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银河系是太阳系的上级
,那么银河系之上又是什么呢?
你或许曾经看到过这张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
的图片,并感到非常迷惑。毕竟它看起来和我们经常见到的宇宙星系不一样,
它的形态更像是树叶的脉络或者人体的毛细血管,甚至是人脑的神经网络。
如果说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还不够大,那么就来看看这张
“宇宙网”的照片
吧,它是否和
神经网络
更加像了呢?
其实,不仅是看到图片的普通人这么想,长期研究宇宙的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一特点,并且还曾发布惊人的理论,称
宇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
所以,宇宙真的是活的吗?
科学家提出宇宙是神经网络
咱们在上文中向大家展示了
宇宙网的图片
,可以看出它确实和我们常见的神经网络非常相似。那么,这个宇宙网是怎么形成的呢?
实际上所谓的宇宙网,就是由
诸多星系串联成的巨大结构
,在这之中不仅有着许多庞大的星系,还有许多的
星际气体
。
至于这些丝状物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科学家认为其中存在着
暗物质
,将其固定住了。
简单来说,
宇宙网就是一个将尺度无限拉大、拉远之后的宇宙“自拍照”
,无数的星系拥挤在这之中,它们看似没有关联,却早就联结在了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物理教授维塔利·范丘林
就认为,
宇宙的这种网状结构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与神经网络就是一样的,只不过它的规模更加巨大。
为了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2021年时维塔利·范丘林还发表了名为
《作为神经网络的这个世界》
的论文。
他表示,
宇宙当中的万千天体其实都是相连的,而这些联系的背后就藏着宇宙的基本规律。
那么,他只是因为外表相似就这样定义了吗?有没有提出什么科学的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将一切视角降低到
微观层面
,即大家常说的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
量子力学的存在向我们揭示了宇宙中可能存在某种
基本规律
,它适用于各个领域。
不过范丘林认为量子力学还是不够微观,所以就提出了
新的假设
,即将我们所处的宇宙假定为一个
活的神经网络。
所以他是从本质上
将宇宙与神经网络的运行结合
了,按照这种观点,宇宙从诞生到膨胀,其实都是在“成长”。
如果无法理解,不妨就
将宇宙看成某个生物的大脑。
这样的话宇宙大爆炸其实就是诞生,而随着热量降低,各个星系形成并且被连接起来,其实就是
大脑神经元结构
的形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
人脑的发育
,小孩子的大脑在6岁或者7岁之前其实是发育不完全的,各个神经元并未能好好地连接在一起。而
婴儿时期的宇宙
,应该也是这样的,经历了
多年的整合和发展
,才呈现出了网状的结构。
其次,如果大家认同
宇宙是巨大神经网络
的观点,就要接受它确实是
“活的”
这件事情。
因为倘若宇宙是神经网络,那么以大脑的角度来说,
它应该是有“意识”的
,这个意识应该就是宇宙万物运转的规律。
或者说,
宇宙能够依靠神经网络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比如说除了星系之外更小的“生命体”,
也就是人类。
那么它在造人的时候,会以什么为“模板”呢?
答案显然就是宇宙自己,所以
宇宙网才会和人类有这么多相似之处。
不过也有人认为,
如果宇宙是神经网络,那它可能就是“人造”的。
简单来说,宇宙就和
缸中之脑
的假设一样,是被创造出来的巨大网络结构,你可以将其当成一台
超级计算机。
而人类只不过是超级计算机当中无数数据当中的一个,
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想,其实都是宇宙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东西。
当然,当我们坐下来静静思考
微观世界与广阔宇宙的自相似性
时,就会发现这二者其实真的可能是
按照同一套程序设计和运行的。
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自相似性
从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
范丘林将整个宇宙定义成了神经网络
,并且认为宇宙当中看似相隔甚远、毫无关联的天体和星系都受某种基本规律控制。
有些人觉得他的这一理论想象的意味太重,可以算是真正的“民科”了。
确实,在尚未有准确证据的情况下,
宇宙是巨大神经网络的定义只是个假设。
但是实际上,除了他以外,从上世纪开始就有不少科学家思考并提出过这一问题,虽然没有这么直接,可是
他们也察觉到了宇宙当中某些特点
,实在是
太诡异了
。
比如著名的
曼德勃罗集合
,或者也可以叫它
分形理论
。该理论用许多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对比,证明了不论人类世界还是宇宙,那些
看似杂乱无章的东西,其实都有着“自相似性”。
以咱们今天所说的
宇宙网
为例,它是宏观视角下的宇宙,由万千星系以及宇宙中的物质构成。看似杂乱无章,但当你将它放大,详细探索各个星系时,就会发现
各个星系似乎都遵循着一套运行规律,那就是“引力为尊”,即谁的引力更大就能掌控更小的单位,带着其运转。
这样来看的话,不管是大的星系还是小的星系,都像是
“俄罗斯套娃”
一样,它们非常的相似,只不过以前人类没有发现。
当我们用
人类世界与宇宙网做对比
时,就会发现地球上
江河的脉络、树上的枝丫、人体内的神经网络
都与之十分相似,至少从
外观
上看起来是这样的。咱们假定这些都是
宇宙外部“造物主”创造
的,是有意为之,我们无法改变。
那么再来看看
人类发明定义
的东西,比如说
计算机网络或者我们所定义的“人际关系网”
,它们好像也都与宇宙网相似。
这说明,
假如宇宙是个巨大的网络结构,那么世间万物就逃脱不了其基本规律的控制
,人自以为创造了些什么,其实深入探索就会知道这些“原创”都由
宇宙网主机控制
。
值得一提的是,分形理论虽然被证实了确实存在,但是上升到宇宙层面的理论还是未被证实的。就像是范丘林教授的假设一样,是科学家根据现有发现提出的一种假想。
宇宙与宿命论
许多人无法接受
宇宙是计算机或者是神经网络
的观点,是因为无法接受人类在这之中扮演的
渺小角色
。
因为从前我们还能说自己的存在可能是万千宇宙砂砾的一颗,
虽然小但是真实存在
,可当引入这些理论之后,
人类的存在就变得更加“虚无”了
,毕竟在根本规律的指导下,什么都能被
模拟
。
所以你以为精彩或者苦痛的一生,其实就是
一堆数据或者一串代码
,这些东西存在与否对整个宇宙系统并没有影响。
甚至宇宙系统偶尔还是卡bug,然后会
修改某些错误代码
,这些代码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他们的死亡
背后其实隐藏着被修改的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
你并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只能按照既定的程序活下去。
似乎我们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
“宿命论”
的圈子里。
可是,哪怕一切都是宿命,或者说所见所感皆是模拟,也不影响你去经历,所以
不用太在意宏观层面的你到底是什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好好享受这一生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