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金庸对自己笔下的多部作品都进行了时代背景设定,甚至直接将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引入其中,但武侠故事中多数情节始终是虚构的,而只要是编出来的东西,就难免会有漏洞,《龙八部天》一书中就有不少硬伤。 比如萧远山这角色,三十年前的雁门关外一役他以一人之力对抗二十多位中原一流高手,直接杀得对方只剩四人,活着的人每每回想起当日的场景也心有余悸,而到了三十年后,萧远山却没了当年的霸气,一登场就被扫地僧轻松点化了,看起来他的武功反而退步了一般。

(扫地僧剧照) 比如比起萧远山武功退步之谜,更让人好奇的是他为何已有盖世神功还要偷学少林武林,若是追求变得更强,他大可去偷逍遥派的武功才是,这背后有何隐情? 一、天下无敌的萧远山 萧远山当年是何水平?他与慕容博算是故事中的两个幕后黑手,书中各种悲剧皆因他们而起,而慕容博回想起当年的场景时,书中有这么一番描述。 原著道:“那一年,慕容博魂飞魄散地从雁门关外逃回苏州燕子坞参合庄,在门户紧闭的地窖里躲了七天。这七日来,他全身颤抖,心下骇惧,不论妻子如何柔声安慰,温言开解,他心中的恐惧始终减不了一分一毫。雁门关外那血肉横飞的情景令他难以成眠……他依然浑身僵直,要走一步路也难……”

(慕容博剧照) 等于说当年中原二十多位高手不敌萧远山还只是表象,躲在一旁观战的慕容博也是根本不敢与萧远山对打。 不过这也不稀奇,那“雁门关大战”其实都不能说是“大战”,更像是萧远山的个人秀,单方面的碾压。 原著道:“那辽人双臂斜兜,不知用什么擒拿手法,便夺到了我们两位兄弟的兵刃,跟着一刺一劈,当场杀了二人。他有时从马背上飞纵而下,有时又跃回马背,兔起鹘落,行如鬼魅。不错,他真如是个魔鬼化身,东边一冲,杀了一人;西面这么一转,又杀了一人。只片刻之间,我们二十一人之中,已有十一个死在他手下,那十一人均是武林好手。”

(萧远山剧照) 萧峰后来在聚贤庄一役面对的那帮高手也不会比当年雁门关中原群雄强,毕竟这里可是有玄慈、汪剑通,还有同样被视为一流高手的王维义、鹤云道长,萧远山此役含金量十足。 而三十年后的慕容博却与萧远山在伯仲之间,等于说慕容博进步了,曾经那个天下无敌的萧远山退步了。 二、少林派与逍遥派 若萧远山是为了提升武艺,很明显逍遥派的武功更加通俗易学,这一点从段誉和虚竹身上都能看出。 那北冥神功能够让使用者轻松吸走他人内力,凌波微步能够让人快速移动,小无相功能将催动天下武学,生死符能伤人于无形,天山折梅手更是能将天下武功化解其中,哪一招不精妙?而段誉和虚竹学这些招式也并不费力,天赋同样出众的萧远山学这些武功自然也该是手到擒来。 哪怕武林中有不成文的说法“天下武功出少林”,但从明面上来看,逍遥派的武功哪里输给少林派了?更不用说琅嬛福地中曾经还藏着天下武学典籍,萧远山若去了那里,只怕武功已经登峰造极。

(苏星河剧照) 当然,这可以用“他不知晓逍遥派的存在”来解释,但后来苏星河摆下珍珑棋局的时候,他大可去试着破局,甚至凭他的本领,直接打死苏星河,进入密室逼无崖子传功也是可行的。 显然萧远山不是不能偷逍遥派的武功,而是没想,至于原因,萧峰就很清楚。 三、复仇之心 对于萧远山而言,当年那个为了维护宋辽和平不断向辽国太后进言的自己在绝望跳崖的那一刻就死了,后来侥幸活下来的他已经彻底的成了一个复仇者,他一心只想报复当年的中原群雄。 少室山大战时,萧远山现身,他就向萧峰解释了自己这些年一直潜藏在少林派的原因。

(萧峰剧照) 原著道:“当年你老子并无夺取少林寺武学典籍之心,他们却冤枉了我。好,好!萧远山一不做,二不休,人家冤枉我,我便做给人家瞧瞧。这三十年来,萧远山便躲在少林寺旁,将他们的武学典籍瞧了个饱。少林寺诸位高僧,你们有本事便将萧远山杀了,否则少林武功非流入大辽不可。你们再在雁门关外埋伏,可来不及了。” 当年的萧远山可以说是宋辽和平大使,却遭遇雁门关惨案,从此化身复仇使者,既然中原群雄说他有心偷少林武功秘籍,那好,他就真如中原群雄所想的那般去做好了,任由别人误会,他坏也坏得坦荡。 不过说来也是可悲,萧远山若偷的是逍遥派的武功,此时武林中怕是没人能与他为敌了,而他一心只有复仇,偷了少林派的武功,不仅武功没有进步,反而因那武学障落得一身病痛,着实得不偿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