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代史上的皇帝很复杂,对于他们的评价有好有坏。有说他们是一代明君的,必然也就有说他们是无能的。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在他们的统治时期内,总会有那么几件事情做的称心如意。 明穆宗朱载坖,但也有史料记载为“朱载垕”。他在位的时间就不长,但在史料的记载中,朱载坖也是着重描写的对象,甚至对于他的描写更多的偏向好的一方面。

出于很多人的立场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朱载坖是明朝的明君,甚至说是“明朝最好”的皇帝,而他们又是出于怎样的立场说出的呢?隆庆时期出现了哪些大事情呢?

一、朱载坖“继位” 明朝的皇帝不少,他们各自在位期间,统治的手段不同,在政治上采取的制度和措施也都与皇帝的心性有很大的关系。有杀伐果断的,也有仁爱宽厚的,重用贤能是一方面,真正落实到治国为民上又是重要的一方面。

其中我们常提及的朱元璋、朱棣等是明朝赫赫有名的皇帝,他们在位期间,是不折不扣的建设者。为了自己的“伟业”落实,他们便是杀伐果断的代表,甚至在他们手下葬送性命的人不在少数。 尽管如此,他们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常的大。反观以仁爱闻名的皇帝,朱瞻基等人就不如他们了。但太平盛世对于平民百姓未必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如此,世人对于明朝皇帝的评价很多,出于不同的立场,又有不同的感观。 朱载坖的“父皇”嘉靖帝,也是明朝皇帝中名气较大的,并且还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于嘉靖帝朱厚熜的总评还是不错的,前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统治下的明朝,开创了一个接一个的新局面。

封建的社会,传统的思想很难打破,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趋势。嘉靖帝也在一些旧的观念和做法上做出了革新。 民间百姓中重视的农、工、商等,嘉靖帝同样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必要的时候进行体恤和调整,这一项举措是顺利历史发展的,也是有利于民间百姓的生活的。

除了在这些我们常说的事情上,嘉靖帝在文化上也丝毫没有松懈。就如我们现在还能够看到的北京天地日月坛等,就带着明朝文化的色彩为后世留下了文化借鉴,也在文化的发展上重视。

说到嘉靖帝在位期间的作为,可以说很多。作为一朝皇帝,嘉靖帝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聪明皇帝,不管是传位纳贤,还是与大臣接触或在朝廷用钱等事宜上,嘉靖帝都有自己的考量,他的自信是很多皇帝学不来的。

在一定时期内,嘉靖帝治理下的明朝欣欣向荣。民间的经济、农业等得以发展,就连民间做手工艺活的平民百姓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与大规模的变化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平民百姓们有钱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才会大规模的运转起来。 可以说嘉靖帝思考的很多,在“太子”之位的侧重上也非常的明显。明穆宗朱载坖能继位,并不是说他有多受重视,甚至开始的时候,朱载坖是被排除在外的。

在古代史上。皇帝、皇子等大多是不长寿的,特别是婴儿时期,出生便夭折的情况也有很多,甚至对于我们的认识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很明显朱载坖就是一众皇子中活下来的一个,前有皇长子出生两个月就夭折,最后只剩下朱载坖和朱载圳两位皇子后,朱载坖都不是被看重的那个。直到只剩朱载坖一位皇子后,嘉靖帝才将其立为了太子。

但朱载坖在位的时间也没有多长,短短几年内,也算是做了几件大事了。 二、明穆宗朱载坖做的“两件大事” 历史记载,隆庆帝朱载坖只在位了五年多的时间,但战事频发的明朝在防务上的治理工作是重中之重。甚至是历史上几个朝代都在烦恼的事情,但在明朝隆庆帝时期这一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众所周知,古代在北边修建长城是为一定的防御行动。从战国时期开始,北边的游牧民族就开始不安分了。他们不断向中原地区发起侵扰,一直延续到隆庆帝时期依旧存在。 特别是到了明朝以后,嘉靖皇帝等皆对长城事宜相当重视,大规模的休整少不了,为抵抗蒙古的入侵,他们需要保命,也需要守住自己的领地。

隆庆统治时期,明朝与蒙古部落发生争执,蒙古一方的态度强硬,两国的局势紧张,大战已经逼近脑门了。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好在隆庆帝重用贤能,相信忠臣之言,也迅速下达了命令。 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张居正,作为明朝中后期的人才,从小就是佼佼者。年纪尚浅中秀才后,张居正真正步入朝堂之中,为国事尽忠,更为明朝大事担忧。

明朝边界出现问题后,张居正赶忙想对策,通过以更加和平的方式解决与蒙古的对抗。其首先派出使者与之和谈,以双方各退一步的姿态顺利解决。 而后,便是与鞑靼之间的联系了,在俺答提出封贡互市后,隆庆帝最后拿主意时,也是与张居正等忠诚大臣商议,最后听取有效的建议,开创了明朝的一个全新的局面。

自此以后,与蒙古族之间的关系缓解,南北两方的环境逐渐趋于和平,隆庆帝为汉、蒙两族百姓的团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除了这件事,隆庆帝还有一项举措为明朝解决了一大难题。明朝有一项“海禁”政策,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项政策在实施之时,百姓们的贸易往来面临很大的弊端,商人们挣不到钱,平民百姓们的生活也便会更艰难。

实际上,“海禁”政策的实施也是为了抵御外敌,可将外敌等抵抗住,也把自身局限住了,这总归不是一件长久的事情,朝廷官员等的进言不断,隆庆帝也便会做出一定的应对之策。 此项事宜已经积攒很久,到了朱载坖上位后,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如此,朱载坖根据历史局面,反向而行,将“禁海”政策打破,更将通商口岸开放。贸易开始活跃,商人们有钱赚了,平民百姓的经济发展也就此带动了起来。

民间的贸易涵盖全面,且都是古人们通过智慧形成的。就对外流通的物件来说,丝绸、茶叶等都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对外也是一项传播。 除了这些还有就是我们熟悉的瓷器、铁器等了,这些艺术文化手艺,至今都源远流长,甚至享誉世界。 隆庆时期,这一举措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更在一定程度打破了传统封建的观念。

三、明穆宗“用人”之策 从明穆宗采取的措施看来,他十分注重官员们的建议。就张居正而言,他是古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建议和行动都是为国着想。而朱载坖当时主抓的就是这一方面的人才。 纵观古代各个朝代,除却皇帝的心性,对国家大事的影响。满朝文武官员也都会影响其中,不论他们是好还是坏,一些治国安邦的大事面前,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为此,朱载坖对各级官员的考察非常多,可以说年年有考察,年年不间断。在考察上,朱载坖考虑到范围的影响,又做出了细致的划分。 朱载坖在位五年多,第一年的时候,朱载坖主要针对在京城和身边的官员下手。到了第二年便是京城之外的官员了。如此循环往复,虽然仅仅只有五年,但朱载坖每一次都没有落。

这么看来,朱载坖已经针对官员,那么各地的亲王也是很大的势力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他们的势力要比满朝文武官员强的多。在这一方面,朱载坖的举措很不一般。 朱载坖所影响世人的举措不少,且都与他在用人上有很强的联系。在论功行赏和识人上,朱载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聪明人和不聪明人之间的一种区分。

即便如此,历史上的朱载坖还是软弱皇帝的代表,其在头脑上不错,并且其父皇嘉靖帝以及他的儿子万历帝,都在明朝史上赫赫有名。但他的形象却是如此。 这一时期,朱载坖对满朝文武官员的治理还不错,并且抓的还非常的紧,但因为自身态度的软弱,在一些问题上的话语权也便降低了。出现过清明盛况,也便出现过内乱的问题。

结语 朱载坖在明朝的参与度不高,与他在位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其短命的问题,也与其复杂的生活有关,甚至在一些方面影响到了朝政大事。 对于他的评价是复杂,不可否认,其在一些方面的治理举措是有效。但也不能忘却朱载坖消极的一面。 朱载坖开放“海禁”在一些方面上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他听取张居正之言,也为牢固了与蒙古的和平。明穆宗朱载坖在造福民间百姓事宜上,可谓是意义深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