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日本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个矛盾且复杂的人物,石原莞尔。

他是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是“石原构想”的提出者,是“不扩张派”的代表,同时还是许多人口中的“日本第一兵家”。

“自我成就,自我毁灭”,他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有人说,倘若日本当年坚定执行他的计划,侵华结局或许都会难以预料,真的是如此吗?

一 、是天才还是疯子?

1889年,石原莞尔出生于日本鹤岗。

他的家庭环境很不错,父亲是当地警察署署长,也是武士道精神的狂热信奉者,这对石原莞尔造成巨大影响。

入学前,石原莞尔就表现得“格外活泼”,入学后,石原莞尔更是很快就从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

有人说他是天才,因为他热衷于课外读物,在课业上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可成绩依旧非常好,曾经以第三名的成绩从仙台学校毕业。

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时候,他差一点就拿到了天皇御赐的银怀表。

银怀表只奖励给毕业生中的前五名,石原莞尔本来是能拿到的,因为他毕业成绩排名靠前。

可是因为同老师关系恶劣,他的“品行分不高”,就这么掉到了第六位,而陆军大学不搞品行分,所以他拿了第二。

独属于“天才”的傲慢,这时候就初露端倪了,后来进入军队他和长官关系也不好,所以才从32联队被调到了63联队。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尝试要改的意思,与东条英机交流的过程中一度把对方“怼”到怀疑人生。

有人说他是疯子,不仅是因为他不合群,更因为他做起事情来肆无忌惮,在上学的时候就频繁给学校捣蛋,甚至公然开设赌局做庄。

他的同学说:

“聚在这家伙身边的,都是些流氓、黑社会似的人物,正常人很难和他相处,更别说做朋友了……”

那时候石原莞尔被人们称作“7号”,而这个称呼在当时的日本,也有精神病人的意思,由此可见大家对他多么的厌恶。

石原莞尔对中国的态度也非常“怪”,一开始他对中国非常向往,也比较友好,认为“中日一家”,应该联手对抗西方国家;

可当他来中国深入考察一番后,观点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逆转”,他开始鄙夷、敌视中国。

原因无他,石原莞尔认为当时的中国实力不强,而且还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对于日本来说“不算是威胁”。

与其合作,不如直接实施兼并策略。

与此同时,他还有着亲身经历。

石原莞尔装成扛包苦力在中国生活的时候,曾经干了大半个月却没赚到钱,仅剩的一个铜板还被警察抢走了。

当时他被扒光了衣服,差点被打死,这使他深信不疑: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中国民众,不会对那些当权者有什么认同感,就算日本真的打进来,这些人也不见得会抵抗!”

受这种念头唆使,石原莞尔发动九一八事变,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二 、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凶手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那天,东北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

正在治病的张学良感觉身体状况不错,起了兴致,邀请一众政要去看戏;

东北代理长官和总参谋长家里都是人来如簇,只不过前者在办丧事,后者则在办老父寿诞。

各国驻奉天代表还在莺歌燕舞,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声爆响,紧接着就是不绝于耳的枪炮声。

旅顺关东军本部大尉片仓衷刚结束在华同学会回家,就被一个电话惊醒了。

“中国军队疯了,他们袭击警备队,破坏铁路,正在和我方军队交战。”

一身酒气的片仓衷只感觉冷汗涔涔地冒,他连忙给参谋们打了电话,通知大家到三宅光治参谋长住宅紧急集合。

结果到那一看大家就发现不对劲了,旁人都衣衫不整,甚至穿着浴衣就来了,可石原莞尔穿的却很整齐。

不仅如此,这个家伙甚至佩戴了勋章,“脸上带着高傲的神情,仿佛刚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似的”

后人回忆这段历史时常说,是日本少壮派挑起了争斗,这里的“少壮派”指的其实就是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

这些家伙认为日本上层已经腐朽了,正在拖国家的后腿,所以他们在没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挑起了战争。

当时,在是否立即开战这个问题上,日本人分成了三派。

位于高层的内阁官员认为时机未到,不能打,毕竟东北军的数量是关东军的几十倍;

关东军方面急于建功,认为完全可以打;

而日本陆军中央部则在中间和稀泥。

最终,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等关东军干部还是出手了,他们以“下层推动上层”这一方式挑起了战争,让我国东北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

时至今日,我们也很难接受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

要知道当时东北军有40多万人,光是正规军就有27万人,其中17万人驻扎在奉天周围。

他们武器精良,人员充沛,完全能把只有10600人的关东军赶出东北。

其实,北大营的东北军并不是没有抵抗,可“不抵抗”的命令压在头上,他们也只坚持了一夜就无奈撤走了。

而日本本部方面,直到这个时候还是不支持关东军的行动,让他们“别闹了”,可惜此时已经迟了。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相关消息已经泄露了,参与密谋的花谷正在回东京筹款的时候喝酒上头,就把这件事给说了出来。

日本外相得到消息后,当即展开质询,其他内阁成员也对此表示反对。

他们一边申斥关东军,一边让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去阻拦石原等人行动。

然而,事情发生了两个意外:

一是建川美次表面不说,背地里是支持开战的,所以他一路上故意拖延,到了地方也没有说明来意,主打一个“暗中站台”;

二是石原莞尔等人立功心切,被发现后非但没停手,还加速了计划。

等到正式开战,关东军发现真有“机会”,日本本部要求“勿扩大战端”也没用了。

他们反过来给参谋本部发了一封电报,上面赫然写着:

“今已下定最大决心,所有军士勇猛扑进。”

没多久长春沦陷,南岭大营也遭到攻击,日军在这里遭到了短暂阻遏,用了七个小时才完成占领,随后黑龙江主要城镇基本全部沦陷……

短短一天,我国20余座城市被敌人侵占,四个月零十八天,东北三省和一个特区都落到了日本人手中。

随后战火更是烧向全国,这对于国人来说,实在太惨痛了,反倒是石原莞尔等人“加官晋爵”,名利双收。

只是当时的石原莞尔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他引以为傲的这次行动,未来以回旋镖的形式残忍地轧断他的军国梦,也将日本彻底带到深渊之中!

三 、惨遭抛弃的石原莞尔

其实,早在1928年石原莞尔就已经对我国东三省虎视眈眈,他在“石原构想”中指出:

“世界分为东西两边,分别以日本和美国为核心,双方必有一战,打美国要先打中国,打中国要先占领满蒙,这样才能维持繁荣,我的胜利……”

这里的“满蒙”,指的就是我国东北地区,而先打满蒙不是为了和我国开展全面战争,是为了解决日本资源不足的弊病。

东三省极其富饶,在石原莞尔看来是极其适合的“后方基地”,所以他才力主谋划九一八事变。

占领东北三省后,石原莞尔的态度有了一些转变。

他不支持武力征服,想着用教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把东北三省变成日本的一部分,然后以其为基础,直接和美国开战。

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极其阴险。

而日本如果放弃继续在华扩张,蒋介石政府说不定真的会妥协,到时候很难说局面会发展到怎样的境地。

不过,石原莞尔的这个计划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因为他直接把自己从“少壮派军官”中孤立出来了——

你石原莞尔凭借九一八事变功成名就了,转头跟其他人说放弃扩大战争,以教化的方式侵吞东北,那其他人还怎么战场立功、加官晋爵呢?

因此,石原莞尔的话根本没人听,他的那些“后辈”全都把他当作榜样,没事就想着“以下克上”,复刻石原莞尔的晋升之路。

一时间各种事变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中七七事变直接让石原莞尔等不扩大派看傻了。

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不同,并非事前策划,而是源于“偶然”。

可事变发生后驻屯军和关东军将此视为“良机”,不管不顾地开始扩大战端,内阁这次也站在了石原莞尔等人对立面,最终中日战争全面开打!

期间,石原莞尔等人计划和蒋介石谈判,给全面侵华战争“踩刹车”。

可东条英机等人根本不理他,反而还认为他已经是个“没用的废物”了。

因此,1938年东条英机升官后,代理了关东军参谋长半个月的石原莞尔最后没能接班,反而被矶谷廉介“后来居上”。

石原莞尔随后提出的“三项建议”更是被矶谷廉介全部拒绝,气的石原莞尔选择了“不请而辞”。

要不是板垣征四郎从中斡旋,石原莞尔恐怕早就被东条英机丢到精神病院里去了。

即便有人帮忙,石原莞尔后来还是被架空,1941年更编入预备役。

野心勃勃的石原莞尔,最后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属实可笑。

而这个人晚年的各种经历,基本也都是围绕“可笑”二字展开的。

四 、“可笑的石原莞尔”

首先,可笑的是石原莞尔这个人反复无常的态度。

1945年日本投降后,诸多战犯都将迎来清算,石原莞尔不想被波及,于是给自己安了个“被迫害的和平主义者”的帽子,为此还出了不少书喊冤。

因为那次审判是按照东条英机“划界”的,而石原莞尔和东条英机关系是出了名的差,他最终并没有被划入战犯名单。

按理说得偿所愿应该高兴才对,可石原莞尔反过来不乐意了——身边的人都有我没有,那我多没面子?

怀揣着这样的念头,石原莞尔在接受调查的时候大放厥词:

“满洲事变的中心人物就是我,结果我不是战犯?你们逻辑太可笑了!”

可不管石原莞尔怎么叫嚣,他最终还是没上名单。

当年跟他一起共事的人基本是甲级战犯,差一点的也是战犯,偏偏他没被列入名单。

据说他后来一直因此耿耿于怀,只能说“疯子”这个名头是真适合他。

其次,可笑的是这个人的死因。

这么一位自命不凡的野心家,死因居然是因为被自己的军刀捅中裆部,尿道口撕裂长期尿血最后引发了膀胱癌。

有些人将他称为“日本第一兵家”,其实言过其实了。

这个人的确有些才华,不过缺乏战略眼光,光是在日本军中掀起“违规抗命、以下克上”这种风气,最后还因此而失败,就足以证明此人没什么好吹嘘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

“石原莞尔要是真的那么厉害,就该在九一八事变后自杀。”

这当然是戏谈,九一八事变不是石原莞尔一个人策划、一个人发动、一个人获利的,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都罄竹难书。

石原莞尔靠着九一八事变“一飞冲天”,又在七七事变后“戛然而止”,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个罪恶深重之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当年日本沿用石原莞尔的策略,结局是否会改变呢?

答案是否定的,过程或许会多上许多波折,比如说日本在满蒙站稳脚跟后,逐步走上以战养战的道路。

可日本战败这个结果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侵略战争是不义的战争,会遭到世界人民共同抵制。

最重要的是,九一八事变和东三省沦陷已经激起了国人的愤怒与不满,我们不会坐以待毙,让日本人予取予求,最后还是回到一样的道路上。

参考资料

《九一八事变80周年祭:张学良遇难辩白的灭顶之灾》 中国新闻网

《日本的战争扩大派是怎样PK掉不扩大派的》 抗日战争纪念网

《近代日本是如何走向军国主义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