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中,女性形象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传统文学中从不缺少对女性遭受社会压迫的描写。无数作者想以此为女性发声,结果却塑造出女性懦弱的刻板印象。

莫言

而在当代文学领域中,莫言则用独特的手法,刻画出立体且生动的女性形象,描绘出了女性强大的一面,尤其是他的作品《红高粱》中的女主角戴凤莲,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位。

戴凤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读者对她的身份与经历的不断深入探讨,也体现了莫言对中国女性在历史上受到的束缚和限制的敏锐感知。

作为矛盾的集合体,戴凤莲身上既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也表现出了少有的自立自强与反抗精神。

尽管在困境面前表现出过恐惧和无助,但她从未放弃,一直坚强地支持着她的家乡和大家庭。这些特点让她成为了故事中最有魅力的角色之一,也可以说戴凤莲是极具分析价值的文学角色。

戴凤莲影视形象

本文,就从《红高粱》中的戴凤莲视角,来分析一下莫言是如何塑造女性角色的,戴凤莲的形象又表现出了哪些女性品质?

莫言:女性主义者

要谈历史事件,必定离不开时代背景,要谈书籍的内涵,也一定无法抛开创作者的人生经历。所以要剖析《红高粱》中的女性角色塑造,其实从莫言生活中,曾出现过的那些女人来看,就能粗略地探清其背后的神韵。

莫言出生于1955年,老家在山西省交城县,因家境贫困,他只受过初中教育并且只读了两年书。在他的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他接受过父亲和祖母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深受当地乡村生活的影响,这些经历成为了他创作的重要素材。

山西师范大学

1977年,他考入了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但由于个人原因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

辍学后,他一度成为了一名牧羊人和一名畜栏管理员,他并不想一辈子只是个“放羊的”,于是开始尝试在业余时间创作。1981年,他在一次诗歌比赛中获得了名次,这成为了他正式投身文学的契机。

当一个人开始创作,必然是先从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事、物入手,莫言选择大量描写女人,因为“女人”在他生命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她们是他身边最熟悉的“人”。

在早年,莫言的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和艰苦,他从祖母和母亲身上领略到了女性在农村生活中,承担的重要角色。

莫言

在他所处的乡村社会中,男性多数务农或打麻将,而女性则需要同时承担家务劳动和农活。这些女性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成为了他作品中重要的创作元素。

此外莫言也曾经在小学教过书,这使得他接触到了很多的女学生,并且对她们的命运和境遇,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候是独立自主、坚强乐观的代表,有时候是受到压迫、被剥削的弱者。这些形象反映了他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关切,也说明了女人在他的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莫言

许多读者认为,莫言的小说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地探究,塑造了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角色形象,尤其他对女性形象的刻画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由和独立。

莫言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中表示,他是一名“女性主义者”。他认为女性在旧社会中饱受压迫,却屡屡绽放出人性光辉,是他的母亲、祖母等伟大女性,撑起了整个家庭。因此,莫言愿意为女性发声,去刻画那些坚毅的女性形象。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呼应。

莫言

在莫言成长的时期,社会上存在大量性别歧视和严格的传统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然而莫言的作品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女性,他赋予了女性更多的人性和尊严,这种表现方式,反映了莫言对女性平等地位的认同和支持,也体现了其对现代女性主义价值观的肯定。

莫言借助他所展现的女性世界重新审视了历史,试图找回女性在社会中应有的地位。因此,他在描绘女性形象时投入了大量心血,使这些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他小时候接触到许多美丽而坚毅的女性,她们敢于顺从自己的本性生活,这也成就了莫言笔下女性角色敢爱敢恨的主要性格特点。

莫言

在莫言笔下,女性不再是弱势群体,而是一群有思想、有力量的独立个体,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莫言的女性形象充满了野性和勇气,她们拥有自己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并在生活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可谓是现代女性主义理念的具体体现,她们的自我意识、自主性和价值观念,标志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莫言深入生活,关注女性问题,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将女性从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这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精神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红高粱》书籍封面

红高粱:女性塑造历史的宏伟画卷

说完莫言的人生背景,让我们落回到《红高粱》这本书上。

《红高粱》这部小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展现出了一幅真实而又鲜活的历史画卷,塑造了很多充满生命力的女性形象和场景。

这与传统历史教科书强调的国家、政治等层面不同,莫言的小说直接关注了民间生活,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命运奋力抗争的历史。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读者可以深刻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在抗战时期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尤其是那些往往在历史叙事中缺位的女性角色。

《红高粱》影视剧照

《红高粱》的结构有着很强的叙事性和艺术性,以“野高粱”为主题和象征,将原始生命的顽强和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中,“红”色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也代表着革命的潮流和行动,在书中更是成为了女性的代表颜色。

本书以抗日为背景,而最为关键的一个线索在于敢爱敢恨的土匪红光耀,爱上了一个村里的酒家女子戴凤莲,而男主角余占鳌为了保护女主角戴凤莲,开始投身革命报复土匪,后来又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

戴凤莲的故事十分曲折,她的父亲为了一点银两,就把她嫁给酒家单老板那患有麻风病的儿子,这段婚姻并不幸福,让戴凤莲饱受折磨。

余占鳌影视形象

而余占鳌则是戴凤莲的拯救者,两人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角,在推动感情线的同时,余占鳌也成为了抗日英雄,为守护爱人而参与到救国存亡的抗争中。

这一情节也呈现出一个重要主题: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个体生存无法摆脱集体的命运,而集体的强大又源自个体的坚忍不拔。女性勇敢地追求爱情,用女性的力量去改变命运,个人命运又与国家命运纠缠,这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体现出了微妙又宏伟的关系。

对于《红高粱》这部小说,人们的解读也各不相同。

影视剧中的戴凤莲与余占鳌

有人认为,这部小说主要是关注了乡土生活和个体命运,塑造了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而另一些人则强调了小说中抗日故事线的重要性,认为它展现了乡村人民在战争年代的艰辛和奋斗;也有一些网友则认为,《红高粱》中余占鳌与戴凤莲的爱情故事,是对于女性意识和女性地位的关注和反思。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面临各种压迫和歧视。在小说中,戴凤莲性格坚韧、勇敢,她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反抗精神。

她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不仅充满野性和生命力,还具备勇敢、坚韧的性格特征。

影视剧中的戴凤莲形象

小说中的戴凤莲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普通乡村妇女,但是她不甘于被束缚和限制,勇于突破传统束缚,成为了一个敢为人先的代表性人物。这样的女性形象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富有启发性,也在后来成为了很多现代女性追求的榜样。

在与余占鳌的情感纠葛中,她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和选择权。这些细致入微的女性形象塑造,展示了莫言对于女性意识和地位的深度关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综上所述,《红高粱》这部小说通过对乡土生活和抗日战争的刻画,塑造出了具有强烈生命力和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坛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和声誉。同时这部小说也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心态,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红高粱》话剧剧照

三大女性形象的完美体现

浅析完整本小说的大致内容,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讨论戴凤莲及其他书中女性形象,其实我们能从莫言笔下,解析出三种莫言所认为女性最重要的品质。

(一)女性的强势

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具有深刻、丰富的情感。从古老的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中,男女不平等导致了女性主义的先决条件,女性拥有种群繁育的决定权,其本质上应该是社会中强势的一方,却逐渐在历史发展中被抹除。

莫言的小说中体现出了对这种历史趋势强烈的反对,展现出女性对于自由和平等的强烈追求,甚至“用力过猛”式地体现出女性的强势形象。

《红高粱》话剧剧照

在《红高粱》中,莫言生动地刻画了女性强势形象的最早体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拥有着坚毅与勇气,她们不畏挫折,敢于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权益。而另一边,男性形象多数呈现出胆小懦弱、优柔寡断的形象,没有女性表现出的强大意志和决心。

因此可以看出,在莫言作品中,女人强势的特质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扎根于当时历史环境中的社会现实问题。这种强势形象的出现,不仅是对于女性解放的肯定与呼唤,同时也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是莫言对于历史和人性深刻思考的体现。

戴凤莲就是一个充满着女性力量的强势形象。她在丈夫死后毅然决然地接手烧酒作坊,并为国家的兴亡而奋斗,这种表现出的英勇果敢甚至超过了男性,展示了当时女性的魅力。

戴凤莲影视形象

(二)女性的叛逆

《红高粱》中塑造了一个“叛逆”的女性形象,她是当时男权社会下,那些被压迫的女性中的代表。戴凤莲想要嫁给一个真心喜欢且可靠的男人,但在男权社会中,她的反对无人理会,最终只能顺从父母和社会的安排,为了家族利益和面子,她被嫁给了一个患有麻风病的人。

就在迎亲队伍中,戴凤莲遇到了余占鳌,两人产生了情感共鸣。

戴凤莲并没有掩饰自己与余占鳌的关系,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表现。她坚守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不惧社会谴责和议论,她用行动向世人证明,妇女有权选择自己的未来和命运,男性不应该掌控妇女的命运。

戴凤莲和余占鳌影视形象

莫言通过这个女性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男女权利的不平等和女性受到的压迫。戴凤莲的勇敢行为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女性的反抗和自我解放,呼吁全社会重视女性的人权问题,争取更多的公平与正义。

戴凤莲是一位富有人性本性的女性,她不愿意按照传统伦理道德的限制生活,而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是她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更是一种叛逆精神的体现。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较低,他们受到的压迫也更为严重。然而戴凤莲并没有因此束手就擒,而是积极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勇敢表现正是对传统观念以及男权社会的强烈抵抗。

戴凤莲影视形象

这是对主流社会价值与男权的“反叛”行为,无惧社会议论与他人异样的眼光,戴凤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性同样拥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

(三)女性的坚强

许多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是脆弱的,但在《红高粱》中,戴凤莲却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强劲。

在本书中,尽管作为女性的戴凤莲或许并没有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清醒的认识,但她身为“人”,却勇敢地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欲望,激发内在强大的力量,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她父母许配她给酒家单老板儿子的婚礼上,她被带到炕上坐着,头上罩着一块红布,然而始终没有人来揭开。于是她自己勇敢地揭开了盖头,面对一个只有瘪瘪长头和通红下眼睑的男人,丑陋的场面使她感到恐惧。

戴凤莲影视形象

但她没有退缩,立刻跳起来从怀中拿出剪刀威胁对方,就这样她握着剪刀度过了这个漫长而又不堪的夜晚。

这种顽强的个性和不屈服的态度,表现出了女性的大胆和倔强。戴凤莲的反抗彰显出了她追求生命自由和尊严的强烈愿望,也反映出对当时压迫女性的传统观念的不满和反抗。

她的行为鼓舞了其他女性,也启示着读者:在面对压迫和不公正的时刻,我们不能沉默,而是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当得知罗汉大爷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后,戴凤莲毅然决然地让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参加了抗日,戴凤莲从不服输,敢于回击,真正彰显了一个女性的坚强品质。

莫言

结语:

莫言的作品,擅长挖掘中国社会文化和自身周边生活的变迁,在宏大的历史画卷中,点亮了其中女性形象的光辉。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被描写成超越伦理和道德束缚的强大生命力量,充分展现出她们的独特魅力。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莫言没有将女性形象视为吸引读者的手段,也没有在作品中展示不必要的性爱描写。

相反他的作品中,处处闪耀着女性生命的强大力量,并通过女性形象揭示历史的生命景观和探讨女性命运的内涵,而戴凤莲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莫言通过对她的描写,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压迫女性的传统观念的反抗。

莫言

同时莫言的女性形象,也展现出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人性的探索。在莫言笔下,女性形象超越了传统的伦理规范,成为了强大、自由和富有人性的生命存在。

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深刻与独到,成为他作品的一大特色。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写,莫言探讨了当代社会的人性问题,为社会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也引发了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思考和关注,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当今社会中,具有了更为广泛的价值和影响力。

参考资料:

[1]张爱萍.20世纪女性之灵与肉的血泪史———论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J].皖西学院学报,2006( 01) .

[2]高改革.福克纳与莫言美学思想对比研究[D].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2014.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