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世界各国的人民都经历过一段谈传染病而色变的时代。传染病之所以可怕,并非因为它的致死率高,而是因为它的传播性极强,也极容易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无法逆转的染病狂潮。所以在传染病盛行的年代里,人们几乎呈现出了人人自危的状态。

而不幸感染上传染病的人,也会因时代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在中世纪的欧洲,染上麻风病的病人,则会经历一场“神性”与“人性”的拉锯战。为何在麻风病流行的过程当中,会有这两种不同精神状态的冲突?这种拉锯战与中世纪的宗教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疾病传染,结局惨淡

若以我们今天科学技术相对发达的时代之人的眼光看来,麻风病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疾病。它虽然传染性强,但是并不可怕。在足够多的科学数据和研究的支撑下,我们也找到了对抗麻风病的举措。

可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至少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认知是十分有限的。

当时,麻风病在西欧社会盛行。由于十字军东征,这一疾病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扩展。他们把麻风病的种子带到了欧洲大陆的各地,也让不少普通人受到了疾病的折磨。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患上麻风病的人,生活是极其痛苦的。

他们的身上会起不少大大小小的水泡,这些水泡即使破溃,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完全愈合。它们会在病人身上留下不可逆转的痕迹,有的甚至会发展成种种斑疮,看起来十分可怕。而病人的免疫系统也会受到病毒攻击,原本一些并不可怕的小疾病,在这种时候也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

而且,麻风病的存活期是很长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患上这种疾病,那么他接下来20多年甚至更多时间的生活都会受到疾病的折磨。如果营养不良,或者是身体受到攻击,那么疾病的反应还会不断加重。

正因如此,这种疾病才会被称为是穷人病。富人生了病,或者是贵族阶级遇到麻烦,他们当然可以采取最为迅捷的措施来抑制病情的发展。而没有营养不良的情况,他们也很不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但是穷人的得病率却是最高的,一旦患病,他们大概率也会束手无策。

另外,患上麻风病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生活。即使病好,他们身上的种种痕迹也无法消退。所以在别人看来,他们就是染过病的人,他们的身上也许还会携带着病毒的基因。因此,大家都会不自觉地对他们排斥。

这就是“人性”最本真的体现,人人都会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利己义的思想。他们不会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麻风病人造成伤害,也不会去思考这一类社会弱势群体该怎样重新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他们所能考虑的,唯有自己的得失利弊。

所以,一旦患上麻风病,那么这个人的生活将会糟糕得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会被视为上帝的弃儿,会被视为天生的罪人,会被所有人远离。

不仅如此,他们还需要自觉地交出自己所有的财产,而后统一入住到麻风病医院当中。医院的医疗环境自然不可能多么优越,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也不可能全心全意的照顾这些麻风病人。

所以总的来说,他们也许过着一种生死有命的生活。

有不少人在研究中世界欧洲的这段麻风病历史时,会说:“这是一段可怕的历程,病人们我的遭遇让我们切切实实地看到了欧洲人的“人性”。”

可是,疾病在反映社会“人性”之外,我们也还能看到“神性”与“人性”的拉扯。

宗教思想,不断强化

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思想大行其道的欧洲。每一个国家的国王,都有可能会匍匐在教皇的脚下,以亲吻教皇的靴子为荣。由此可见,教皇才是真正在世俗社会中占据着至高无上地位的人。

而他所代表的宗教思想,自然也会统治着欧洲人的头脑。他们可以用宗教的名义在社会生活中大肆为自己挖掘个人权利,甚至可以借由宗教的身份而逃脱世俗社会法律的制裁。

这就是宗教的优越性和独特性,这样的特征也成为了中世纪的欧洲的一个时代名片。

在宗教精神的指引之下,人们把麻风病人称为是上帝的罪人。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会患上这样可怕的传染性疾病,那是因为上帝见到了人世间的种种罪恶,所以选择将惩罚降临的人世。而不管是瘟疫或者是其他东西,这其实都是上帝惩罚的一种手段。

那些染上疾病的人,就是上帝真正要惩罚的人。他们要想痊愈,不必依靠世俗社会当中的种种医疗手段,真正需要依靠的是进行宗教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所以,中世纪的欧洲人会专门为麻风病人组织教堂礼拜。不过,麻风病人自己是不被允许进入教堂的,他们甚至会被驱逐出各种公开场合。

实际上,进行礼拜的还是那些自诩为上帝儿女的贵族阶层。他们会为麻风病人祈祷,会祷告上帝:“请尽快去除他身上的罪恶,请如同包容你的子民一样包容他。”

这不正是欧洲人“神性”的体现吗?他们虽然会驱逐麻风病人,虽然会不自觉地对病人进行排斥和远离,但是,他们也会专门组织宗教仪式,也会代替病人去请求上帝的宽恕。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专门针对麻风病人去举行一项“被死亡”的仪式,而这种仪式其实也是中世纪欧洲宗教色彩的典型体现。

在仪式当中,麻风病人们会穿上特定黑色衣袍,站在人们提前为他们挖好的墓地上。周围的人会围在他的身边,向上帝祷告:“你会在尘世中死去,但是你也会在上帝面前得到新生。”

所以仪式当中的死亡,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而是宗教意义上的生命的更迭。在举行完宗教仪式之后,人们会将病人身上的黑色衣服脱下,为他穿上特制的白色衣袍。这一个环节就意味着,他得到了新的、被上帝宽恕的生命。

在这些充满宗教信仰的人看来,死亡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它是每个人现实生命的终点,但它并不代表着生命的完结。因为他们认为,上帝会让每一个纯洁的生命得到永生。所以,宗教精神也成为了指引他们生活秩序的一种支柱。

他们在宗教仪式中所展现出来的对待麻风病人的态度,并不是嘲笑和排挤,而是接纳与包容。这正是宗教信仰之下的“神性”的体现,而这份“神性”又与普通生活当中的偏见共同存在。

因此,我们才会将中世纪的欧洲评价为一场“神性”与“人性”的拉锯战。

东方疾病,也可追溯

事实上,麻风病的传播范围是很广的。它不仅广泛存在于欧洲社会,在东方国家也具有存在的痕迹。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我们会看到明清时期是一个典型的麻风病爆发的时期。清朝的最著名的皇帝康熙皇帝,就曾被传言患上了麻风病。

在正史当中记载,康熙皇帝患上的疾病名为天花。但是根据民间传说,天花与麻风病的发病表征几乎一致。所以有人认为,这是部分中国大夫的误传,康熙皇帝患上的就是麻风病。

他患病以后,身边所有亲近的人都必须远离他。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是当时最关心他的人,苏麻喇姑也是真真实实陪伴在他的身边,照顾他的人。

据说康熙皇帝在病好以后,身上确实也有多发病的痕迹。他的脸上有许多斑疮印记,身上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更多。因此民间有人调侃,康熙皇帝实际上是“麻子皇帝”。

在我们的明清社会,实际上处处充斥着对麻风病这种正常的传染性疾病的污名化。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洁的,他们会扰乱公共秩序,会刻意干扰其他人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们品德低下,道德败坏,才会患上这样一种疾病。

这种社会建构秩序下的凝视,其实与中世纪欧洲人性的凝视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伦理基础之上的偏见。社会伦理不会被打破,那么这种偏见就永远不会消失。

正因为在特定的社会秩序当中拥有着生存的土壤,所以某些社会观念才会根深蒂固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的明清社会是这样,中世纪的欧洲同样也是这样。

结语:

中世纪的欧洲对麻风病人的态度是相当矛盾的,从世俗社会的角度来说,他们排斥病人,也刻意去阻碍病人重新融入社会生活的历程。可是从宗教的角度来说,他们又自觉担当起了救赎者的角色。不管是专门为病人举行宗教仪式,还是日常的教堂礼拜,他们都将病人视为了可以被拯救的对象。而这种拉锯,实际上正是社会伦理的具体体现,也深刻反映出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特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