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道教信徒。世宗痴迷道教,并因此给嘉靖朝朝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明初,明太祖鉴于前代经验教训,制定了对佛道二教利用兼限制的宗教政策。
       但后代帝王崇奉佛道方术,使太祖的宗教政策沦为具文,为世宗崇道打开方便之门。
       明世宗在即位初期并没有专崇道教,佛道二教都有所涉猎,而是在嘉靖六年十二月后情况大变,具体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道教恩宠有加
       在世宗朝有两位道士最为得宠信,分别是前期的邵元节和中后期的陶仲文。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入京,世宗“见于便殿,大加宠信”,命邵元节“俾居显灵宫,专司祷祀”。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邵元节因“雨雪愆期,祷有验”,获封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锡金、玉、银、象牙印各一。
       真人邵元节请于原籍江西贵溪县仙源观颁降敕谕蠲免差徭,并为其徒二人乞升右正一等职都得到了世宗的许可,邵元节得世宗宠信程度可见一斑。
       嘉靖五年,龙虎山大真人张彦頨的府第因灾焚毁,向世宗求援,世宗从其请,派内臣督造。


       修造真人府遭到工科都给事中黄臣等人的反对,上疏言:“顷者赵、秦、荣三王府第诏行勘估计,未尝轻动土木,诚爱民节用意也。今彦頨所请未经勘估,輙以烦有司,且遣中官往督,是升下优容假借于彦頨者,顾出亲王之上也。
       昔汉栾巴噀酒殿廷,而成都火灭。今陛下谓彦頨有道术,而曾不能救其家之毁,将焉用之?请勿遽遣内臣下工部行勘估计。”
       王府毁坏都没有动工修建,而张彦頨的府第世宗却急于重新修建,可见大真人张彦頨在世宗心中地位之高。
       黄臣表达了对世宗优待张彦頨的不屑,对张彦頨提出质疑,认为其不过欺世盗名,如果真本事为什么不像栾巴噀酒一样,拯救自己的府第。工部尚书赵璜等言:“江西兵荒之后,民困未苏。大真人修造府第,请先下抚按及二司勘核估计,然后兴工,所遣内臣乞暂停罢。”


       对大臣暂缓修建真人府的建议,世宗的答复是诏如前旨。嘉靖六年五月,江西抚臣陈洪谟上疏言;“本省灾变频仍,人民愁困。
       顷奉诏旨修建真人府第,但令仍旧制而新之尔。今少监吴猷乃别拓新规,计其费当用银一十九万七千余两,此虽括府库之藏,殚生民之力不能讫工。乞申明前旨,令吴猷惟依旧式营造,其料价以守巡诸臣复估法,当用四万七千八百两而足,不得额外科扰重费才力”。
       世宗批准陈洪谟的方案。江西灾变频仍,人民愁困都不能阻挡修建真人府第的进程,并且还要扩大修建规模,在大臣的劝阻下,才勉强同意按照旧式营造,既使这样依然要花费四万七千八百两。在嘉靖六年二月(公元1527年),世宗还曾派遣邵元节到龙虎山焚修。
       种种优待龙虎山道士的表现,可见世宗此时对龙虎山道士的宠信。
       嘉靖六年七月,世宗谕辅臣曰:“朕思每年初度,该衙门援例请于朝天等宫寺,荐建斋以为祈寿福者。夫人君欲寿非事斋醮以能致之,果能敬事上天,凡所戕身伐命之事,一切致谨焉则必得寿年长永,奚可以斋醮为事乎。
       今欲将内三经厂、外二寺,凡遇景命初度一应斋事悉行革去,止着朝天宫建斋醮如故,其两宫景命等日皆照旧行。
       夫革三厂、二寺之斋者,所谓省一分有一分之益之意,存一宫之醮者,盖仿春祈秋报之意。朕此意欲言之已久,而恐人讥称偏,尚时与卿等言之,庶见崇正之意。”
       在嘉靖二年四月,朝野上下交章谏止斋醮之时,世宗不过是虚与委蛇,而此时世宗竟然主动提出停止修建斋醮,其中必有深意。


       此则记载中可以看出,世宗在嘉靖初年修建斋醮祈福的目的是得寿年长永。
       虽然暂停内三经厂、外二寺斋醮,但保留朝天宫继续修建斋醮。《明会典》记载:“洪武十五年,改道录司,正六品衙门,设左右正一、正一演法、左右至灵、左右玄义,职专道教之事,属礼部,其衙门建于朝天宫,两京同。”朝天宫是道士在京城的大本营,世宗只保留朝天宫继续修建斋醮,可见世宗此时已经倾心道教。
       二、佛教渐行渐远
       嘉靖六年八月,锦衣千户聂能迁向世宗推荐善按摩法的僧人,验其术失败,“上恶其假术惑众,命逐之。”
       聂能迁看准世宗迷信方术的特性,投其所好,结果栽了跟头。世宗不是在聂能迁推荐僧人的时候,就以左道方术虚妄不经拒绝,而是验其术失败才命逐之,令世宗感到厌恶的是僧人以假术惑众。


       可以看出如果此僧真有法术,世宗则不会将其驱逐,反而会奉若上宾,世宗对于左道方术的兴趣可见一斑。
       僧人以假术惑众,在世宗面前栽了跟头,与邵元节雨“雨雪愆期,祷有验”相比,佛道二教在世宗心中已有高低。嘉靖六年十二月,礼部尚书方献夫言尼僧、道姑有伤风化,应将庵寺拆毁变卖,遣散还俗,不许私度,得到世宗首肯。
       但是,方献夫随后又上疏,请求保留皇姑寺以安抚年老无依尼僧、道姑,遭到世宗反对。世宗降谕杨一清曰:“礼部复说将皇姑寺留着,安辑无依年老等项,尼僧、道姑且云此寺系祖宗敕建。
       朕思此寺虽有敕建之名,原非祖宗本意,尼僧与僧道不同,风俗之坏者甚之,而尼僧寺与僧寺道观又不同,朕于皇姑二字甚否也。


       今因尚书桂萼奏禁约尼僧,毁其寺宇已行了。今若皇姑寺仍留是不去其根也,余恐无可禁之。”世宗禁毁皇姑寺惊动两宫太后,慈寿张太后差人谕世宗曰:“皇姑乃孝宗朝所建,似不可毁,吾心不安,尼僧逐日无处安身,皇帝可遵吾言。”
       世宗圣母慈孝蒋太后亦差人劝世宗不要拆毁皇姑寺,世宗遭遇强大阻力。
       与此同时,江西提学副使徐一鸣因拆毁寺院被逮至京,方献夫、霍韬、黄绾、熊浃上疏乞宥一鸣。
       世宗回复:“徐一鸣未奉明旨,尽毁古建寺观,并逐僧道为地方扰,故逮问之。


       诸臣何乃为之论救,俟问完有处,且皇姑寺尼僧坏乱风俗,已令拆毁,此即礼部所建言也,献夫顾又欲存留,况尼姑与僧道不同,京师与在外不同,何一时之言前后相背若此耶?”
       真正在地方驱逐僧道的徐一鸣被问罪,可见世宗并不是真心想要禁止僧道,那世宗又为什么力主拆毁京城皇姑寺?
       从慈寿张太后的话中可以看出,皇姑是孝宗朝所建,有着深厚的皇家背景,皇亲、内官为其供给信施,张太后为保住皇姑寺,亲自出面劝说世宗,说明她就是皇姑寺的后台。
       这也是为什么方献夫禁僧尼与保皇姑寺前后矛盾的原因,这其中有着他得罪不起的势力。


       正因为皇姑寺的后台是张太后,世宗更是非拆不可,张太后早年对世宗母子高傲的态度,使得世宗对她记恨于心。但是,令世宗万万没想到的是,其生母蒋太后竟然也阻止拆毁皇姑寺,这使得世宗不好发作,拆毁皇姑寺之事只能不了了之。
       虽然皇姑寺得以保留,但经过此事,使得世宗更加记恨张太后,并将这一情绪蔓延到佛教。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世宗谕辅臣曰:“近年内府禁地,累被火烧,毁官房数多,所致之由非一前日幸寿,所谓虽未必无其实,因奉释事为本,亦饮酒酣醉所致。
       内府官长随等,家多有事此者,每作其事朕多闻之。


       夫事佛以求福力而反为灾害,惜乎!下愚之为也。”
       世宗把宫内火灾的原因归咎于內官奉释事,并指责事佛求福力不成,反而成为灾害,可见世宗此时对佛教已深恶痛绝,此后世宗更是多次禁佛。世宗对于佛道二教的态度不是一成不变,在世宗继位初期渐兴寺观,修建斋醮,崇奉佛道二教,道教并没有取得独尊的地位。
       嘉靖三年,邵元节进京得到世宗赏识是世宗向道教倾斜的开始,因僧人假术惑众及毁张太后资助的皇姑寺不成,使得世宗对佛教的态度也由初期的崇奉变为厌恶,至此世宗对佛道二教的态度也彻底发生变化。嘉靖三年邵元节入京到嘉靖六年世宗毁皇姑寺不成,是明世宗对佛道二教态度的变化期。
       嘉靖六年十二月,毁皇姑寺失败成为佛教失宠的最后一根稻草,世宗专崇道教自此始。


       嘉靖初年世宗没有专崇道教,而是诸教崇奉,渐兴寺观,说明世宗在承继大统之前并没有把道教作为唯一信仰。
       世宗崇奉道教是受到其父影响的推论不攻自破,兴献王的道教信仰可能对少年时期的世宗有影响,使他在年少时期就对道教留有印象,但并没有使世宗对道教情有独钟。
       嘉靖初年世宗修建斋醮是为了祈福,期望借助超自然的力量解决现世的苦恼,在这一过程中道教因“祈祷有验”逐渐得到世宗信任。
       世宗虽专崇道教,但对道教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


       从嘉靖七年初明世宗专崇道教,至嘉靖嘉靖十八年陶仲文粉墨登场前为斋醮祈祷期,世宗经常修建斋醮祈福,并对道教方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嘉靖十八年陶仲文得圣眷,到壬寅宫变前为过渡时期,修建斋醮更加频繁,道教活动规模更大。
       嘉靖二十一年后为修道奉玄期,世宗移居西苑,专事斋醮,自封道君,并将国家事务与奉玄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政教合一”倾向。
       三、总结
       明世宗即位初期,没有专崇道教,而是在内官的帮助下于内府修设斋醮,引起了文官的强烈反对,值得注意是,此时世宗佛道。
       世宗即位不久便修斋设醮原因是复杂的,宦官崔文等人虽不是如文官所言蛊惑世宗的罪魁祸首,但世宗能够在短时间内修建斋醮离不开前朝旧臣的辅助。


       对于如潮水般涌来反对修建斋醮的奏疏,世宗敷衍了事,在大礼议后,世宗掌握实权,没有任何束缚,彻底暴露与其祖父、伯父、堂兄一样喜好僧道方术的本性,此时世宗还是对僧道方术都有所推崇。
       后因僧人多次以假术诓骗世宗被拆穿,及嘉靖六年十二月毁皇姑寺不成,而道教方士多次祈祷有验,世宗开始独倾道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