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19日电 题:一场在都市中行进的“民族嘉年华”

  新华社记者骆飞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伴着歌曲《奢香夫人》欢快的节奏,身着彝族盛装的陈川黔和上百名少数民族群众站在贵阳市中心城区喷水池的十字路口载歌载舞。

  18日上午9点半,“娱”在贵阳·民族团结巡游大联欢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来自贵州各地的数千名少数民族群众齐聚“林城”,沿着贵阳市老城区最热闹、繁华的中华北路,一路向筑城广场方向巡游。

  尽管天空不时飘着小雨,但人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丝毫不减。从中华北路往喷水池方向的巡游主干道两旁人潮涌动,欢呼、呐喊声此起彼伏。

  一路上,只见身着不同民族盛装的少数民族群众,以所代表的市(州)集结成巡游方阵,吹着芦笙、敲着锣鼓、载歌载舞,为巡游沿途的上万名观众带来独具特色的“民族嘉年华”。

  5月18日,“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方阵展示彝族歌舞。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今年23岁的陈川黔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她所在的“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方阵共100人,绝大部分是来自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县的彝族和苗族群众。在喷水池、大十字等互动表演点,他们相继为大家展示了彝族铃铛舞、苗族滚山珠、撮泰吉等当地特色民族“非遗”文化。

  在方阵里,今年10岁的祝圣极参与苗族滚山珠表演。这是生活在纳雍县等地的苗族支系“小花苗”世代相传的芦笙舞蹈之一,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融为一体。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ca6c48cdad6f2c79.jpg">
  5月18日,苗族同胞展示苗族“高山流水”民俗文化。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边吹芦笙边翻滚,甚至还有高难度的托举动作。此时路面虽有些湿滑,但祝圣极和小伙伴们却表演出色,赢得人们阵阵掌声。

  “和他差不多年龄的小孩,在纳雍县滚山珠艺术团有好几个。这些年,县里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学习滚山珠等‘非遗’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担任表演指导老师的杨延蓉说,这次能把滚山珠表演带到省会城市,让更多人了解“小花苗”的文化艺术,很有意义。

  侗族琵琶歌、土家族摆手舞、布依族八音坐唱……一个接一个方阵带来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歌舞展演,令人目不暇接。中心城区长达2公里多的巡游大道,成为多彩民族文化展示的“流动大舞台”。

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cdf4a992840c0c45.jpg">
  5月18日,侗族同胞参加巡游联欢活动。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挤在人群最前面的贵阳市民胡晓华早上8点就到了喷水池,她用手机记录盛大巡游的同时,还跟着音乐大声哼唱。“我今年56岁,看到中心城区这么盛大的活动,特别震撼。”她高兴地说,这次巡游集结了全省最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省是旅游资源大省,自然生态良好、民族风情浓郁,拥有黄果树大瀑布、荔波小七孔等享誉国际的知名景点,以及侗族大歌、苗族刺绣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非遗”文化。

  此次贵阳市举行的巡游大联欢活动,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主题周倒计时城市接力(贵阳)活动的主要内容,旨在集中展示贵州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时代风尚、旅游特色。

  活动导演唐煌介绍,此次活动以民族团结、共同联欢为主题,不仅集中展示多彩贵州的特色民族文化,也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贵州更加开放自信、充满活力的新面貌。

  在贵州大学担任舞蹈老师的涂元元,来自“爽爽贵阳·秀美花溪”方阵。他们带来的民族歌舞与机车巡游相融合的展演让人耳目一新。巡游现场,100辆炫酷的机车,搭载着身着苗族盛装的少女,整齐列队而行,十分抢眼。

  “这种民族与时尚的跨界融合,不仅能让大家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呈现形式,也希望展示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少数民族精神面貌。”涂元元说。

  持续1个半小时的巡游,让贵阳老城区犹如歌舞欢腾的海洋。上午11点多,一眼望不到头的巡游队伍,最终汇聚到筑城广场,开启了更加热闹的民族演艺大联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