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匠心

■赖波

第一次听到王艳峰的名字,是在新闻中。

彼时,他是高级军士、火炮“神医”、二等功臣,更是战友们钦佩的“陆军工匠”培养对象。

王艳峰,陆军某炮兵旅二级军士长,“陆军工匠”培养对象。吴浩然 摄

一个休息日下午,我们按约定到“陆军工匠”办公室对王艳峰进行采访。刚进门,我便被陈列架上一排排专利证书震惊了。同时,我没料到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还能保持创新精神的技术骨干,竟然是眼前这个看起来憨厚朴实的老班长。

看到我们到来,王艳峰小心翼翼地放下手中的模型,为我们介绍起空间不大却硕果满满的工作室……

过了不久,室温开始下降,我们一行转移到了太阳还未落山的训练场。迎着落日的余晖,我细细观察这位老兵。

眼前的他肤色黑红,带着高原军人特有的粗糙和沧桑,但说起话来,声音却如十八九岁的少年一样清朗、激昂,充满活力。阳光下,他眼睛里总是带着笑意。

坐在训练场上,望着环绕的群山,王艳峰告诉我,他19岁到西藏当兵,如今已是第23个年头。他将全部的青春,奉献给了自己深深热爱的部队。

谈及这些年获得的荣誉,王艳峰显得云淡风轻,但说起破解技术难题的经验和心得,他眼睛里瞬间迸发出别样的光彩。

他说:“对于装备,不仅要会用、会修,更要最大限度地发掘其作战潜能。”

紧接着,王艳峰讲起了5年前的一个故事。那年冬天,新型车载火炮进行高原作战试验。实弹射击的前一天,其中一门火炮突发故障。

经过数小时排查发现,是火炮控制系统内部一枚电阻出了毛病,只需更换同阻值电阻即可。

就在这时,胸前的对讲机响了。王艳峰一下子被点醒:很多常用电器里面都有电阻,能否找到可替换的呢?

于是,王艳峰和战友拿出能找到的所有电子产品,逐个拆卸、比对,终于找到了阻值相近的电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安装测试之后,王艳峰竟真的将故障火炮成功修复。

“或许对常人而言,试验品少了一件,不过是数据上少了一个参照物,但我不仅是技师,更是一名战士,每一门武器都是我们并肩作战的‘兄弟’,也是打击敌人、战场制胜的关键。”王艳峰顿了顿,继续说,“如果平时遇到困难,不想尽办法解决,真正到了战场上,更没有经验和勇气去处理突发状况。”

正是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凭借着将平时当战时、时刻准备着的严谨与专注,更凭借着对专业技能的精研和开拓,王艳峰修复、改进了一件又一件装备,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专利发明。

在王艳峰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战士开始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战友们的热烈响应,也使王艳峰确认,自己并非孤身行进在技能探索的旷野之中。

23年坚守在雪域高原,对技术的深耕、对军营的热爱给予王艳峰强大无比的勇气与底气。“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的信念,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的匠心精神时刻激励着他以有限之身、在有限之地,实现对无限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太阳落山,集合的号声响起,望着王艳峰离开的背影,我想,他早已大步行进在自己坚定选择的路上……

(本文刊于2024年3月11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内容略有删减;封图来源:国防军事)

编辑:苏培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