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1日讯(记者 赵晓雯)5月12日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5·12国际护士节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护士的人文关怀,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值班休息和后勤保障条件。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发展护士队伍 优化护理服务”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达563万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近年来,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达到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80%,各地也结合实际不同程度开展了老年、儿科、重症监护、传染病护理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工作,使得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邢若齐指出,目前护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和健康理念的更新,希望得到高质量、人性化、多元化的护理服务。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大多数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情况,老年护理以及老年有关慢性疾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此外,慢性病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对护理和康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医疗诊疗量快速增长,住院服务量也在增加,临床护理工作的压力也日益加大。

“这些新情况、新变化,都要求护理工作更加主动对接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邢若齐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发展和壮大护士队伍。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文件,希望发挥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进一步发展优化护理服务。

鼓励医疗机构逐步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直接关系到群众看病就医感受。邢若齐表示,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关注群众看病就医感受,2023年开展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主题活动。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打通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启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指导各地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拓展护理领域等举措,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

“此外,医疗机构也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等身心整体护理服务。部分省份医院也特别注重加强护理人文建设,细化人文关怀措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逐步推广并扩展延续性护理服务,解决患者出院后医疗护理问题。”邢若齐说。

邢若齐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落实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将持续优化护理服务作为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的一项重要调整举措。督促指导医疗机构不断深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扎实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注重加强护理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有温度的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逐步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降低出院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率,惠及更多的出院患者。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和带动作用,提升基层护理的服务能力,就近解决群众急需的护理问题。

编审:魏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