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名字来说,中国人还是比较讲究的,名字和身体一样,都是父母所赐,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名字来说都是非常重视的。不过,根据封建礼教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也就是九五之尊。我们看到了很多因为和皇帝名字有同样字的都会自觉地改掉,这在古代叫做“避讳”,因为皇帝是尊贵的,其名字也不能冒犯。

其中姓名避讳最典型的就是唐朝贞观重臣徐茂公,徐茂公名叫徐世勣,因为其功勋卓著被李渊赐姓李,随后就叫做李世勣,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了皇位,因为李世勣中间的“世”字冒犯了皇帝李世民中间的“世”字,因此去掉了中间的“世”,就变成了李勣。当然,不仅如此,有时候因为姓名和皇帝年后相同或者是有同字的时候,也会被改掉。这就是封建礼教中间的一些影响!

当然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历朝历代都会有相关的情况发生,上到秦皇汉武,下到康熙宣统,避讳就成了封建礼教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最有意思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叫吕雉,在史官或者是文字记录的时候,但凡出现了皇后名字吕雉之外的“雉”字,全部要用“野鸡”来代替,确实给那些当差的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再就是朱元璋登基后,和朱同音的“猪”,也被改掉,老百姓只能称“猪”为“彘”或者是“豕”!

当然,上面讲的是人名,这是礼教思想里的不得已而为之,这还算是能理解的。对于大肆给地名改名的,估计也就太平天国的当权者了! 对于中国的地名来说,是相当有文化底蕴的,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累。自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之后的这九州也就称为了千年不变的地名。很多出现“阴”“阳”或者是东西南北的城市名称,也都是有一定的来头的,这里就不去做细说。也有改朝换代后,地名进行了相关更改的,只是某几个名字的改变,比如南京,曾经用过的名字很多,有集庆、江宁、应天、秣陵、建康、建邺、白下、天京等多达44个之多。每次的改名背后的意义都不一样!

太平天国自定都金陵后,改名为天京。随后,对于太平天国所辖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早期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不仅金陵被改为天京,其它很多地方原有的名字都进行了调整,改得那是一个五花八门!这个改名不是政治意义,而完全是为了和太平天国高层的姓名进行避讳!

比如,为了避讳南王冯云山,一下子改了三个省名:“芸南”、“珊东”、“珊西”;为了避讳西王萧朝贵,贵州改成了“桂州”;浙江改成“浙姜”、新疆改成“新姜”、江西变成了“姜西”等等!

这些都还不算,但凡没有攻占的地方,名字大面积地进行调整,特别是清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京津冀等直隶一带,更是改得面目全非!直隶省被改成了“罪隶省”,因为在太平天国宣传的文化里,清政府当权者被称为“清妖”,是有罪的一群人!而天津要避讳天京,所以天津被改成了“添津”。

太平天国从起事到灭亡,总共经历了15年的时间,在这15年的时间里,他们攻占了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诸省,国土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但是,从改名这个来说,就完全能看出来,取得前期的胜利是值得肯定的,后来由于天王洪秀全开始倒行逆施,没有为老百姓谋福利,因此走向失败是理所当然的! #太平天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