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王成帮说,直到加入绿化工人队伍一起劳动,他才又找到价值与安心

  如今,他培育的“成帮柳”已超过14代,遍布库尔勒的大街小巷

  “孩子们不知道党的历史是不行的,人不能忘了过去。”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成了他的另一个新“战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晓龙

  “离开部队过上退休生活后,我像是一个漫无目的流浪的孩子。”老兵王成帮说,直到加入绿化工人队伍一起劳动,他才又找到价值与安心。

  这个战争年代时轻伤不下火线的老兵,走上了一个又一个人生新“战场”。

王成帮走在苗圃地,他的身旁是已现青绿的“成帮柳”(2024年3月3日摄)    张晓龙摄/本刊

  育树:“我想给人民种些树”

  3月的库尔勒风沙弥漫,这里紧邻着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

  早上9点半,88岁的王成帮照例穿着一身旧军装,搭车前往库尔勒市郊的苗圃地。车行过处,乔木林立,法国梧桐、合欢、白杨,其中一些就出自王成帮劳动的苗圃。

  1956年,20岁的王成帮在甘肃民乐县报名参军,成为新疆军区某部一名战士。“当年坐车从甘肃进疆,一路上都是戈壁荒滩,直到出现几棵树,才慢慢看到村庄。”那时他便懂了一个道理,“有树的地方,才有人”。

  1988年,王成帮带着6枚立功奖章和“雷锋式的干部”等多个荣誉称号,结束了自己不凡的军旅生涯,回到妻子工作的库尔勒市定居。这座沙漠北缘的城市当时正在建设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简称“塔指”),望着指挥部成片的荒地,1992年,王成帮毛遂自荐成为塔指绿化办“不要工资”的绿化工人,走上了人生新“战场”——“我想在这片土地上给人民种些树”。

  王成帮带了半辈子兵,绿化办请他带领工人搞绿化。工作时他严格要求,每个步骤都要按规定执行,比如水渠挖40厘米深,有的工人觉得只要挖到不跑水就行,他却一点都不让,说40厘米就40厘米。

  尽管要求严,工人们却甘愿接受这个老兵的领导。一名长期跟随他劳动的工人说,老王叔虽然管得严,但待人公正,心眼好。工人们薪水少,家里有用钱的地方,他总会帮忙接济。

  更重要的是,王成帮自己总是冲锋在前。绿化经费有限,他便用叶子沤肥、借叶还林;灌溉水量不足,他就带领工人开沟挖渠、架泵引水;输水管道漏水,他又在寒冷的冬夜给管道排水、施焊。

  在塔指义务绿化9年多,王成帮和工友们顺利实施塔指绿化工程,为沙漠边缘的油田作业区输送了大量树苗,改善了石油工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2001年,65岁的王成帮壮心不已,又申请成为库尔勒市园林局苗圃一名不领工资的临时工,为穿城而过的孔雀河披上绿色的衣裳。

  育己:“活得坚强,死得干脆”

  孔雀河畔,林木茂盛。这片曾经荒凉、干热的河滩,如今是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二十多年前,王成帮骑着三轮车,抡着坎土镘(一种类似锄头的农具),在满是石子的河滩地上凿树坑。眼看绿化工程初见雏形,2005年,年近70岁的他却被诊断为肺癌。医生判断,他最多还能活半年。

  “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天塌了,后来一想又振作起来,我还能为党和人民工作6个月。”病榻上的王成帮拿起电话,仍和库尔勒的工友商量绿化工作。电话那头的工人流着泪,电话这头的妻子张春英更是被气哭:“命都没了,你还搞绿化!”

  王成帮暗暗告诉自己:“我要活得坚强,死得干脆。”住院检查期间,他做过4次气管镜检查,有两回遭遇生命危险,幸而抢救及时。但专家团队的会诊意见并不乐观:病情已无法实施手术,执意要做,可以去北京的大医院试试。

  “明明知道不行了,还转什么院呢!”王成帮背上一箱子药便返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孔雀河畔,拖着病体一边察看林带,一边用拳头捶打着刺痛、憋闷的胸部,“有一天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手放下来了,原来我把疼痛都忘记了。”

  大约半年后,王成帮到医院做例行检查,癌症奇迹般地好转了。医生拉着他仔细询问用药和饮食情况,这件事还引起了当地媒体关注。

  哪有什么灵丹妙药?这位已年近九旬的老人回忆:“我被判‘死刑’后,就没把它放心上,而是把绿化放心上,这就是我的‘癌症转移法’。”

  在园林局义务工作期间,王成帮育成了一株特别的柳树,树干青绿,冠幅如伞,一入冬,柳条金黄。后来,这种树被市政府命名为“成帮柳”。如今,他培育的“成帮柳”已超过14代,遍布库尔勒的大街小巷。

  育人:“人不能忘了过去”

  在部队,王成帮是“雷锋式的干部”;在塔指,他是“荣誉员工”;在园林局,他因数十年义务植树造林成为“感动梨城十大杰出人物”。

  很多单位和团体都请王成帮去上党课、作演讲。为做好准备,王成帮每天读报写心得,积累了许多正能量故事。渐渐地,一些曾聆听他演讲的学生来到苗圃,与他一起劳动。

  “一些小学生来劳动时中午不回家,自己带些馍馍吃,还把树枝插在地上当苗子养,很可爱。”从这件事受到启发,王成帮想把自己的苗圃办成教育阵地。“孩子们不知道党的历史是不行的,人不能忘了过去。”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成了他的另一个新“战场”。

  从2023年开始,他四处奔走,向市委、市政府写报告,请求在市郊苗圃建一个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仰慕他的企业家听说后,捐出一套楼房供他使用,被他拒绝了。他希望孩子们既能在基地展馆接受革命教育,又有一个安全开阔的户外场所可供劳动、亲近自然。

  报告批了,在占地140亩的苗圃里,王成帮自己先干了起来。他把育好的成帮柳移栽到主干道两侧作为行道树,留出一片约1000平方米的空地,为今后盖陈列馆做准备。

  “陈列馆要展出与库尔勒、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有关的老红军、老八路故事,还有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故事,都要讲给我们的后代。”他说。

  王成帮曾许下心愿: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希望那些长期在苗圃劳动的工人,能带学生们去建成的陈列馆走走看看,也能教他们如何育苗种树。

  正是西北乍暖还寒的时节,大多数乔木刚刚发出细小的嫩芽,尚未被三月的春风拂绿。但苗圃周边的一行行成帮柳已亭亭如盖,用不变的绿意,预告着即将开满全城的勃然春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