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视频

今视频客户端讯 去年年底开始,夜校火速“出圈”,有夜校开设的12门课程吸引了65万人在线抢购,并在一分钟内被“秒完”。“夜校热”很快在上班族蔓延,并席卷各地。在南昌,夜校经济发展如何?是否“一课难求”?近日,今视频·长天新闻记者对此进行调研。

上班族流行上夜校

不同于80年代的夜校扫盲,当代年轻人涌入夜校“充电”,更多是调剂下班后的业余时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正成为大家打开夜生活的新方式。

工作日的晚上7点,在南昌县职工服务中心三楼,一间明亮的教室内坐着近20位学员,正在认真听茶艺老师讲课,每张课桌上都摆放着一套茶具供学员动手实操。

今年3月,南昌县职工服务中心开设了第一期夜校课程,除了美妆、烘焙、茶艺、编织、手机摄影等热门课程,还有蓝染、篆刻、瓷板画、成人口才等小众课程,附近居民争相报名。

吴蕊是公检法系统的一名公务员,由于喜欢传统文化,她报名了茶艺和收纳整理课程。“很感谢职工夜校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能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得到提升,上课的老师很专业,在这里学习技能的同时,还结识了很多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吴蕊说,她在外面报的培训班一节课至少一两百块钱,这里一节课不到50元,非常划算。

记者了解到,南昌县职工服务中心开设的职工夜校第一期有12门课程,每门课程一周一节课,上课时间一般在晚上6:30至8:30,一个月4节课的价格在170元至210元不等,少数课程如烘焙课会另外收取一定价格的原料费。

“没想到大家这么积极,课程一开很快人数就报满了,学员来上课的热情很高,所以我们会在四月规划第二期夜校课程。”南昌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赖玲娜介绍,第一期夜校课程接收了200名学员,年龄在25岁到40岁,女性占比超9成。

在基层工作的朱莹平时白天上班繁忙,但下班后依然坚持来夜校学习太极拳和手工编织钩织课。“很庆幸报名成功,上了几节课收获非常大,丰富了业余生活,价格也平易近人,因人数限制还有很多人没抢到名额。”朱莹希望后期能开设更多课程,将夜校福利带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夜校经济站上风口

记者在社交平台发现,夜校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冒头,仅大众点评上南昌青年夜校的搜索结果就有317个。据人民网消息,今年以来,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上,“夜校”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

相比于单一的培训机构,夜校课程设置得更加丰富多元,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兴趣审美。不论是歌舞乐器、美妆烘焙,还是书画茶艺、花卉手作,都是夜校的热门课程。

在打工人被夜校点燃热情的巨大流量下,市场力量嗅到商机争先入场。一些个人创业者抢抓时机加入其中,通过对接培训机构,扮演起了中介角色,催生出新的工种:夜校主理人。

夜校主理人通过各社交平台发布夜校招募信息,将有意向的学员拉进微信群,与各地区的培训机构合作,再根据学员兴趣选择和上课距离进行牵线搭桥,待报名者到一定数量开课后,从中抽取提成。

例如,南昌NG夜校招募并组建了近500人的微信群,课程价格多数为499元10节课。记者以学员身份报名学化妆为由入群,很快被介绍到位于南昌市北京东路梦时代的一家艾飞美妆培训机构,在该机构内,记者见到同样被夜校介绍来的4位年轻女学员。

大部分夜校提供的课程价格约500元10节课,主打的高性价比,是学员报名的主要驱动力。“我刚工作几年,手里积蓄不多,一直想学一门技能提升自己,之前咨询过一些艺术培训机构,可选择的基本都是数千元的套餐课,平均下来一两百元的课时费也不便宜。”在95后学员胡丽丽看来,夜校50元一节课更有吸引力。

夜校模式如何长虹?

“夜校热”能持续多久?“夜校经济”如何长虹?

“现在工作压力都大,社会环境又很卷,年轻人愿意投资自己,在一个定制化的环境中去学习提升。”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发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理念都在发生变化,在价格亲民的前提下,年轻人乐意去跟风接触新鲜事物,这是夜校回归的重要因素。

“有点像当年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资本市场将其作为一种风口投资。”江西省公共关系学会副秘会长吴敏分析认为,目前夜校经济处在一个“风口”,并从一线城市延申发展到二三线城市。

吴敏介绍,夜校经济有一个生命发展周期,等年轻人跟风热情淡下去了,买单的还是运营主体,要长期运营夜校模式并不容易,若缺乏对市场环境的考察,无效扩张会导致后期难以招架。

南昌啡匠咖啡技能培训机构在原有课程基础上,于去年年底加开了夜校模式,每晚7:00到8:30会有夜校学员来学习咖啡手作。“加开夜校算是我们机构新的尝试,后期会考虑将咖啡培训和咖啡销售、咖啡书屋等结合起来运营。”该机构刘姓主理人介绍。

“可以对夜校的多元化进行探索,所以不管是和培训机构合作充当中介,还是培训机构转型成夜校模式,只要合法合规,这种新模式就值得推广。”吴敏说。

“夜校未来的出路,政府部门的助力不可或缺。”吴敏强调,政府部门可对符合要求的夜校给予相应扶持,从创办条件、配套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才能建立起多元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夜校服务体系,夜校经济才能从“走红”到“长虹”。(记者 良保 盛彩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