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剧王”标签背后,是时间打磨出来的IP改编标杆。 文|黎河 刚开播,第二季“名场面”依然不断。 “我这眼前哪有人啊。”太子在抱月楼装疯卖傻,对抗二皇子的挑衅,却一直假装看不见眼前的范闲,仿佛憨态可掬。二人之间的紧张冲突中,夹杂着一丝诡异喜感。通过荒诞幽默的方式,前期所累积的压抑情绪得以释放,观众在熟悉的喜感与爽感中体验着戏剧情绪的交融,格外酣畅淋漓。 时隔五年,《庆余年第二季》于近日开播,来自于家族、江湖、庙堂的全新考验,主人公范闲又会秉持怎样的正义、良善,开始新的人生征途? 阔别五年的“庆”味, “喜感”“爽感”熟悉且浓烈 随着范闲假死脱身,复活入局,第一季那个令人熟悉的博弈智斗、人性幽微的世界又回来了。当他们回到京都,看到满城的悼念活动,“诗文未见出其右,大庆栋梁范安之之灵位,也姓范,范安之是谁”,范闲一句“我呀”让观众感慨“味儿”对了。搞笑段子与紧张刺激剧情交替出现,节奏张弛有度,“庆”味十足的笑点在剧情推进中也带来了不少惊喜。 《庆余年第二季》中的“小包袱”不断推进“喜感”,每一个都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小包袱”不仅仅局限于剧情中的人物和情节,还涉及到许多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甚至一些新出现的网络热梗,让这部剧的“喜感”能更贴切的保留,例如“yyds”(永远的神)等网络用语的出现,让观众会心一笑。 要如何向庆帝解释自己的“假死欺君”?面圣时分,生死时速。范闲跪在地上,一只七星瓢虫在他面前挣扎翻滚,久久翻不过身。在陈萍萍的掩护下,范闲来到庆帝面前,刚一进来就是噗通一跪,他语气哀痛,神情恳切,倾诉对帝王的忠心和对国家的热爱。“罪臣范闲,假死欺君,死不足惜。”庆帝躺在床上,看都不想看他,就一个字:滚!从细节之处,把帝王形象从高高在上变得尤为接地气。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巧妙的镜头语言当中,范闲不服输,不认命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了。当范闲跟庆帝做完检讨后,即便那瓢虫无法翻身,他也要用自己的手帮它强行翻身。这一刻,他不想再作为一枚棋子,他要化身为棋手,主宰自己的命运。瓢虫飞走,范闲也就活了过来。 与此同时,《庆余年第二季》的“爽感”继续火力全开,范闲的每一步棋局,都令人目不暇接。如范建那暗藏玄机的支持,庆帝的谋略调度,还有陈萍萍那探不透的深意,每一个环节都让棋局重新变得扑朔迷离,每一次对峙都是一场精神的角逐,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而又欲罢不能。 为什么越看越爽?这主要源于创作者巧妙融合的安全感与不安全感。剧中,主角范闲拥有强大的背景和人脉,如“爹爹天团”所赋予的全方位支持,为他构筑了坚实的安全感基础。但各种戏剧性不安全因素又增加了情节的跌宕起伏,让观众在心理舒适区内体验到紧张刺激,从而深度代入剧情。 逐渐清晰的“范闲精神”, 是勇敢守护正义的主动成长 “孩子没救出来,您那五百两我也给您搭进去了。”为了替父还债,老金头的女儿一念之差,卖身进了抱月楼。老金头拿着范闲给的五百两,不但没有赎回女儿,反而还被抱月楼的人毒打,最后面带悲愤,含恨而终。 《庆余年第二季》中,封建社会“草菅人命”的世道让那个曾经把“我要回澹州”挂在嘴边的范闲消失了,而是怒吼道,“抱月楼买卖人口,逼良为娼,这些人受的委屈该怎么算?”在家族、庙堂、江湖的诸多危局之中饱尝人间冷暖后,他经历了一个发现世界真相并寻找自我的过程,也让他对封建社会中的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个过程使他逐渐觉醒并向整个世界发起挑战,勇敢地向着叶轻眉曾描绘的那个理想世界进发,守护他心中的正义。

在不断对抗和不断失去退路的过程中,范闲完成了真正的成长。正如王倦坦言,通过三年的沉淀与推翻重组创作的《庆余年第二季》剧本,着力更多的是挖掘剧中人物的另外一面,以及打造出一个更“深”的故事。他透露,范闲在第二季中将实现自我觉醒,“如果说第一季中的范闲还是个棋子,那第二季里他成为了棋手。” 范闲在《庆余年第二季》中的价值观转变,从个人自由享受转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实现了从个人到国家社稷层面的价值转移,具体而言,范闲在这部剧中的成长刻画,是通过思想碰撞、角色成长和对外影响等多个方面来呈现的。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信念的人,这是他个人成长的体现,也是整部剧集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除此之外,剧中塑造了多个个性鲜明、丰满的角色,陈萍萍忠诚隐忍、范建重情重义、庆帝英明决断、范若若聪明执着、林婉儿坚定天真、大皇子憨直勇武、北齐大公主自尊可爱等,都一同构建起《庆余年第二季》的黄金群像。这些角色让观众找到代入点,产生共鸣。他们各异的性格、彼此交织的关系与人性中的善恶、贪嗔痴等元素在剧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人物写好了,故事的根基才得以稳固,后续剧情也因此愈发精彩。这些角色为剧情注入了生命力,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突围之上更要长效创新, IP改编大男主剧故事“未完待续” IP改编大男主剧基本很难做到兼顾流量与口碑。如果说《庆余年》第一季让观众看到了类型突围的可能,那么《庆余年第二季》则进一步让类型创新成为常态。总的来说,这部剧通过幽默逗趣和巧妙的语言处理,成功地稀释了庙堂与江湖的沉重哲学意味,同时淡化了命运感带来的无奈情绪。 在男性题材不被看好的市场中,《庆余年》经过五年时间还能重新一开播便成为“剧王”,这也绝非内容本身能够解释的。重新梳理它对行业的影响,一方面它在类型表达上,既有传统古装悬疑的风范,又加入了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武侠、喜剧、智谋等元素,难以界定却又极具魅力,这有力地影响了该类型作品的整体创作环境,在行业中起到了引领的重要作用。

《庆余年第二季》通过打造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却又立足于现实精神的艺术世界,运用高雅低饱和的色调、简单而精确的声效、丰富多变的景观、多元的叙事方式以及留白或写实等艺术手法,满足了观众心理层面的需求,又构建了一个富有历史、习俗和文化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中,仿佛存在着自身的运行规律与发展法则,让人感受到故事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超越了传统叙事模式的边界。 在《庆余年第二季》中,剧情并不局限于过去对生存之道的诠释,更注重还原处事之理和本心之真。这种对个体选择主动性的突出展示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动力,同时也反映出创作者对庙堂与江湖的全新认知。这部作品不局限于某一维度的叙事,而是通过丰富的人物关系、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独特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复杂的故事世界,展现出多种时代精神,从而成功地突破了IP改编大男主剧的固有框架。

另一方面,《庆余年》两季的“建设性改编”不仅有文本层面的价值,也生出更多产业向、模式向的宝贵经验。众所周知,猫腻的书并非简单的男频爽文,原著不仅很开脑洞、设定新奇,而且作者在热血爽文的框架下融入了人文的思考表达,于是忠于原著不是唯一的指标,如何提炼并保留原著的精髓、并使之符合影视化的语法和转码规则,才更是改编的重中之重。这部剧的“扩写”与“简笔”都让人物和故事更加的饱满,有了更多符合视听观看习惯的“小高潮”。 更重要的是,第一季的爆火,更符合商业逻辑的做法是快速推出续季吃尽流量。但时隔五年,面对可能早已变化的媒介环境、受众审美等,《庆余年》第二季依然凭借其稳扎稳打的创作,以36集的体量去展现一部高质量的作品,这是时间的礼物。这不仅开拓了国产剧创新的新维度,也塑造了IP续季改编的新标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