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那个严肃的作家,在死后,为38岁的爱人留下了一个7岁的男孩,和一地鸡毛的生活。

他为男孩取名周海婴,希望这个孩子可以学一门手艺,按照自己的意愿,平凡地活着,不必按照自己的道路去生活,做学术还是做实业,他愿意即可。

7岁的海婴,对于死亡还不太明白,只知道平日里总是俯首书桌的爸爸,现在正静静地躺在那里。

漫天的哭声与白色,预示着悲伤。海婴也变得很难过,他紧紧地抱住母亲,母亲也抱着他,嘴里喃喃道:“他留给我的,只剩下你了。”

就这样,周海婴在上海,度过了自己孤独又贫穷的童年。

绝望之为希望,正与希望相同

周海婴的一生都过得低调且自然。他对于父亲的光环,不会有太激烈的反抗,但也没有过多地在意。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长大。

那年,他发现自己很喜欢研究物理,母亲知道后,也非常支持他的兴趣,买来很多物理书籍供他阅读学习。

很快,他就能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他觉得研究物理,不仅对生活有帮助,还对工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发展,父亲的朋友们都建议他考取大学。于是,在众多叔叔的鼓励下,他考取了北京大学物理学系。

进入物理学系,才发现,这里的人都很聪明,他每次看分数的时候,自己总是排在后面,回到家乡,也不好意思说起自己的成绩。

久而久之,周边的人都说,鲁迅的儿子只是个木讷的孩子,平庸又无奇。

周海婴,并没有当作一回事,继续研究物理,默默地耕耘自己的事业。后来,进入广电总局,凭借过硬的技术,成为了单位的一把手。

他也收获了一段安稳的幸福,和妻子生下三子一女。不过,随着四个孩子的慢慢长大,曾经出现在他身上的事情,又再一次出现在他的孩子身上。

四个孩子,对于鲁迅是自己爷爷的事情,总是感觉很苦闷。尤其是大儿子周令飞,他总是想极力摆脱这个标签。

这也让周海婴觉得很内疚,没办法给孩子们一个安静的童年。所以他对孩子们的要求,总是尽可能地满足。

在大儿子提出要结束学业,去参军。去一个没人在意他身份的地方。

周海婴也觉得儿子不擅长学问研究,更适合去部队锻炼。于是答应了周令飞的请求,将他送进了部队历练。

部队的生活,确实给了周令飞很大的鼓励,他在部队里的排长,是祖父的忠实粉丝。经常拉着周令飞聊鲁迅文学,周令飞也从一头雾水变得对答如流。

他对自己的身份,也变得不再那么抗拒。部队历练结束后,他提出想去日本留学,去祖父之前学习的学校进一步研习医学。

周海婴知道,儿子长大了。他欣然同意了儿子的想法。却不知道,这个决定将让这对父子面临决裂的局面。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时发现无路可走

周令飞顺利入学后,因为语言和饮食习惯的不同,十分想念家乡。

不过,他渐渐地注意到了班上,有一个中国台湾女孩。

两人有同样的文化底蕴,彼此兴趣爱好也相似,很快就在异国他乡,成为彼此的伴侣。

两个年轻人,在这个国度相识相知,并且彼此约定,要守护对方一生一世。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甜蜜的时光过得总是很快。转眼间,留学的时间就结束了,这对小情侣面临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是选择回到北京,还是回台湾,不论去哪个地方,都意味着自己与家人,也许将有一辈子的分别。

周令飞和女友都很痛苦,可是两个人更不愿意放弃彼此。

就在归国的前一个晚上,他做了人生中的一个巨大的决定。

要随女友去台湾生活。这件事情如果放在别人身上,也许还算不得什么,但是,他是鲁迅的孙子。

一切都会因为这重身份而变得艰难。

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毫无意外,父亲很生气,差点要去日本抓他回来。

这件事情越闹越大,没等两人达成和解,突然冒出了一堆记者。他们不知从什么地方得到了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采访周海婴,把周家围的水泄不通。

记者们很激动,可以说是愤慨,他们都希望周海婴给公众一个说法,为什么鲁迅的孙子却抛弃了北京,而选择去台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海婴很为难,也很伤心,只能不断地道歉。

然而,人们仿佛认定了周令飞是叛逃出去的,铺天盖地的脏水泼向了周家。

连周海婴的工作以及家中三个孩子的学业都受到了影响。

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在报纸上发布声明,自己将与长子,断绝父子关系。

公众的怒火终于渐渐平息。

然而,此时身在台湾的周令飞,也过得十分艰难。他妻子家的生意,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备受打击。

加之经营不善,岳父的公司很快就破产了,没有办法,这对小夫妻只能做一点小生意来过活。

最艰难的时候,夫妻俩买了一个爆米花的机器,在街上贩卖爆米花来挣钱。

有一次,在街上,有一个老人在周令飞的爆米花摊前,驻足观望了好一会,终于指着他说,你是鲁迅!

周令飞以为是爷爷的书粉,于是笑着回应道,自己不是鲁迅,是鲁迅的孙子。没想到这一次经历,居然差一点被当地抓去审问。

在一次争吵中,他还直言,是爷爷的身份拖累了自己。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不论他怎么挣扎,都始终在一层身份的阴霾下。

那段时间,让周令飞也明白了父亲的苦衷,他也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安静地做一个普通人。

后来,他又回到北京,和父亲相认。此时的他已经四十岁了,他梳起了爷爷那样的发型,留了胡须,决定要和父亲一起,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

他们父子二人一起,举办了各种纪念鲁迅的活动和书展。整理了许多鲁迅的文稿,还在各地修建了鲁迅博物馆。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鲁迅和解,也将鲁迅精神传承下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