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朝土崩瓦解,主臣相残何其悲?十数年间,宋朝经历内乱与外患的双重打击,从鼎盛一跃而至覆灭,其间变故无数,堪称南北朝那场持续百年的激烈权力博弈中最“血色浪漫”的篇章。
作为这场悲剧主角的宋明帝刘彧,历来评价两极分化。他究竟是机谋昏君,还是历史的受难者?叛变之后投靠北魏的薛安都,又是出于何种动机?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叛变,为何会成为压垮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种种疑问,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史实。
刘裕中兴之后盛极一时
420年,在桓玄之乱后,拥有皇室血统的刘裕力主晋恭帝刘昱禅让,建立宋朝,是为宋武帝。此举标志着东晋几近百年的腐朽统治走到尽头,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寒门的刘氏新政权。
刘裕出身庶族,自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性格刚烈,骁勇善战,在军事上显示出卓越的才能,深得部下拥戴。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以平定桓玄之乱的战功为依托,逐步掌握朝政大权,终于在掌权仅4年后建立自己的王朝。
宋朝初期,在刘裕的经营下国力昌盛、边境安定、政令严明。他选贤任能、征伐有方,人们期盼新朝延续强盛局面。然而好景不长,刘裕英明的治世并未完全根除东晋以来士族政治的种种弊端,这为日后宋朝的动荡埋下隐患。
元凶之乱拉开内乱序幕
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所弑,史称“元凶之乱”。这场兵变不但直接终结了文帝的生命,也拉开了宋朝长达四十余年的“自相残杀”的序幕。原本鼎盛一时的刘宋江山,从此开始步入衰落。
引发这场血案的起因,则是文帝一再将储君问题悬而未决,令太子刘劭心生不快。刘劭性格刚硬,长期忍受文帝的刁难与打击,内心逐渐积蓄仇视和愤懑。最终刘劭采取行动,组织密谋,在文帝疏于防备时将其暗杀。
然而就在刘劭当上皇帝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即遭到由代北府的吴喜和江州刺史臧质所率领的讨伐军击败,不久被杀。刘义宣以讨逆之名登基为帝,史称宋孝武帝。
然而孝武帝刘义宣在位仅两年便去世,他儿子宋前废帝刘子业继位。这位少主刚愎自用,喜怒无常,更是酷好杀戮。他奢侈残暴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宋朝的动荡,推向了爆发冲突的边缘。
明帝夺位与刘子勋争夺帝位
前废帝在位仅半年,便被宗室中的湘东王刘彧率领禁军所杀。刘彧自立为帝,是为宋明帝。然而就在此时,孝武帝的次子江州刺史刘子勋也响应士族的拥戴宣布称帝,与明帝对峙,是为宋义嘉之乱。
刘子勋名义上作为前废帝的叔父,称帝更合乎礼法。且他拥有江州刺史一职控制军队,获得不少士族与外藩的拥戴。相比之下明帝是前废帝的叔父,夺位的合法性相对薄弱。然而明帝已掌控都城与禁军实权,并得到多数重臣的支持。
双方实力对比起来势均力敌,这场争夺帝位的内战持续了8个月后,明帝方面终于战胜刘子勋,夺得天下。至此宋明帝的帝位得到巩固,刘义宣一脉的宗室也几乎被诛杀殆尽。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明帝稳定局势准备北伐之时,徐州刺史薛安都的叛变为宋朝带来沉重打击,也终结了刘氏宋朝的前进步伐。
薛安都投降北魏五州陷落
薛安都是一名出身寒门的名将,他在北魏立下赫赫战功,后投奔到东晋,参与了刘裕的数次北伐。义嘉之乱期间,他曾一度支持刘子勋,后在明帝取得胜利后主动请降。然而明帝对他过往的反覆行为怀恨在心,不但没有接受,还派军队前往徐州进行武装占领。
面对明帝的强硬举措,薛安都大为光火,为保全性命决定再次叛变。他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北魏作为人质,引兵南下占领徐州。北魏献文帝欣然同意,立刻派兵一万前来会合,很快拿下彭城。明帝大惊失色,连忙派沈攸之、张永率军五万北上救援。
然而正值冬季,南方军队完全不适应严寒。此时薛安都又亲自带兵助战,宋军大败,死伤枕藉。北魏乘胜追击,又接连拿下兖州和豫州西部。直捣冀州、青州的战略目标也逐渐成型。
在此危难关头,冀州刺史崔道固和青州刺史沈文秀闭城固守,与北魏军对峙达三年之久。直到慕容白曜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终于攻陷两州。此役宋朝丧失汴、泗以北几乎全部领土,防线直逼长江北岸,再无还手之力。从盛极而衰,仅仅用了十数年时间。
宋亡齐兴,刘氏何罪之有?
薛安都的叛变无疑是压垮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湘东王本就是一个意外登上帝位的昏君,在应对政变的手腕和魄力上都远不如先帝刘裕。明帝面对北魏大举南侵更是手足无措,只能任由国土沦丧。
然而即便到了这般田地尽失、民心渐乱的地步,明帝还沉迷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他频繁诛杀宗室与外戚,政事日益混乱,让南朝本已岌岌可危的局面雪上加霜。而见识过两代君主昏庸的权臣们,也在明帝执政后期开始暗动篡位之心。
最终,明帝在位仅14年便病故。权臣萧道成趁机夺权,杀害宋后主,自立为帝。至此,宋朝存在了近60年的历史划上句号。而这一切的起源,都可追溯到当初刘裕在位时隐藏的祸根在明帝一朝激化爆发,以及薛安都那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叛变。
结语
种种迹象表明,刘氏宋朝从根本上就难逃覆灭的命运。它曾一度国富民强、边境安定,但仍难掩东晋积淀多年的乱政与奢靡之气。这些恶果在刘裕驾鹤西归之后迅速暴露,宋朝的历史就是一部由盛转衰的血与火的交响曲。
其间那些权谋暗算、兄弟阋墙的故事,无疑给这场政权交替增添了不少渲染的笔墨。但我们在评判那些历史人物的得失对错时,也应审慎对待,切忌穿凿附会。因为这毕竟只是旋风眼中的一场身不由己的悲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