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被赐死后,嘉庆清点了他的家产,当即喜笑颜开。这个当朝的大贪官,手中握着的财富竟然相当于整个大清15年的财政收入,这在整个清代史上也是非常炸裂的存在。

至此,和珅以大贪官之名被后人嗤之以鼻数百年,只要一提起这个名字,世人总会把它和“贪财”联系起来。

但其实他还有十分割裂的另一面——不但长得帅,才气也十分过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这种两面性呢?今天为大家讲述一个刻板印象之外的和珅。

贫困生活里生出的畸形价值观

和珅很受乾隆的喜欢,因此嘉庆一直按兵不动,等着乾隆死后,才对和珅数罪并罚,处置了他。

嘉庆知道和珅富,却没想到和珅这么富,他的所有资产折合下来足足有8亿两白银。只是和珅虽富,生活上却不像历史上的大贪官那样挥霍无度,而是更倾向于把钱财囤积起来。

这其实是源自他童年的不幸经历。

和珅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武官家庭,父亲官至正二品,和后来他所达到的顶峰相比,他起步的平台算是不值一提。

家庭原本就不怎么富裕,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又因为生育弟弟去世,九岁的时候父亲也因病逝世,他在家中彻底没了依靠。

甚至家中的亲戚为了争夺家产,还差点把他和弟弟赶出家门,幸好父亲两位交好的友人相互,兄弟俩才得以留在和家。

只是这之后的日子也是寄人篱下,遭不完的白眼挨不完的骂,物质条件上也不丰富,这让小小年纪的和珅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以后一定要有出息,不要再看别人的眼神过活。

在这种心境的影响下,他从小读书就比其他孩子用功,不仅四书五经本本熟读,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上也都有不小的造诣。

而且为了给以后的仕途铺路,他还抽空学习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成为了同龄人中的翘楚。

这些技能,都为他之后的升官之路奠定了基础,刚入宫时他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侍卫,但很快,他就因为一番精彩的言论引起了乾隆的注意。

脱颖而出的小侍卫

乾隆四十年的时候,和珅作为随行的侍卫,陪着乾隆在御花园里散步。

在一众侍卫里,穿着统一服装且不敢正视君王的和珅原本并不出众。他原本循规蹈矩地跟着乾隆的步子,一门心思想着当好差事,结果乾隆一句无心的批评,成就了和珅的官场生涯。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占卜的龟甲和宝玉好好放在盒子里却被毁掉了,这是谁的过错?!”

乾隆突然爆发的脾气把一众人等吓了一跳,现场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能猜出来皇帝被什么事触了逆鳞?又为什么生这么大的气?一个个都战战兢兢,生怕迁怒自己。

只有和珅的心眼子飞速运转,他回想起乾隆早些时候刚批阅过一条上报“重犯潜逃”的奏折,心情郁闷出来踱步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如此一来,和珅把乾隆想要的答案也猜了个七七八八。

眼见气氛沉寂下去,和珅清清嗓子,大声回应乾隆:“当然是执掌者的过错。”

和珅稚嫩但坚毅的面孔从侍卫群里脱颖而出,乾隆大喜,问和珅:“除了《论语》,你还读过什么书?”

眼见上位的机会砸到眼前,和珅稳住心神,将自己读过的书一一列举一遍,引来乾隆的一番赞叹,他没想到自己的随身侍卫里还有卧虎藏龙的人物。

“你很不错,朕记住你了。”

乾隆这句话并非戏言,他还真的记住了这个聪明机警的小侍卫,之后总和和珅探讨一些问题。和珅也很争气,句句回答都在乾隆的点上,这些经历给他以后的平步青云奠定了良好基础。

之后的一年时间,他连升六次,从一个小小的侍卫,一跃成为乾隆手底的重臣,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和珅能在短短事件内得此成就,可不单单是因为会耍小聪明哄乾隆开心,更多的,是因为自身确实多项技能傍身,正好是乾隆需要的人才。

他的才干也不仅体现在当官上,在经商方面,他也是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人才。

经商能手

1776年,年仅26岁的和珅被任命为内务府大臣,这算是个颇有压力的差事。

由于内务府需要负责皇室及上三旗的开支,这些贵族们开支又极大,因此内务府始终处在一个往外撒银子的状态。盈余是不可能的,不向户部借银子都不错了。

可和珅上任的当年,内务府不仅没有“入不敷出”,竟然还盈余了银两。这对曾经掌管过内务府的大臣来说可是奇观,他们算盘都要拨出火星了,也没算出和珅到底是怎么完成这个奇迹的。

彼时和珅年纪尚小,人生阅历根本没有多少,能解释这个奇迹的,只有“他是商界天才”这一个说法。

和珅这个能力,叫乾隆发掘出了他的新用途,之后只要有机会,就把和珅往盈利不足的部门派,以解乾隆的燃眉之急。

和珅自然也不负期望,次次都能交出叫乾隆满意的答卷。

1778年,乾隆亲自下令,叫和珅兼任崇文门税务监督,此前这个职位只有上三旗的贵族可以担任,乾隆却为和珅破了例,把这个好差事交给了和珅。

和珅赴任之前,他还亲自嘱咐和珅:“你只管放手去干,出了岔子还有我给你兜着。只记住一条,你上任之后必须增收,要是做不到,我可要问你的罪。”

其实和珅心里知道,皇上只是吓唬他,在君主身边这几年他已经摸透了乾隆的心思,他和乾隆算是忘年交,乾隆喜欢他的才能,就是他真的做不出实绩,皇帝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可他既然上任,自己的那点经商才能就会不自觉释放出来,所以即使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和珅也在上任的第二年,实现了该税务部门的大幅度增收。

乾隆闻言喜笑颜开,拥有和珅,就等于拥有了钱罐子,这小子生钱的才能,可是他活了这么久没见过的。

在这之后,和珅又被乾隆派去了户部,担任户部侍郎一职。由此可见乾隆对和珅极其信任,将整个国家的财务命脉都交给和珅打理。

和珅也很争气,上任之后改变了国库亏空的局面,让大清朝有了对外宣扬国威的底气。

由此看来,和珅家里能抄出那么多钱财,怕不是仅仅靠着贪污受贿这个简单,凭借着这个头脑,和珅就算做容易赔本的生意,都很难赔钱。

他会为国家理财,自己的钱包也同样管得严。从小过惯了穷苦日子,他晓得自己能走到这一步有多不容易。

一是靠努力,二是靠时运,他要将手中的财富不断翻滚,为自己囤积满院子的金银财宝。

他会投资,也重视投资,手中一有钱财就拿去买地或者开店。

他一生里,涉足过各种各样的产业,酒楼、粮店、瓷器店、武器铺……但要说钟爱的产业,当属店铺。当时整个京城里,光他名下的当铺,就多达12家。

在清朝煤矿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很多商人碍于投资大、市场不明朗,都不敢插足尝试,和珅却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并且说干就干连开了两个煤矿。

受西方的影响,当初煤矿业只是不景气了一小段时间,就开始猛然上涨,和珅借此大赚特赚,由于进入市场早,他在煤矿业大有垄断之势,其他人也只能望而却步了。

和珅的复杂性

和珅算是一位百年难遇的商业奇才,只是他“贪官”“奸臣”的标签过于深入人心,导致世人一直对他有所误解,认为他只是个靠着搜刮民脂民膏致富的负面人物。

同时,他为了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总是耍小心眼打压异己,这也叫人觉得和珅就是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小人角色。

其实他能在乾隆在世时平步青云,并始终没有失掉乾隆的宠幸,可不仅仅是由于两面三刀的性格,他的语言艺术才是他能一路高升的关键。

在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被塑造成了一个总是说不过纪晓岚,落于下风的角色,其实历史上的他并不是这样,他能说会道,总是能投乾隆所好。

乾隆到了晚年的时候,自诩功高,不愿意听大臣们的直谏,只有和珅的话能说到他的心坎上。就算是和皇帝意见相左,和珅也能把刺耳的话裹上蜜,打进乾隆心里。

不仅仅是会说话,他在诗赋和书法上也批有造诣。

尽管吹嘘乾隆的诗句和模仿乾隆的笔迹有拍马屁的嫌疑,也不可否认和珅在这些方面都有不错的见解,这才能次次都和乾隆聊出共同话题。

多数人都是复杂的,和珅也不例外,之后虽走向家产被抄,自缢而死的结局,却掩盖不了他身上的光辉一面。

他是能臣,也是商人。是贪官,也是为了乾隆年间的财政收入做出杰出贡献的功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