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日,万物并秀。满目苍翠,生机盎然。在东阿黄河百里长堤,处处都能聆听到奋蹄疾奔的足音,工程标准化管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幅幅千帆竞发、生机勃勃的图景跃然眼前。

纲举目张,智慧巡查筑屏障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破浪行。

工程管理迈好步、打好仗,关键在于普查的质量。时值初夏,正是做好备汛工作的最佳时机,东阿黄河河务局组织巡查人员积极利用“三个全覆盖”和“智巡安澜”APP相融合的巡查模式,对所辖防洪工程开展立体化普查,确保工程普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做到控新治旧、标本兼治。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汛期重点治理坝岸,坦石、根石存在蛰陷情况在汛期会是严重的工程安全隐患。”巡查中,经验丰富的单庄管理段职工张宗坤正耐心的向年轻职工讲述着巡查工作的重点。巡查人员穿行在堤顶和淤区之间,判断工程管理界限,确认标志牌埋设规范。

“设置预置点进行一键巡河能够清楚看到坝段间坦石状况,这是视频监控巡查最大的优势。”在大桥管理段多功能会议室,大桥管理段职工井长虹正向年轻职工讲述视频监控巡查的操控方法和技巧。清晰的视频监控画面不断切换、缩放,尺短寸长的电子屏犹如一双锐利的眼睛,时刻关注着防洪工程每一块根石、坦石的“心跳”。

茂密树林、坡面起伏,随着嗡嗡声响和阵阵轻风,牛店管理段飞手崔新军操作着无人机划过天空,视野消失,操控屏幕传递的是流畅清晰的实时影像,指尖轻旋,无人机在天空划过一道道美妙的弧线,不同视角下的工程现状收入眼底。从视频监控到无人机巡查,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在提升工程巡查效率的同时,也为黄河保护治理提供了新质生产力。

精雕细琢,工程养护至精至微

谋定而后动,笃行则致远。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打草机如果贴近地面会破坏葛巴草的草根,最好的方法是保留5到7公分,这样草皮长势好也美观。”关山管理段段长盛晨曦耐心地向工作人员传授草皮养护的秘诀。东阿黄河堤防上那21.55万平方米的草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焕发着勃勃生机,正是得益于这样一次又一次精心的养护。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全覆盖对东阿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是草皮养护、标志牌粉刷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也都需要精益求精、费一番功夫。

“你别看这小小的一个断面牌,得经过清、洗、擦、描四道工序,持笔要稳,这样才能描得准。”单庄管理段职工王仁超向蹲苗职工张文轩传授着“描红”的要领。在范坡险工,有113个坝号桩、372块断面牌、744处断面桩,他们一手拿着油漆桶,一手握着油画笔,每一处都“淡妆浓抹”的精心描绘,都显得自然且和谐。

砥砺奋进,运行管理掀热潮

千锤百炼始成钢,玉汝于成终有时。

5月1日上午,烈日炙烤着路面,这是属于每一位劳动者的节日。当千家万户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与祥和之中,但在东阿黄河的岸边,一线职工们却未曾停下忙碌的脚步。

长堤蜿蜒,大河澎湃,这里是他们战斗的阵地。他们时而穿梭在堤防之间,开展细致的工程巡查,防范焚烧草皮、倾倒垃圾、乱堆乱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黄河生态的安宁;时而又运用先进的“人工+电子监控预警云广播系统+移动广播”的防溺水巡查模式,为节假日来到黄河岸边游玩的群众提供安全警示,确保每一位游客的生命安全。

烈日下,他们的身影更加坚定。天空中,无人机在飞舞,黄河岸边,视频监控在严密监控。刷白的树木与鲜红的标牌相得益彰,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庄重与秩序,而身着统一工装的基层治黄人,更是这片土地上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奋斗在黄河岸边,躬身于治黄事业,用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真谛。

蜿蜒长堤绕巨川,澎湃大河有新天。东阿黄河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坚定的决心,继续投入到防洪工程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中。他们将以一以贯之的精神,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让黄河防洪工程始终保持蓬勃葳蕤、洋溢生机活力。(通讯员 徐元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