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湘潭大学校门口,深夜寒风骤起,一位温文儒雅的女教授哆嗦着手,借着微弱的灯光,仔细打包着新鲜出炉的“红豆饼”。
无论春夏秋冬,亦或酷热严寒,平平无奇的“红豆饼”小摊,却承载着女教授与摆摊丈夫的“特殊”情缘。
李时华是学识渊博的女教授,刘卫东是沧海一粟的小贩,这对“不般配”的婚姻背后,究竟蕴含怎样的隐情呢?
刘卫东的小摊
相濡以沫
1970年,李时华出生于湖南益阳安化县,自幼阅尽世间众生百态,铸就她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瑰宝,却也缭绕不同流俗的气息。
1989年,李时华从益阳师范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分配至县中学教书,成为受人尊敬、书香气息的女教师。
若按照彼时婚姻之理,李时华的余生可能平坦幸福,然而她却再一次颠覆众人意料。
李时华年轻旧照
自古以来,追求卓越乃婚姻常态,可夫妻性格、价值观亦尤为重要,否则难以长久相携。
是以,李时华婉拒了亲朋好友介绍的“豪门子弟”,一心倾慕于在供销社任职的刘卫东,一位阳光开朗的女教师,一位忠厚坦诚的小职员,也许这就是爱情的本质。
伴随山盟海誓金言许下,二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诞下一个可爱的儿子,本该幸福美满的未来,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家庭轨迹。
李时华和刘卫东年轻旧照
1999年,昔日光明璀璨的供销社日渐衰落,大批职员下岗另谋高就,刘卫东自然难以避免,家庭经济压力骤然增大,只能依靠李时华的教师工资,勉强维系基本生活。
然而,李时华却鼓起勇气向丈夫提出请求:“卫东,我想辞职读书深造……”,此番想法早已困扰李时华多年,彼时29岁的她已为人母,如此赌上家庭未来的“追梦道路”,无疑风险太大。
面对妻子的“天方夜谭”,刘卫东的答复却出人意料,令人肃然起敬。
李时华和刘卫东
妻子话音刚落,刘卫东微微发愣后,憨笑道:“读书好,家庭交给我,你安心考学就行”。
一个忠厚坦诚的男人,一句朴实无华的言语,却流露出世间真爱之情,成为李时华逆袭路上的泰山磐石。
那一刻,纵使李时华是才华横溢的教师,都无法言表感激之情,惟有执笔为剑,为家庭未来披荆斩棘,不负丈夫深情厚望。
李时华和刘卫东
理想固然美好,现实却也残酷,正值下岗经济受挫的刘卫东,何以承担家庭重任?
自从妻子辞职重返校园,刘卫东便四处奔波打零工赚钱,纵使汗流浃背、世人嘲讽,他始终没有一句怨言,用行动默默支撑妻子的逐梦之路。
脚下步伐越快,耳边风声越响,闲言碎语自然湮灭,丈夫的辛勤付出,李时华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场以家庭为赌注的逆袭之路,惟有成功可言。
李时华和刘卫东
深夜寒风散去,黎明悄然降临,李时华背着沉重的包袱,独自踏上废寝忘食之路,书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知识点,都将化作点滴曙光,照亮家庭的未来。
历经一番寒彻骨,终得梅花扑鼻香,李时华顺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美好前程已然近在咫尺,可刘卫东仍是当初那个“一穷二白”的农村汉子。
自从挥手送别妻子,刘卫东耳边的闲言碎语再次响起,众人并不看好这种“舍家求学”的精神,甚至妄下定论,认为刘卫东只是李时华逆袭的垫脚石,终究会因“身份差异”遭到抛弃。
刘卫东
逐梦之路
面对这些冷嘲热讽,忠厚的刘卫东只是一笑而过,夫妻二人多年的相濡以沫、内心的淳朴善良,使他坚信妻子绝非忘恩负义之人,依旧埋头苦干默默付出。
此后,夫妻俩天各一方,李时华在温暖明亮的教室中读书,刘卫东在寒风烈日之下劳作,尽管生活依旧艰辛,却分外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幸福,从未有过猜忌和矛盾。
只是令刘卫东都没想到,妻子求学逆袭的道路,却才刚刚揭开帷幕。
李时华年轻旧照
2001年,李时华成人本科毕业后,跨专业考上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本该是喜极而泣的庆贺之事,她却暗自心酸落泪。
曾几何时,为了跨越学业鸿沟,她每天早晨6点起床自习,深夜近12点才上床休息,以至无暇关心老家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
即便心中思念万分,可每次深夜拿起电话时,往往担心影响家人休息,只留一抹暗淡心酸的背影。
李时华与儿子
“书读得越多,感觉自己越渺小”,每每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李时华总会感慨万分。
穷则独善其身,曾经李时华踏上求学道路,只是希望改善家庭生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然而,丈夫默默无闻的付出,支撑李时华从中专走到硕士,让她看到世间无私大爱,因此她的心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李时华读硕期间与老师合影(左)
达则兼济天下,李时华深知经济学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便打算继续考博,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为中华崛起之路鞠躬尽瘁。
刘卫东得知妻子的志向后,再一次鼎力支持,义无反顾的化作坚实后盾,白天打零工养家,夜晚辅导儿子学习,即便负债累累,这个朴实的汉子仍咬着牙坚持,只愿无愧于妻、无愧于子。
2004年,李时华一鼓作气考上湘潭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并于2008年顺利毕业,拿到了金光闪闪的博士学位证,凭借大量优秀专业论文,被学校聘为商学院副教授。
李时华博士毕业照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这条漫漫求学之路,李时华走了整整9年,从一个中专生飞越至博士生,其中呕心沥血的努力不言而喻,更离不开丈夫的血泪付出。
金秋开学季,李时华将老家的丈夫和儿子接到身边团聚,弥补多年来对儿子的亏欠,感激丈夫不遗余力的付出,用行动诠释“饮水思源”的美德。
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场意外却将幸福的家庭,再次拉入深渊。
刘卫东全家福
患难真情
2008年9月,李时华以博士身份登上讲台,将毕生所学传授台下学子,然而幸福和灾祸却双双袭来。
任教半个月后,李时华的鼻孔经常出现血丝,伴有鼻塞、耳鸣等症状,原本以为只是一场小炎症,便刻意隐瞒病情,不愿丈夫和家人担心自己。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李时华的身体愈发不堪,免疫力急剧下降,刘卫东将妻子送往医院时,却被医生的话惊出一身冷汗。
李时华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面色凝重的将刘卫东叫到办公室,刘卫东望着妻子的诊断报告,顷刻间泪流满面,李时华确诊鼻咽癌中晚期。
国人素来“谈癌色变”,而鼻咽癌属于恶性肿瘤之一,若无法及时治疗,鼻塞带血、听力下降等症状会进一步恶化,最终难逃五年之劫。
面对癌症,刘卫东甘愿陪妻子奔波求医,可由于之前供妻儿读书,家里早已负债累累,这笔巨额医药费该如何筹够?
鼻咽癌示意图
经历短暂的悲痛后,一家之主的刘卫东再次挺身而出,用平静乐观的言语,为李时华带来温暖和希望,却将饱经风霜的泪水,全部深藏于心。
丈夫的臂膀,仿佛一座坚毅不倒的泰山磐石,李时华重整旗鼓走入课堂,若无其事般教学上课。
即便脖子被疾病烧伤、眼睛昏花、耳朵失聪,李时华却只强调一句:“我生过病,喉咙不舒服,所以声音不大,耳朵也听不太清,请大家见谅”。
李时华任教旧照
对于李时华来说,教书育人、钻研学术能让她实现人生价值,便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讲台上的李时华熠熠发光,校门外的刘卫东同样积极乐观,为了筹够治疗费,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放弃自尊,向学校申请“清洁工”作为兼职。
刘卫东曾说:“哪怕多赚一分钱,都能增添一分希望”,他竭尽全力带给妻子生命的希望,却唯独忘记满身伤痕的自己。
刘卫东
相思红豆饼
不久后,湘潭大学门口出现一位熟悉的身影,刘卫东顶着炎炎烈日,用一辆借来的小推车,出售学生们酷爱的麻辣烫等小吃。
此次摆摊,刘卫东虽然赚到一笔钱,但相对于治疗费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
2010年2月,刘卫东偶然得知学生们常提到“红豆饼”,秉持多赚钱的想法,他用卖麻辣烫赚来的钱,买了一台红豆饼烤饼机,正式开启摆摊生涯。
刘卫东初次摆摊
红豆饼制作难度虽然一般,但若想获得高销量、高盈利,就必须仔细钻研味道。
朴实的刘卫东没有经营秘诀,惟有一片赤诚真心,他将精心研制的红豆饼,免费赠予一些学生品尝,不断虚心听取建议并做出改良,成为学生赞叹不已的“红豆哥”。
真心与淳朴的杂糅,造就红豆饼蒸蒸日上的生意,每月收入可达数千元,极大程度缓解了刘卫东的经济压力,可这份风餐露宿的摆摊工作,终究还是被李时华得知。
刘卫东的小摊
李时华并未嫌弃丈夫摆摊,她只恨自己满腹诗书,却无法让操劳半生的丈夫乐享生活,每当坐在温暖的办公室撰写论文时,便想起风吹日晒摆摊为自己治病的丈夫,稿纸上时常留下泪痕。
患病期间,李时华仍以梅花傲骨之志,屹立三尺讲台,坚持教书育人,为祖国培育优秀学子、贡献经济制度的学术论文。
自己过的不尽人意,却又见不得人间疾苦,李时华发表的《农村养老保障经验及启示》、《建立普惠制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等学术论文,旨在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却唯独忘记病魔缠身的自己。
李时华与学生们
每至放学,李时华便前往校门口,帮丈夫卖红豆饼,夫妻俩一人烤制、一人装包,携手挑战病魔的重击。
深夜,一位城管来此查摆摊现象,得知李时华是湘潭大学教授后,下意识反问道:“李教授,您在这摆小摊,不觉得丢人吗?”
李时华望着手中的红豆饼、一旁憨笑的丈夫,含泪说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凭借双手劳动吃饭,每个人都值得尊重!”。
李时华陪刘卫东摆摊
2012年,李时华坚强乐观的光荣事迹登上湘潭大学校报,许多学生纷纷向她捐助爱心善款,可李时华却全部婉言拒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夫妻俩不愿接受任何物质援助,誓要凭勤劳的双手对抗病魔,成为湘潭一道靓丽的正能量风景线。
“社会上有比我们更困难的人,他们都未曾放弃,我们更要自食其力”,刘卫东的身上仍粘着面粉,46岁的他白发苍苍、面容憔悴,却又坚定而真诚。
夫妻俩深夜仍在摆摊
是以,学生们不约而同尊敬老师的选择,时常光顾红豆饼摊,即便平时“挑剔”的同学,也对刘卫东的红豆饼举手称赞,毕竟里面蕴含百折不挠的精神。
2013年,刘卫东带着李时华前往医院复诊时,医生的话令他们喜极而泣:“情况比较乐观,癌细胞已经停止扩散,若长期保持稳定,基本属于‘痊愈’。”
4年,一个红豆饼,一辆小吃摊,一份撼天动地的爱情,铸就生命奇迹的延续。
红豆饼
2014年,李时华与刘卫东登上《向幸福出发》节目舞台,没有绚丽的音乐和场景,惟有朴素的言语与爱情,却完美诠释世间真情。
节目尾声之际,李时华深情的望着刘卫东:“我获得过很多荣誉和称号,但今生最宝贵的财富,便是我的爱人刘卫东”。
不久后,李时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可在她心中,这份荣誉应该馈赠给丈夫。若没有丈夫一路照明扶持,也许她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甚至早已被病魔夺舍生命。
刘卫东与李时华
如今,李时华早已康复如初,仍屹立于湘潭大学的讲台上,刘卫东则凭借当初考取的《电工证》,加以多年辛勤付出,换得全家幸福美满。
谈及当年“摆摊救妻”的感人事迹,刘卫东憨厚笑着:“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是做了一个男人该做的事情”。
钟于,忠于,衷于,终于。寥寥八字,也许是李时华与刘卫东一生的柴米油盐。
钟于爱情,忠于岁月,衷于责任,终于圆满。
刘卫东与李时华
一缕红豆寄相思,与尔聚散两依依,便是爱情最初的样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