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和毛福梅、宋美龄合影

1937年,蒋介石携宋美龄回到奉化溪口镇老家。这一次回老家,蒋介石罕见地跟毛福梅、宋美龄在溪口镇武山南端谭墩山的文昌阁前拍下合影,这是一张无比罕见的照片。

这张照片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原配毛福梅坐在主位,她的气场强大,而一旁的宋美龄抱着孙子,她没有看照相机的镜头,脸上表情痛苦,显然是在躲避镜头,有人形容她的打扮像姨太太。反观毛福梅,她的表情复杂,似乎不太喜欢这样的合影。

文昌阁始建于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修建,因阁内供奉首奎星,又名“奎阁”,这里曾是溪口“文昌会”、“文武会”、“锦溪书斋”等祭祀和文人聚会的场所,也溪口镇十景之一。

文昌阁

1924年,蒋介石从广州回到溪口镇后,他发现文昌阁年久失修,便出资让同父异母的兄弟蒋介卿负责重建,后于次年9月竣工。重建后文昌阁是两层楼房,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跟之前相比气派很多。

按照蒋介石的想法,他之所以重建文昌阁是为了让乡亲们有个游玩的场所,蒋介石在落成后取名“乐亭”,并撰写《乐亭记》。蒋介石写道:“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也,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

但是,溪口镇人依旧习惯称“文昌阁”。蒋介石表面上让乡亲们有一个游玩场所,可在跟宋美龄结婚后,文昌阁最终还是成为了私人别墅和藏书楼。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蒋介石选择在文昌阁前拍下这张合影,这足以说明他对三人合影的重视。

蒋介石和毛福梅

1901年,溪口镇岩头村19岁的毛福梅,在父母的一手包办下,嫁给了14岁的蒋介石。在岩头村,毛福梅家族是当地名门望族,自从她嫁给蒋介石后,就是中国数千万个封建女性的缩影,她安守本分,虽然出身于大家族中,但是丝毫不敢违背父母之命。

客观来说,蒋介石和毛福梅结婚后,有过一段时间快乐的时光,出外读书时长时间将她带在身边,直到1906年去日本留学。蒋介石去日本后,毛福梅回到了溪口镇,从此陪伴婆婆王采玉主持家务。

蒋经国夫妇和毛福梅

1921年,朝夕相处相处的婆婆去世了,毛福梅失去了在蒋家最亲的人,而丈夫常年不在家,好在有年幼儿子蒋经国的陪伴。然而,1927年毛福梅在蒋家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为蒋介石对宋美龄一见钟情,并逐渐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盛大婚礼。这场婚礼被贴上了各种政治标签,政治联姻、中西合璧、美女英雄等。李敖曾这样描述两人的婚礼:

“外滩大华饭店的盛大婚礼,豪华饭店的大舞厅里,有来宾1300余人,众多的圆桌上摆满了鲜花,还有鲜花制成的钟铃。礼堂上挂着巨幅孙中山的遗像、青天白日党旗以及巨幅喜字。”

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照

当时就有这样一种说法,“蒋宋在上海结婚,是上海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耐人解读、研究。”蒋介石也非常激动,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

可所有人都忘记了毛福梅,因为她已经被蒋介石抛弃了。在决定跟宋美龄结婚后,蒋介石毅然决定回到溪口镇跟毛福梅离婚,尽管两人已经有了一个孩子。我们无法想象毛福梅是多么的悲痛,她坚决不同意离婚,为此大吵大闹。

蒋介石和宋美龄

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毛福梅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条件是蒋介石负责她日后的衣食住行,并采取“离婚不离家”的方式,依旧允许她住在蒋家老宅丰镐房里,承认她是蒋家的重要成员。

一个没有任何过错的女性,以这样的方式被迫跟丈夫离婚,毛福梅内心的痛苦不言自明。从那之后,蒋介石和宋美龄每次回到老家后,都以“大姐”称呼毛福梅,三人相处看起来颇为“和谐”。

毛福梅墓地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39年12月12日,日军空袭溪口镇,毛福梅不幸遇难,终年57岁。由于身份原因,毛福梅的墓碑上刻着“显妣毛太君之墓 儿经国敬立”,没有加上“蒋”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