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4年9月10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奏议,请刘病已即位。
刘病已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登基前曾为阶下囚的皇帝,他是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
在刘病已之前的两位皇帝,叔叔刘弗陵短命,堂兄刘贺无能无道直接被霍光赶下了龙椅。
兜兜转转,兜兜转转,皇位又回到了故太子刘据这一脉。
刘病已做皇帝的时候才17岁,前一日还在市井颠簸,后一日已经稳坐皇位。
而他的爷爷刘据,被当作储君精心培养了三十年,他曾是汉武帝眼中“休养生息”政策最好的执行者。
刘据和刘病已的命运对比如此,让人不得不觉得,这是历史开的巨大玩笑。
太子不好当,千古一帝的太子不好当,长寿的千古一帝的太子,更是难上加难。
人们常说,父子天性,然而在权力前面,这种天性都会变得脆弱无比。
“戾太子”刘据的叛乱和被杀,是汉武帝为君生涯之中,最为惨痛的政治悲剧。
而巫蛊之祸的元凶,就是汉武帝本人。
01
元封四年,刘彻五十岁,卫青还活着。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民潮,出现在汉武帝时期,关东流民多达200多万。
仓廪空虚,人复相食。
当时全国人口仅有3000万人,200万,也仅仅是关东的流民。
汉武帝如此雄才大略的君主,为何在他治下会出现如此惨状。
道理很简单,年年与匈奴作战,花费巨大,为了供养大军,需要的后勤补给和后勤人员,是无法想象的庞大。
汉武帝造就了丰功伟业,也要付出同等惊人的代价:民众不堪重负,农民以田为祸害!
刘彻在朝堂之上大动肝火,而御史大夫,丞相石庆等⼈,却在此时提出,价格这些流民迁去边疆,让他们继续为军队卖力。
刘彻狠狠盯着这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高官,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们一样:把两百万流民迁到边疆?呵!这是要逼出多少陈胜和吴广。
群臣除了跪地喊着“臣有罪”,说不出更多的话来。
刘彻下旨,必须去严查各地长吏,妥善安置流民,避免暴乱。
刘彻正在殚精竭虑之时,原本安安稳稳履行着储君职责,认认真真学习总结的太子刘据,就这样不合时宜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刘彻16岁即位,立陈皇后,十多年来,他始终没有儿子。
一直到刘彻29岁这年,他最喜欢的卫夫人卫子夫生下了长子刘据。
刘据的出生是一件大事,刘彻十分高兴,让当时最著名的才子东方朔为儿子作赋并祭祀祝祷.
刘据一出生就是刘彻最大的政治筹码,刘彻即位十年没有皇子,给他的皇位稳固性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其他的亲贵都对他的皇位有着觊觎之心。
刘据在万众瞩目之中出生,应时而来,汉武帝寄予厚望,着力培养。
到了学习的年纪,就找最好的老师;加冠之后,让他自由按照自己的喜好招揽宾客,培养自己的政治力量。
刘据被立为太子之后,汉武帝任命的丞相是太子的老师和亲族。
卫子夫成了皇后,卫氏一门五侯。
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
那时候的汉武帝可以为太子做到什么程度,无条件培植着太子的势力,还对其他皇子的外戚势力进行限制干预。
刘据的四个弟弟先后被封为了藩王,等于早早就确定了他们的尊卑关系。这四个弟弟的母亲也有深得刘彻喜欢的嫔妃,但无论怎样,刘彻都将她们的母族势力压制得死死的。
曾经的刘彻,是那么爱这个儿子,不容许任何因素动摇太子的地位。
这对父子曾经相互信任,刘彻对太子的施政方针是持肯定态度的。
可现在,帝国的巨轮破了一个窟窿,太子力主休养生息,在此时更得群臣的推崇。
太子并不想如此高调,他隐隐有些不安。
憨厚的太子将这种拘禁不安表现得很明显,这让刘彻都感觉到没有必要。
他找来卫青,此时的刘彻还是很明白的,他对卫青说:朕大喊一统天下,不发动战争是不可能的,朕必须要狠,哪怕使天下老百姓跟着一起吃苦。但后世是不可能走朕的老路的,不然就要走秦灭亡的老路了。
刘彻说的很清楚了,太子是他一手培养的,太子现在的施政理念是他有计划灌输的,他这个太子依旧非常稳固,绝不可能因为某些朝臣的话而有所改变。
的确,刘据仿佛就是天授的太子,他的出生如此及时,他背靠着的力量如此强大,卫青和霍去病功勋卓越,朝中但凡叫得上名的武将,都是跟着这两个人建功立业被提拔上来的。霍去病去世之后,卫青就成了帝国的顶梁柱。
没有人有实力对刘据做出任何动作。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卫青突然伤病爆发,在元封五年突然离开。
刘彻失去了一把利剑,此时的太子看起来很伤心,但并没有颓废,他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失去了多少。
02
卫青死了之后,李夫人的外戚李⼴利突然崭露头角,最后统帅三军。
李广利会不会代替卫青?
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得了这般助手,会不会让太子的地位有所松动?
刘彻当然清楚太子对李广利和昌邑王的忌惮,刘彻用李广利,多少有点锻炼刘据的意思。
必要时,刘彻也可以轻松将李广利杀了,亦或者将来刘据登基之后将他杀了,刘彻其实并不在乎这个人的命运。
李广利被挑上的时候就是一个牺牲品。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刘彻依旧在痴迷征战四方,没有了霍去病,匈奴打不到了,那就打云贵、朝鲜、楼兰。
太子的门客一直在劝说太子,请求太子劝一劝刘彻,太子只能硬着头皮去劝刘彻,提议休养生息。
刘彻对太子的提议不置可否,而是意味深长说:“吾当劳苦之事,留给你松弛之功,不好吗?”
看来刘彻这是下定了决心要给太子留下史无前例的“遗产”,太子当然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最后只能谢恩离开。
不久之后,刘彻就离宫巡游了。
刘彻在位时推行了诸多政策,盐铁官营、统一五铢钱、察举制……这些制度要在地方贯彻落实,刘彻要亲自出巡视察。
汉武帝出巡一次耗费巨大,但对于改革而言,出巡效果立竿见影。
他也很放心将朝中事务交给太子,太子尽职尽责,可就在这个环节,开始出了问题。
刘彻向来喜欢用酷吏,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的内心对群臣也是充满着猜忌,对局势和权力多少会有力不从心之感。这些酷吏为了投刘彻所好,没事找事,也会找那些权贵的毛病,看起来只忠于皇帝一个人,要为皇帝扫清一切政治隐患。
太子比较宽厚,在刘彻巡游的时候,见到有冤情就给平反了。
那么,太子就得罪了那些刘彻最宠信的酷吏,这些酷吏心中也清楚,只要将来太子继位,就算不杀了他们,也会断了他们的仕途。
但此时的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
一直到出了一件大事,才让这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刘彻的军队在李广利的统帅之下吃了瘪。李广利领兵去打大宛,李广利没有将大宛灭国,甚至损兵折将。
李广利申请退回关内,刘彻不允:退回关内者死。
刘彻不信这个邪,继续在国内招兵买马,这一打就是三年,终于将大宛王逼死了,大宛另立新君。
而这三年已经将这个国家耗损得元气大伤,而就在这三年,已经给了匈奴人积蓄实力的充足时间,他们竟然又开始蠢蠢欲动。
刘彻可忍不了,几次派军去讨伐,可两万骑兵接连两次都全军覆没了,匈奴大获全胜。
这让向来对军队有着极高自信的刘彻傻了眼,想当年,收捷报已经收成了理所当然,刘彻什么时候这么败过!什么时候这么无力过!
而现在的大汉,已经输不起了。
刘彻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仗败了暂且不提,那止不住的流民,会不会有一天揭竿而起?
刘彻的预感是很准确的,地方官吏对百姓的盘剥只会比他想象得更加凶残,很快,各地就出现了暴动。
刘彻颁布了沉命法,如果官员不能剿匪,就和这些匪徒一起杀了算了。
地方官员被逼到这个地步,怎么还可能上报地方上的灾情和动乱?
刘彻早已料到,他弄出了一个绣衣使者,直属于皇帝,代替皇帝在地方监察,就算是刺史太守,只要瞒报,先斩后奏。
如此强压政策,只能维持短暂的、虚假的平和,刘彻十分清楚。
想要彻底解决,就必须改变现在的国策,从此休养生息,不再用兵,不再修路,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种田。
这就代表着要否定他自己。
新的国策要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要人去执行,而刘彻平时用的人,以杀服人,可以,以德服人,没有!
能用的人,都在太子那边啊!
03
原本那些被刘彻丢在犄角旮旯的碎言碎语,猛然袭上心头!
太子麾下的这些官员,和刘彻惯用的酷吏,矛盾和不小啊,他们也没少在太子面前叨咕,让太子有意无意向刘彻提意见,希望太子的意见能多多少少让刘彻有所改变。
刘彻已经无法想象,一旦让这些痴迷儒道的官员占了上风,曾经那些给自己卖命的大臣,会一个个被清算,去送死,刘彻马上就会被架空;等到汉武帝驾崩之后,他生前的丰功伟绩,就会因为这最后的过错,被这些文人贬得一文不值。他们会为了拥护新帝的政策,将自己逼到角落,逼成孤家寡人……
这一夜,汉武帝失眠了。
他无法轻松迈出改变国策这一步,只要开了口,必然是党争的开始。
他走出寝宫,在皇宫之中闲逛。
突然之间,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借着月光,和微弱的灯光,他知道这是自由进出宫中的近臣之一,但一时之间想不起来他叫什么名字。
刘彻往前走了几步,这才看清楚,原来是霍光,霍去病的弟弟。
霍光已经在刘彻身边待了20多年了,难能可贵,他竟然从没有出过差错。
霍光被刘彻拉着,一同夜游畅谈,听着刘彻说着半生的操劳和荣光,发着牢骚。
末了,他越说越激动:“流民异动,百姓要反朕,就连豪族也要反朕?”
这样情绪失控的刘彻极少在臣子面前表现出来,而霍光表现得和从前一样冷静,有条不紊。
他沉思了片刻,对汉武帝说:“臣读史书不多,只知晓,现在大汉危亡之际,只要能扶大厦于将倾,牺牲一切都不足为惜。”
刘彻第一时间觉得霍光和那些臣子一样,说得不过是个空话,讥讽道:“朕诛你三族,你也跟我说不足为惜?”
霍光病没有片刻犹豫:“只要能达到大汉复兴的效果,诛臣三族有何不可,那是臣的荣幸。”
刘彻眯着眼,看着面前这个向来谨言慎行的霍光。
随即,好像下定了什么主意一般,他又恢复了从前的威武神秘,他的眸中依旧是别人猜不出的神色。
霍光站在原地,以恭谦的姿势看着刘彻渐行渐远的背影。
霍光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刘彻,现在,局面还在掌控之中,只要汉武帝自己能够悬崖勒马,杀死一批旧臣,禅位太子,让太子大赦天下,颁布新政,那么一切依旧会井然有序,假以时日,大汉依旧是那个强大的大汉。
然而霍光不会想到,刘彻现在心中想得,和自己完全相反。
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刘彻都不可能让自己手中的权利旁落,哪怕那个人是太子!但,只要牢牢抓住皇权,哪怕牺牲的的那个人是太子,也不足为惜。
于是,这场从头就掌控在刘彻手中的巫蛊之祸,就这样登场了。
巫蛊之术,汉武帝太熟悉了。
他的母亲利用巫蛊之术让景帝相信他命中祥瑞,陈皇后曾经尝试用巫蛊之术还专宠后宫,诅咒卫子夫,最后身败名裂。
汉朝,害人的黑巫术,分为诅咒、巫蛊、媚道。
巫蛊之术的效果就和诅咒差不多,它要借用器具,就是木偶人。这种方式到底灵不灵?被诅咒者没见死几个,诅咒他人者倒是一逮一个准,结局皆是凄惨无比!
一个被方士编造出来的诅咒术,偏偏很多人相信,因皇家的另眼相待,京师聚集了不少神棍,贵族们特别吃这一套。
年龄走上衰老,精神逐渐走向高度紧张的刘彻,就在这怪力乱神之中,闹出了大事。
04
刘彻最近注意到一个人,此人就是江充,他没有什么节操底线,只要有钱什么都愿意干。
什么鬼话都说得出来,身上也有为名利拿命豪赌的狠劲。
江充出身低微,原本是诸侯的门客,最是喜欢揭发,就连人家乱伦都要告到刘彻面前。而刘彻就很喜欢这种揭发能手,任命他为绣衣使者。
江充刚刚升任绣衣使者,负责检查百官和京城之中的权贵。一次江充看见长公主违规停车,他“铁面无私”,扣押了车辆和随从。他还假惺惺去找刘彻请罪,说自己心中只有陛下的命令,在陛下的命令之下,看不见什么皇亲贵族。
刘彻很高兴,年纪越大,他越是喜欢这种走狗,还在众官员面前夸奖了江充一番。
刘彻身边宠信的太监苏文和太子不合,诬告太子私通宫女。没想到刘彻的动作很不合常理,他没有惩罚苏文,更没有处罚太子,而是直接送了东宫一百名宫女。
此时的太子已经摸不清自己的父皇到底在想什么。
江充一见苏文连太子都敢动,自己为了表忠心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他开始在太子身边拼命找茬,一次太子的侍从违规停车,江充又扣押了。
太子一想到现在自己的处境,还是去找了江充,希望江充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到江充连太子的面子都不给。
这件事之后,江充发现刘彻对自己更加重视,和太子的交流变少了。
正当太子忙着整顿家臣之时,巫蛊之祸却从卫家开始蔓延。
丞相公孙贺是卫子夫的姐夫,他的儿子私下做了不少上不了台面的事情,这些刘彻都知道,只不过他考虑到朝堂平衡,一直懒得计较。
现在公孙贺儿子贪墨军费的事情突然被提了出来,公孙贺眼看着儿子被抓走,年老的他央求刘彻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当时宫中正有一件不大不小的案子,话说不久前一个江湖大侠提着剑闯进了宫中,直接跑到了刘彻面前,宫里竟然这么多守卫都没抓住他。
这种人被放出宫,皇家威严何在,全国都在通缉这名大侠,但一直没有抓到。
公孙贺于是向刘彻保证,只要能换儿子一条命,他去抓这个大侠。
公孙贺为了儿子真是拼了一切,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这名大侠在很短的时间就被他逮住了。
原本公孙贺以为这事儿已经往好的方向发展了,没想到这大侠在被审判的时候,突然喊着要将功赎罪,揭发公孙贺父子以巫蛊之术诅咒陛下,人偶就埋在了甘泉宫的驰道上。
公孙贺万万没有想到,本来是想要救儿子,最后把自己也搭上了。
刘彻听闻公孙贺父子对他行巫蛊之术,身上的病痛仿佛瞬间加重了三分。
这次,他找了两个人来查公孙贺的案子。一个是刘屈氂,一个是江充。
刘屈氂和李广利是亲家,他们能逮着整太子的机会,怎么会手软。
江充也反应过来,太子是储君,自己之前这么针对太子,将来他即位了,自己肯定是死路一条。
江充和刘屈氂联手,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放过太子。
很快,案子被“查明白”了,这起案子不仅仅牵扯到了公孙贺父子,还有卫子夫的女儿,卫青的长子……
刘彻没有多问,直接命人将他们尽数杀了。
05
接下来,刘彻干脆离开长安,说要去甘泉宫养病。
这皇宫,就成了几派人争斗的“蛊”,必定是一个你死我亡的局面。
为了对付太子,苏文也成了江充的眼线,他在甘泉宫给江充传递来消息:现在太子和卫子夫都没有办法联系上刘彻,这是对付太子的绝佳机会。
江充找了一名巫师,胡说一通,说宫中有巫气,就凭神棍的一句话在宫中搜查了起来。
结果在太子宫中搜出了木偶,和诅咒着皇帝的帛书。
这原本就是说不清的事情,江充以为平时看起来软弱的太子,一定会认怂。
没想到被逼急了的太子,为了能够保住母亲一系,也为了保住一直站在他身后的官员,他竟然起兵了。
太子的门客假传圣旨,去逮江充。
江充身旁站着的竟然是当年卫青一手提拔的名将韩说,他怒斥门客:“圣旨是假的!”
门客毫不犹豫,拔剑就直接砍下了韩说的人头,将江充带到了太子面前。
太子是想要造反吗?不。
他但凡想要造反,当时就应该宣称刘彻已死在甘泉宫,他可以顺理成章继承皇位。但他却联系卫子夫,聚居长安众臣,说刘彻在甘泉宫被小人挟持了,他要去清君侧。
可惜,他用这句话去调兵,南军北军根本不信,紧闭大门。
他知道,现在手上没有大军,一旦刘彻反应过来,他没有在父皇回来之前控制好局面,他必死无疑。
此下,他低头看着跪着的江充,大骂其为猪狗。
一直到此时,太子还认为,是江充一人挑拨了他们父子的关系,是他导致了他们父子离心。
太子手起刀落,江充人头落下,滚进了泥土里面。
而甘泉宫中,刘丞相匆匆赶来,告诉刘彻太子反了。
刘彻的反应并不意外,好似太子的一言一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知子莫若父,他知道太子被这些人逼急了,逼得不得不走出这步最险的棋。
无数从前的画面从眼前划过,那一瞬间,刘彻的那股念头,松动了,他对苏文说:“你派人去长安看看,能不能把太子喊到甘泉宫亲自请罪。”
这是刘彻给太子的机会,其实也是刘彻给自己的机会。
而苏文本就想要将太子置于死地,他派出的人在城门转了一圈,又回来了。他说:“太子彻底反了,追着臣跑哇!要杀了臣。”
接下来,刘彻命令刘丞相派来的⼈回长安调兵反叛。
长安城内,五天五夜的厮杀,死者数万。原本就没有多少胜算的太子一败涂地,最终只能逃窜向南。
汉武帝回到了长安,卫子夫在宫中自尽,刘彻开始清理太子一党。
李夫人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朝中开始纷纷推荐昌邑王为太子,刘彻当作什么都没听到。
一个月后,太子被捕自杀,太子的两个儿子被追兵格杀。
06
就在太子自杀后,有臣子上奏,为太子说情。
此人抱着舍一条命上的折子,没想到刘彻却给他升官了。
在众臣面前,他万分懊悔,悔恨自己受小人蒙蔽。
这时候,太子一党的官员已经杀得差不多了,江充又被翻了出来,诛三族。
苏文自然是少不了的,他被烧死在断桥上。
诬告太子的,威逼太子的,这些都曾经是刘彻重用的酷吏,器重的旧臣,全部被杀。
还在为自己肖想着未来的李夫人,也没有想到,下一个轮到的就是她。
曾经用在太子身上的那一招也出现在刘丞相家中,人偶和帛书在刘丞相家中发现,帛书上字字诅咒皇帝,迎昌邑王为帝。
还在出征匈奴的李广利得知自己一家都被牵连了,他为了能够将功赎罪,带兵不要命地追击匈奴,最后被捕投降。
李广利一家被诛。
杀了这么多人,刘彻却一天比一天睡得安稳,他终于到了可以收场的时候了。
当桑弘羊请旨继续屯田征兵之时,刘彻拒绝了。
他写了一封著名的《罪己诏》,刘据争取了一辈子的“休养生息”,最后还是由他的父皇颁布出来。
清算巫蛊冤案后,刘彻修建了思子宫和归来忘思之台以寄托哀思和追悔之情。有人说,刘彻命名为“宫”而不是庙,因为对刘据的死,他始终是悲伤的。
刘据死了,太子谁来当呢?
刘彻从始至终,都没有废过太子,一直到他后来对巫蛊案清算。
刘彻对于儿子刘据,始终是有着极为复杂的感情。
刘彻晚年最喜欢的奇女子钩弋夫人,她的儿子刘弗陵才七岁,正是母族最好操控的年龄。
既然如此,刘彻就先杀了钩弋夫人,再立太子。
在弥留之际,霍光被喊来,这个说为了大汉愿意奉献三族的臣子,最后被立为托孤大臣。
汉武帝终于可以安心离开了,留下不世功勋,留下千古一帝的美名。
他最喜欢的儿子死了,谁又会比他更心疼呢?谁会比他更在乎呢?
只要帝国还是那个帝国,太子的命,也不足为惜。
多年后,霍光依旧回想起,那天深夜,他对汉武帝说出的天真的想法,那是他为官多年最为质朴的选择,让他在这一大祸之中留下一命。
那时候的霍光和许许多多官员一样,即便面对已经走向混乱的大汉,都对未来存有一丝希冀,这份希冀就在太子刘据的身上……
所以,当霍光走向权势的最顶峰,还是重新找到了刘据的孙子刘病已,找到刘据身后唯一留下的血脉,看尽皇家手段的他,还是做出了遵从本心的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