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剧情拖沓被诟病,网友质疑资本影响

       近期热播的《庆余年2》收视飙升,却陷入注水争议。原定30集竟增至36集,观众疑云重重,这是否又是资本的手在操控?


       张若昀领衔主演的《庆余年2》自开播以来,便以其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央视收视破20,网络平台播放热度也连创新高。然而,与这股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口碑的急剧下滑。


       观众对《庆余年2》的期望原本极高,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失望之情也愈发明显。编剧王倦的社交账号下,质疑声此起彼伏,观众们对剧情的注水现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庆余年2》作为续集,自然承载了观众对前作的深厚情感。然而,剧集风格的突变,角色人设的不符,以及无厘头现代元素的过多插入,都让观众感到失望。更为严重的是,原创剧情与原著的割裂感,以及大量对剧情无甚助益的注水桥段,让观众不禁要问:创作者们是否还能沉下心来打磨作品?


       网络上的热议还揭示了一个国产剧圈的“潜规则”:那些声势浩大、被寄予厚望的“剧王”,往往容易在期待中翻车。如今,《庆余年2》似乎也陷入了这一魔咒,其口碑已难复前作之勇。


       当然,《庆余年2》并非一无是处。它的制作水准和演员表现仍然在水准之上,只是与观众的期待有所落差。而这一切的背后,网友们纷纷猜测是资本的影响。


       从《庆余年2》的拍摄过程来看,资本的影响确实无处不在。第一季的大热让主演们身价倍增,片约不断,导致第二季的拍摄一拖再拖。而当第二季终于开拍时,演员的更迭、角色的选择,又似乎更多地受到了资本和市场的左右。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剧集的集数变化。在正式播出前10天,《庆余年2》的拍摄规划突然调整,原定30集的剧集被增加到了36集。这种临时的集数增加,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资本的压力和对商业利益的追求。


       回顾《庆余年》第一季的播出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原定52集的剧集在播出时被精简到了46集。而到了第二季,尽管集数比第一季少了10集,却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烈的注水感。这不仅是因为无效剧情的增多,更是因为角色塑造的失败和同质化现象的严重。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资本的影响不容忽视,但编剧和制作团队也应对剧集的质量负责。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应注重观众的体验和口碑的积累。只有这样,《庆余年》这个IP才能走得更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