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而“家文化”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特色。

家风,是民风的体现,小家形成了大家,国家兴旺,百姓富强,就更要“注重家风”,弘扬家风文化。

家风,是维系一个家族不断发展,走向繁荣幸福的“关键因素”。

中国的《百家姓》中记录了几百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其中,不少兴旺的家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生生不息。

其中,湖北江夏黄成为“中华家文化”传承中的一块闪亮名片,而“天下黄姓江夏祭”这项古老的祭祖盛典仪式,亦被列入到市级的非遗文化保护项目名录之中,让后辈们能对这项古老的文化传统有所了解。

01

据史书记载,江夏黄姓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148年,说起来,这是一段辛酸的历史。

江夏黄的祖先并不姓黄,而姓嬴,在《史记》当中的《黄国故城志》这部分里说道:黄国的创始人为嬴姓,是伯益的长子大廉,亦称太康。

而传说伯益又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的后人,所以,黄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起源。

黄国位于今天的江淮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东南部至湖北东北部这一带,这里水草丰茂,特别适合人类繁衍生息,且交通便利,古黄国人将中原文化、江淮文化以及楚文化进行了很好地融合与创新,开拓了自己的文明。

无论是在器物制造上还是在农业生产等方面,古黄国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在艺术方面,古黄国人亦有着相当高的水平。

据考古学家考证,黄国的故城位于今天的河南潢川一带,故城遗址保存得非常完好。在这个遗址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陶器,足见古黄国人极其智慧和勤劳。

公元前648年,古黄国被楚国所灭,存续了1500年的幸福生活被硬生生地打破。亡国之后的古黄国人为了牢记自己的祖先,便改国为姓,这就是今天的黄姓由来。

02

黄国被灭以后,古黄国人以黄为姓,被迫四散逃难。但是,黄姓就相当于家族的暗号,无论他们迁移到哪里,只要知道对方姓“黄”,便会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

于是,黄氏家族便开始分散到了楚国的其他地区。他们有的迁到了今天的湖北黄冈一带,有的迁到了湖北江陵一带,还有的迁到了湖北的江夏一带。

其中,以江夏这一支发展得最为壮大,将家族文化代代相传,使得“江夏”如今成为了黄姓族人心目中的精神家园。

迁往江夏的黄氏家族里,出现了一位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那就是春申君黄歇。

他被楚考烈王拜为国相,楚王将淮北十二县赐予了黄歇,并尊他为春申君,亦是当时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春申君智勇超群,为楚国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江夏黄氏家族在他的带领下,也日益强大起来。

只可惜,春申君不幸被奸人所害,族人也遭到了迫害,为了保全家族实力,有能力的黄家人只能再次流散到各个地方,他们坚信,只要黄氏族人有“黄姓”这个暗号,一定会再度形成力量,将家族发扬光大。

于是,这些黄氏家族的成员们虽然再一次流离失所,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沉沦,而是更加激发起心中的斗志,不断顽强拼搏,在各个地方开枝散叶,生根发芽,形成了各地的黄氏望族。

03

据史书记载,如今的淮阳黄氏来源于黄歇的长子黄尚,而中原的阳夏黄氏来源于黄歇的次子黄俊,至于东吴黄氏,则来自于黄歇第五个儿子黄堂。

黄氏家族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即从古黄国发展到春申君黄歇,再由黄歇的家族后人,向外扩张,形成了大江南北的黄姓一族。

尽管春申君不幸被迫害,但正是因为有了“家文化”这根纽带,将黄姓族人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他们走到哪里,都会相互扶持,形成合力,致使家族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如今,海外的黄氏族人亦都是江夏黄氏繁衍的后人,他们一脉相传,同祖同源。

1980年,世界黄氏宗亲总会在中国台北成立,从那以后,世界各地的黄氏后人每年都会聚集一堂,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他们拜黄歇为上始祖,举行盛大的祭祖大典。

2009年,这项隆重的恳亲大会在武汉江夏隆重举行,大家从世界各地赶来,共同朝拜黄氏的先人,同时缅怀祖先当年那段辉煌且辛酸的历史时期,这种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将会永远铭记于黄氏后人的心中,成为他们奋进的动力。

如今,这项“天下黄姓江夏祭”的古老祭祖盛典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这不仅是“黄姓”的历史,亦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因为黄氏家族的努力,才使得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为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04

如今,年年都有世界各地的黄氏族人回到江夏对黄氏文化进行了解,他们来到江夏的黄氏大宗祠进行瞻仰,寻根祭祖是中国家文化的特有风俗,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时间如何流逝,我们都应该重视小家建设,重视家风文化的传承。若每一个家族都有优良的品性传承,千千万万个精英家族,自然就能衬托起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家,是一个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起点;优良的家风,亦是整个社会和谐共生的基础。

中国能够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正是因为有上百个“百家姓”里的家族,如“江夏黄”一样将家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代代相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