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少年军迷,超级喜欢各种军用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尤其高度关注国产战斗机。

那时候,一直对我们空军的歼-5、歼-6、歼-7和歼-8战斗机的机头进气道不满意,耿耿于怀,认为这绝对是技术落后的表现。一直以为强-5强击机才是我们空军的最先进最厉害的战机,主要原因就是强-5为两侧进气道,机头是尖的,还有一根刺。

在很长时间里,我都下意识地感觉机头尖尖有刺的才是好飞机。 从歼-7到歼-20,也见证了我从一个青葱少年到中年人的历程。

那时候,特别希望我们国家的歼-7战斗机也能够改为“机头尖尖有刺”的外形,即使保留机头进气,也要配备大型雷达,甚至还专门找到苏联米格-21PF、MF等全天候改进型,感觉这种加粗了进气道,安装大型雷达的型号要比我们国家的歼-7II战斗机好得多,直到发现了歼-7大家族里的异端:歼-7III战机。

1977年,空军和航空系统赴罗马尼亚考察,仔细研究了米格21MF战斗机,决定在该机基础上研制能够全天候作战的歼-7大改型,并命名为歼-7甲。主要用于弥补歼-7I战斗机只能白天作战的缺陷。

在1978年,我们从埃及空军那里秘密引进了一架米格-21 MF战机,并进行测绘研究。这时,我们又有纠结,是参照原准机进行自主研制,还是一个铆钉不改的完全测绘仿制,这两种观点吵得不亦乐乎。

就这样吵了两年也没结果。

到1980年,空军急眼了,此时我们领空的夜晚就如同筛子一样,严重缺乏能够夜间作战的全天候战斗机,只能依靠一百多架歼-5甲和歼-6甲夜间歼击机值班,这些夜间战斗机早已老旧不堪,而且技战性能低下,让我们的夜间防空漏洞百出。

很碰巧的是,印度的印度斯坦航空工业公司这段时间也在组织引进生产米格-21MF,到1981年停产时为止,印度的米格-21M/MF战斗机一共生产了150架。

此时航空业还在争论,空军就不干了,要求完全彻底地测绘仿制苏联米格-21MF,随后结束了争议,这个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又过了四年,终于搞出了歼-7III战斗机。由于早前引进的那架原型机已经被拆解,空军不得不在1983年花了500万美元又买了一架米格-21MF和一架米格21UC,这在当时可算是天价,赶上买半架美国F-16战斗机了。

尽管歼-7III战斗机安装大口径雷达和导弹,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但空军发现这款战斗机的缺点也很突出,机动性差,航程短,总体作战能力要比同时期的强调机动性和先进平显雷达火控的歼-7M战机低了很多。再加上歼-8II战斗机的定型面世,歼-7III马上就不香了,空军对歼-7III战斗机的采购量只有两位数。

这事是我们战斗机发展道路的坎坷之一,没有这些坎坷,也就没有我们航空工业的伟大进步。经过三十多年的玩命努力,到现在,我们的航空工业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不仅搞出了先进的歼-20隐身战斗机,还顺手把米格-21改出了花。

歼-7战斗机是中国生产时间最长飞机,1964年首飞到2013年一共49年,总产量超过2400架,有几十个改进型号。

歼-7战斗机诞生以后,中国航空工业对其不断改进,基于歼-7的基础型,衍生了众多的改进型号,包括歼-7Ⅰ型、歼-7Ⅱ型、歼-7Ⅲ型、歼-7A型、歼-7B型、歼-7E型、歼-7M型、歼-7MG型、歼-7PG型、歼-7P型、歼-7MP型、歼-7FS型、歼-7MF型等系列,同时各个系列还有不同的子型号。

中国以歼教-7型教练机为基础,研制出两侧进气道的教练-9G“山鹰”教练机。还以歼-7为基础,全新设计了两侧DSI进气道的FC-1“枭龙”战机,进而改进出配备主动相控阵雷达的JF-17“枭龙” Block3型战机,改得米高扬妈妈也不认识了。

至此,歼-7战机的机头终于改为“尖”的,前面还有一根“刺”,实现了我小时候的梦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