情绪变成正向循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正向情绪打败负向情绪。
具体来就,就是先让负情绪释放出来,流动起来,然后用正念的力量来对抗负情绪,让情绪之间达到一种均衡。
而在用正念打败负情绪的过程中,也会让自己变得足够好,心力足够强。
虽然,过去我陷入了一种认知狭隘和操作偏差,但大方向上我坚信是没有错的。
而且,通过问题的出现,我再一次审视自己,审视孩子,不断向自己提问:
我有哪些认知错误?我的刻板印象在哪?我的情绪卡点在哪?细节问题我有哪些做得不到位?我是不是在逃避些什么?
所有问题的发生,都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过程。
结果的不好,一定是过程出现了错误,而过程的偏差,一定是思维出了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我一步步拆解和复盘,一点点来倒推自己做了哪些不好的示范以及无意识压力的投射。
在和孩子变得足够好的经过中,我好像突然思路被打开了,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都在我身上重演过。
我更加相信,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的说法。当我孩子身上有某些问题时,要先内观自己身上是否有意识或无意识,或潜意识有同样的问题。
这个新的察觉,让我突然顿悟,不是我的孩子有了问题,是我自己先有了问题而不自知。
于是,我开始恢复了读书、日更、运动的节奏。
读书是为了输入,日更是为了倒逼输入和日常察觉,而运动则是带着正念冥想去将自己融入自然,在自然中得到更好的疗愈。
生活很苦,工作很忙,有时压力和任务也会很多,稍不注意就会内耗了。
再好的想法都不如付诸行动,再好用的脑子都不如写下来。
有一句很鸡汤的话,但很有用:提前做好准备,就不会出现手忙脚乱。
我现在再也不给孩子定目标,要求孩子要考到年级多少名,也不会画饼让他冲哪个学校,只是关注他每一天的状态,每一科的学习情况。
不是目标没有用,而是过高的目标会带来无形的压力,索性就先不定阶段目标,先将重心放在每一周和每一天的具体学习上,放在心态和状态上。
目前孩子层次和程度,不适合过高目标的驱动,倒不如先放在具象的事情上,等孩子自己眼见到进步时,再定向上的目标不迟。
在过程中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心力的增加,每一次自我察觉力的提升,都是成为足够好自己的过程,也是爆发的必经之路。
在孩子对自己信心不是很足时,任何目标都有害无益,就从正念反馈和每天挖掘自己的微优点开始。
等“微量“正念一点点植入内心时,再定目标不迟。即时反馈对提振信心的作用也很大,别人无论再怎么鼓劲都只能治标不治本,让自己发现和挖掘的自信才是源头活水。
生活百般滋味,愿你自信面对。操对心,用对劲,向上走,才能轻松前行。我耐心等着孩子重回轨道,我也相信孩子能自洽的遇见足够好的自己。
一直在路边鼓掌,一直会密切关注,让自己先变得足够好,然后影响孩子一起变得优于过去,绽放各自的远大前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