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当年,陶渊明挂印辞官,再也不为五斗米折腰,羡煞多少人?

没有被人呼来喝去的烦恼,不要看人脸色,也不因前程如何而担忧,守住几亩薄地,慢慢变老。

当我们向往陶渊明的生活的时候,更应该看到他的生活智慧。

人这一生,真正的聪明,不就是——不走回头路,不忘来时人。

01

不走回头路:余生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写了一个很怪异的现象。

打鱼人,到处留下记号,希望能把通往桃花源的路,留下来。但是后来,他再去寻找,发现一个事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原来,人生一路走来,美好也罢,丑陋也罢,都找不回来了。

聪明的人,让过去的过去,活好当下,筹备明天,就足够了。

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总是想有一番作为,因此借助亲戚朋友的帮忙,几次到走进职场。

第一次,做了江州祭酒,上司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王凝之沉迷道教,混日子的现象很严重。因此,陶渊明迅速辞官了。

第二次,他在权臣桓玄的手下,做文书工作,还得到了重用。

桓玄打着匡扶东晋的牌子,却想着要称霸。这是不符合陶渊明的志向的。

怎么说,陶渊明也是要像太祖陶侃一样,拥护东晋。正所谓,祖宗虽远,祭祀不得不诚。

恰好,陶渊明的母亲过世,他马上以守孝为名,离开了职场。

第三次,做了彭泽县令,能为家乡人们服务了。

就在他励精图治的时候,来了个督邮,非得要他去迎接,一路上还得毕恭毕敬。

总是受制于人,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因此,陶渊明悄然离职,从此不再涉足职场半步。

人生的历程,就像他自己写的《桃花源》一样,可以极致想象天下的美好,但是桃花源里的生活,只是世界之外才有,人间是没有的。

或者说,美好的生活,一开始就是虚无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回头了几次,一次不如一次,就得出了结论——别回头,那只是遗憾而已。

作家村上春树说过:“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或许’。我们所能明确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我们擦肩而过。”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越发感慨,一回头就是一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回头干嘛,太伤心了。

前面的路不好走,但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走,就能走得笃定,也能走到想要的彼岸。

陶渊明离开职场之后,才真正找到乐趣——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尊重自己的心态,到了生命的尽头,还是无忧无虑的样子,乐活一生。这,就是做自己的最高境界。

02

不忘来时人:拼命珍惜陪你一路走来的人。

陶渊明做县令的时候,几番有辞官的打算。

妻子翟氏看出了端倪,做了一桌子好菜,还端来好酒:“夫君要辞职,我知道,但是上百亩官田,稻谷要熟了。你应该考虑百姓的生活啊。”

是的,民以食为天,自己吃饱,还得考虑民众吃什么。陶渊明端起酒杯,打消了辞官的念头。

督邮来视察工作,陶渊明厌恶阿谀奉承,决定辞官:“我不是为五斗米而去奉承人的人。”

翟氏说:“还有几天,官田就要收割了。”

陶渊明长叹:“随它吧。”

翟氏开始收拾东西,备好马车......

祖上有几亩薄地,就在山水之间。还有草屋,修整一番,也能容身。

多少日子,夫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多少日子,夫妻同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当我们欣赏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时候,是否会想起,田园里,还有一位妻子,放下对荣华富贵的追求,坚持过清贫的生活,甘心情愿地去种地呢?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诗句里,没有妻子的字眼,但是有妻子的功劳——清扫了庭院,屋里有清新的空气;美酒在桌上,纺织机在一旁......

《诗经·小雅》有言:“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这一生,真正陪你最久的人,不是父母,不是兄弟姐妹,而是爱人。

聪明的人,不管做出什么决定,人生遇到了什么难处,都会带着爱人,比翼双飞。就算是吃苦,也要夫妻一起扛着,待来日,还有幸福时。

因为身边有你,心中有爱,粗茶淡饭都有了香味,浊酒一杯,酒不醉人人自醉。

或许,我们可以想到,没有妻子的操劳,陪伴,就难以有陶渊明后半生的洒脱,甚至都看不到那么精彩的田园诗。

一亩三分地的功劳,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今天的你我,千万不要犯糊涂,把身边的伴弄丢了。未来的幸福,不过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

当然,夫妻相伴的时候,还要记住那些帮助过你的贵人,总是接济你的亲戚朋友。别做白眼狼。

03

很喜欢一句话:“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是最好。”

太多的人,想了很多,最想做自己,但是迟迟不见行动,只能混在人群里,讨来几两碎银,养活自己。

太多的人,发财了,忽然忘记了枕边人,游离在灯红酒绿的地方,不愿离开。

太多的人,向往简单,知道大道至简,却焦虑着,越想越复杂。

做个聪明人吧,做好自己,日子翻新过;走过路过,夫妻一起过。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