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封建王朝来说,建立之后最首要的,就是维持中央政权。但是,有不少王朝都出现过皇位争夺的现象,这极大的影响到了政权的稳定。于是,到了唐朝时期,直接建立了皇储制度。
被确立为皇储的皇子,就是未来的国君。一般就不再和普通的皇子一起培养了,而是会入住东宫。东宫就是太子居住的地方,这里有一套完备的组织体系,能够保证皇子的日常生活,以及各方面的发展。
唐朝统治者
当然,并不是说唐朝有了皇储制度之后,就再也没发生过皇位竞争的事情。自然也有不少的明争暗斗,甚至皇储制度的施行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只不过唐朝在确立皇储制度之后,的确在大部分时候还是顺利实施立长标准的。
一、内容繁杂——确立为皇储后,需遵循全新流程
首先要明确的是,之所以唐朝时期会确立了皇储制度,就是为了能够维护封建统治。唐朝以前主要就是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唐朝的皇储制度也延续了这一继承制度。
皇子一旦被选定为太子之后,必须要按照要求搬迁到东宫居住。并且,为了能够确保太子在之后能够成功的继承皇位,还在东宫专门为太子建立了一套官僚机构,就相当于是一个小王朝。
要说比较主要的,东宫有三太,三少。这都是太子的导师,负责指导太子的日常学业,提高太子管理国家,处理政务的能力,还要负责保护太子的安危,这几个官员的品级都相当高,基本上都是正二品以上。除了三太与三少之外,东宫内另外还会安排几名宾客,主要是负责教授太子礼仪之事的。
除此之外,东宫内还设有詹事府。这一官僚机构,其实就是按照王朝内的尚书省来设置的。其中有太子詹事一人,少詹事一人,负责来下达和修订各个机构的政令。另外左右春坊就相当于是中书,门下二省,负责的事务也与中书,门下二省差不多。
皇帝登基
东宫,就是统治者专门为太子设置的官僚系统。太子通过处理这些东宫的事务也能够提高自己治国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在东宫诸大臣的协助下学习到许多治国知识。
另外,太子还需要监国,这也是皇储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一般皇帝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暂时不能亲理政务的时候,太子就得代替执行监国的任务。这对于太子来说,也是一次极好的实践机会,能够亲自接触到中央行政的运行机制。
当然,即便是监国期间,太子依旧是以皇子的身份坐镇东宫,只是行使统治者的权力。唐初,李世民就曾以太子的身份监国。
对于一国的太子来说,毕竟未来要成为一国之君,自然要具备成为最高统治者的各项能力。因此,唐朝时期相当注重对于太子的培养,这也是皇储制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其实,不光是太子,所有的皇子都需要从小在国家馆阁内学习,只不过太子还要在这些学习内容之外,学习专属于太子的知识。比方说在行政管理之中的内容,比如说太子需要懂得的礼仪规范,所以东宫内会安排三师,三少。《大戴礼.保傅》之中记载,说明这些就是负责教授太子这些知识的大臣。
《大戴礼.保傅》之中记载:
“昔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卫太保,周公卫太傅,太公卫太师,即三公”。
繁荣的唐朝政治
一般皇帝在给太子选师傅时,也会考虑诸多的因素。不仅要选一个位高权重的,还要选一个有真才实干的。像前朝的老臣,或者当代的名臣都在统治者选择的范围内。唐朝时期唐太宗就曾经让房玄龄担任过太子承乾的师傅,当然也不乏有许多统治者,会选择亲自去教授太子理政。
可以看出,唐朝的皇储制度还是相当完备的,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很全面。在这样的制度下,培养出的太子,最后大都成为了德才兼备的君主。而且唐朝的大部分时候,还是能够按照这一皇储制度去执行下去的。
二、对标实践——皇储制度继位施行顺利
唐朝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够按照这一皇储制度去继位,执行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像唐高祖时期,在其即位之后就将自己的长子封为太子,这个时候就是按照皇储制度的正常流程去施行的。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高宗软禁起来,并且直接太子李建成给杀掉了,无奈之下高祖才改立太子的。
等到李世民即位之后号称唐太宗,虽说自己不是长子,但他即位后却是立长子承乾为太子。后李承乾发动叛乱,最后被废为庶人,之后李世民才将晋王立为太子。唐高宗即位之后也是延续皇储制度,立长子忠伟太子,后来忠被废为庶人,李显才有机会继承皇位。
唐太宗画像
甚至包括唐朝时期另一个政绩比较高的皇帝玄宗,在其即位之后,无一例外还是将长子瑛封为皇太子。只不过瑛遭到武惠妃的诬陷,最后被玄宗给赐死。然而即便是赐死了瑛之后,还是选择把最年长的皇子亨立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
此后,一直到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哀帝时,整个唐朝的皇帝都是按照皇储制度下,立长的继位标准去册封的皇太子。即便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有的太子并没能顺利即位,但是依旧无法否定这一制度的实施力度。
包括在唐玄宗时期,李瑛在被废除之后,当时的丞相李林甫一直在规劝立寿王为太子,而唐玄宗本身也的确比较偏爱寿王。但是在思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将年岁较长的忠王立为太子。这就能够看出,唐朝的各个统治者,都有在遵循这一立储原则,较好的执行这一皇储制度。
当然,这些册立太子的事实,只能说明皇储制度的施行情况,并不能说明这些太子最后都能继承皇位,依旧会发生夺位的现象。而且本身皇储的确立,也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来自各个方面,虽说最后拍板决定的还是皇帝,但是这些外在的因素,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统治者的决策的。
三、受多重因素影响——诸多外在条件左右着皇储的确立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册立太子是关系到政权稳固的大事,虽说唐朝时期主要实行的是皇储制度,但是从真实的历史情况来看,皇帝的地位依旧不太稳固,这是因为太子的册立也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房玄龄画像
像唐朝时期不少皇帝都不是通过立长制度继位的,唐太宗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不仅没有被后人耻笑,反而不少人赞颂了他的丰功伟绩。唐太宗的经历,给之后不少的皇子一定的启示,纷纷认为,自己可以效仿唐太宗的做法,于是就会出现夺位的现象。
虽说唐朝时期对于册立太子有专门的皇储制度,但实际上最后还得由统治者去决定,这个时候也就意味着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转变。毕竟每个统治者的性格和经历都不一样,这就使得他们的喜好也不同,不少皇帝可能并不欣赏长子,反而偏爱其他的皇子,这也有可能影响到最后他的选择。
一般来说,每一个皇子背后也都会有大臣的支持,这些大臣都会向皇帝劝谏,来展示这个皇子的能力,想要以此来影响皇帝册立太子的决定。而这些意见,也的确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皇帝的选择。尤其是那些势力强大的权臣,他们的意见对皇帝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像唐太宗在立李治为太子之后,又因为偏爱李恪,于是想废除李治,但是当时的丞相长孙无忌的一句话,就让唐太宗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史记》中记载着,长孙无忌对太宗说:“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至重,岂可数易?”
唐朝妃嫔
还有不少皇帝会根据皇子的生母,去考虑册立太子之事。一般来说,如果生母的权势比较高,比较受宠,这种就更容易被册立为太子。像李瑛,就是在武惠妃受宠之后,因为她跟玄宗说了不少坏话,还做了不少事诬陷太子,才被玄宗给废掉的。
结语
从唐朝的政治发展情况去看,这一时期王权得到了集中。也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才衍生出了皇储制度。不过这一制度也延续了前朝的许多传统,比方说立长立嫡方面,同时也做出了许多的完善,像设立了东宫来专门负责管理太子的日常事务,这些都是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之举。
虽说唐朝的立太子之事还是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是会出现皇位争夺的情况,但是与封建社会的其他王朝相比,唐朝在确立了皇储制度之后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王朝的局势得到了稳定。
而且唐朝的这一皇储制度对于之后历代王朝来说也是一个借鉴,不少统治者也是效仿唐朝,即位之后便设立太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