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凌晨4点,值夜的宫女惊讶地发现,已经病了很久的慈禧居然早早地从床上坐起来了。
       宫女不敢怠慢,赶紧伺候她穿衣服,然后负责梳洗的人也进来了。
       梳洗的宫女们也很诧异,今天的老佛爷精神头似乎格外足,完全不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
       早上6点,前来议事的大臣们也发现,老佛爷的气色很好,对14日傍晚去世的光绪帝身后事询问得也很详细,还对一些事做了特别交待。
       说完光绪帝的身后事,又谈了新帝溥仪继位之事,甚至还商议了为后宫嫔妃们上尊号的事。
       一晃,已经到中午了,午膳还没上齐,忙碌了一整个上午的慈禧突然昏厥。
       太医急匆匆赶来后,仔细给老佛爷把过脉,又小声商量了一会儿,才汇报说,老佛爷是身心俱疲,导致夏天得过的严重痢疾又犯了。
       果然,慈禧醒来后,在很短时间内排泄了两次,腥臭异常,而且还有脓血。
       下午2点45分左右,这个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老佛爷闭上了双眼。
       一个宫女按照她事前的安排,把一颗鸽蛋大小的夜明珠放到了她的嘴里。




       1852年,17岁的慈禧因选秀入宫,成了咸丰皇帝的兰贵人,仅仅2年之后,她就晋升为懿嫔。
       又过了2年,年轻的懿嫔生下了儿子载淳,母以子贵,又晋升为懿妃。她在妃位上,也仅仅待了一年,就又晋升为懿贵妃。
       也就是说,从她17岁进宫,到封为贵妃,只用了5年的时间。
       这上升速度,综观整个后宫史,没几个人能匹敌。
       由此可见,年轻的慈禧除了长得漂亮之外,肯定还有取悦皇帝的特殊本领。
       据历史记载,咸丰帝的龙体本来就经常欠安,加之其当政之时,内有太平天国作乱,外有英法两国虎视眈眈,心力交瘁的咸丰帝经常感觉精力不济。
       而慈禧通文墨,又爱表现,所以咸丰帝常让她代替自己处理一些奏折,甚至在一些事情上,还允许她发表自己的见解。


       也许,慈禧对权力的贪恋,早在这时就埋下了种子。
       1861年,咸丰帝英年早逝,慈禧5虚岁的儿子载淳登基,成为同治皇帝,她再次母以子贵,成了西太后,和东太后慈安共同辅佐新君。
       咸丰帝死前,曾把政事托付给肃顺等8位顾命大臣。
       刚开始,这8位顾命大臣并没有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还上奏章说,大臣拟定的谕旨,太后只管盖章就是了,不要做任何修改。
       8大臣的嚣张让热衷权利的慈禧内心很不爽,她联合慈安,又串通了恭亲王鬼子六奕,搞了个辛酉政变,把8个顾命大臣全处理了,然后开启了“两太后垂帘,恭亲王辅政”的新政治格局。


       同样因为慈禧贪恋权力,同治帝5岁登基,一直到17岁大婚前都没有亲政。
       后来再不交权实在说不过去了,她才为同治帝举办了婚礼,移交了权力。
       可是,同治帝对慈禧为他选的皇后并不喜欢,反倒喜欢一个普通嫔妃。
       这一点,让慈禧又很不爽,她经常出恶言干涉同治帝的后宫生活。
       结果皇帝一气之下,竟偷偷出宫,去风月场所寻欢。
       同治帝亲政仅两年后暴病身亡,坊间都传言,同治帝是死于花柳病。
       同治一死,又得再立新君。
       而在慈禧的恶意干涉下,同治帝连个子嗣都没有,该立谁呢?
       这时的慈禧选了虚岁只有4岁的载湉作为新君,更可见其心机之深。
       首先,作为同治帝的生母,她没有为儿子过继子嗣继承大统,而是选了和儿子同辈的载湉做皇帝,那她还是太后。
       载湉只有4岁,不能亲政,她这个太后又能顺理成章地掌权了。这个载湉,就是一生悲苦的光绪帝。


       1875年,光绪即位,太后垂帘,奕辅政的政治格局再次上演。
       奕在清朝皇室中确实是特别有才能的一个,当年咸丰驾崩前,之所以任命了8个顾命大臣,而没有对奕委以重任,也是忌惮他的能力。
       而慈禧一方面利用他坐上高位,另一方面对于他在大臣及外国使节中的影响力也颇为忌惮。
       据说,奕这人还不拘小节,在光绪和慈禧面前多有失仪之处。
       1884年,慈禧借中法战争失败之机,罢免了以奕为首的整个军机处,史称“甲申易枢”。
       自此,她独自站在了权利的顶峰。
       1889年,光绪皇帝大婚,慈禧仍然不甘心完全让出权力,依然训政。
       1898年,羽翼渐丰的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推动下实行变法,一方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一方面也想借此达到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目的。
       可是,朝廷中那些既得利益者,怎肯让皇帝如愿?
       他们纷纷到慈禧面前哭诉,而慈禧也不容忍光绪帝这样“胡作非为”,她再次发动政变,把光绪帝软禁在了瀛台。
       按照慈禧的本意,她还想废除光绪帝再立新君的,事实上,她连新君人选都确定了。还是全体大臣和各国驻京公使的一致反对,才让她被迫放弃了这一决定。




       1908年夏天,慈禧贪凉,吃了许多寒凉之物,结果患了痢疾。
       当她的病势沉重时,一直软禁在瀛台的光绪帝也一度出了病休危重状况。
       到了秋天,慈禧的肠胃总是时好时坏,动不动就拉肚子,身体日渐衰弱。
       为防不测,她在11月13日下诏,让载沣之子溥仪到宫内教养,同时加封载沣为摄政王。
       11月14日傍晚,只有38岁的光绪帝在瀛台驾崩。
       光绪帝死后不到20个小时,慈禧也在仪鸾殿驾鹤西去,享年74岁。
       光绪帝去世时只有38岁,死在了慈禧前一天,这让许多人对光绪的死因充满猜测。
       虽然光绪帝被软禁后,身体一直不佳,但据一直为光绪看病的御医说,光绪驾崩前10多天,身体状况已经明显好转,在慈禧死前突然驾崩不合情理。
       联想到慈禧之前生重病又缓和后,光绪身体出现的反复,有人推断,光绪皇帝突然驾崩应该和慈禧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有关。
       因为,以慈禧多年来对权力的执着,她害怕自己死后,被压抑多年的光绪帝做出什么她不能接受的事情。
       只有让光绪死在前面,才能免除她的后顾之忧。




       当然,这所有的一切,在当时只是猜测。
       但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人们的猜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因为早在战火纷飞的年月,光绪的崇陵就被盗掘过。
       为了保护文物,国家曾在1980年对光绪地宫进行了善后清理,还顺便提取了光绪皇帝的头发、遗骨、衣物等。
       2003年,有关部门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对提取的这些物品进行了检测,发现光绪的头发里有极高浓度的砷元素,也就是砒霜。
       那么这砒霜是不是作为防腐手段涂抹在尸身上的呢?是不是光绪生前服用的雄黄、朱砂等药物造成的呢?
       相关部门通过进一步检测,排除了这些可能性,因此坐实了光绪是被毒杀而死的结论。
       看来,慈禧这个女人还真是不简单!
       从1861年咸丰驾崩,她一共发动三次政变,前后三次垂帘,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她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临了,还先处置了苦命的光绪帝,才肯含着夜明珠西去。
       作者:柳岸花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