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娱Talk,作者 | 向向,编辑 | 朱婷

直播的魅力和热度,《歌手2024》算是成功拿捏了。

今晚直播的第二期,又席卷了各社交平台。

《歌手2024》第二期成绩: 

  • 第一名:Faouzia
  • 第二名:那英 
  • 第三名:Chante Moore
  • 第四名:海来阿木 
  • 第五名:汪苏泷 

二手玫瑰(淘汰) 杨丞琳(淘汰) 杭盖乐队(揭榜成功) 黄宣(揭榜成功) 。

在此之前,《歌手2024》首播的余温仍然滚烫,互联网上每个人似乎都在“忙忙碌碌寻宝藏”;短视频评论里忙着挖掘素人大学生,反正“赢了也是大学生,输了也是大学”;音乐平台里除了今晚歌单抢先听之外,还要忙着帮忙挑歌。

第二期节目还没播,那英在其他综艺坦言对直播的焦虑便率先冲上热搜。作为最新的互联网大狂欢,《歌手2024》的参与感确实给的有点足。All in , 带着全民一起玩儿。

而在这其中,那英绝对是这场狂欢的灵魂人物。

为什么是那英?

当叶赫那拉氏的宿命登上微博热搜的瞬间,“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歌手2024》也彻底改头换面,上升成为一场荣誉战。一生不认输的中国网民,在这场情绪到位的定制剧本里,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是时候加入新的对抗赛了。

于是,歌手们忙着备战,网友们也自发开始了新一期的备战。各大小歌手评论下有来自网友的邀请出战,歌手们自发的“请战”下面也有网友热烈的回应。

不过,这届网友们对现场的要求是严格的,在“难听”的热搜车轮战后,谁来助力那英依然是下一轮不变的难题。

就像是命中注定,本姓是叶赫那拉,又在第一期里成了所有人希望的那英,毫无疑问是每一期节目的主角。上期《歌手2024》播完,全网热搜数量甚至达到了1352+,“五旬老太守国门”的贡献有目共睹。

从话题的层面来说,那英本身就是百分百的宠儿——在这个动辄发疯的互联网世界中,她直来直往的性格适配了所有语境。

出道时间太长,那英身上的“梗”量,实在是过于充足。早年间发布地一条微博被收录为经典永流传的表情包,演一部电视剧台词成了魔性的短视频BGM,参加综艺动辄成为最大的热搜词条。

当然,最常见的还是“天后小品”。比如今晚沉默了30秒后的第一句话:“哦,他的手好胖哦。”

有一说一,那英的“小品天赋”很早就展露了,早年间的直言直语太多,随便几个经典事例拿出来,放在今天的明星身上都是一场地动山摇。比如几乎算得上当面评价章子怡“隔行如隔山,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放在今天少说也是个辣评大师。

争议也并不少,但大部分可以归结为“祸从口出”。她也曾吐槽过自己情商不高,在互联网“翻旧账”的势头下,逐渐开始在节目里露出了“高情商”的一面。虽然,“高情商”大部分都是对自己当时脱口而出直言的补救。

但,节目效果是绝佳的。对于无所谓立场只想看乐子的当代网友来说,“那英”毫无疑问是座可以挖掘的富矿。

她在节目里给的反应也实在很足,两期节目,在等待的过程中,因为现场而生动变化的表情,恰到好处的给了网友们发挥二创的空间。而在舞台上,实力为英子保驾护航,也为观众的情绪保驾护航。

对于《歌手2024》的直播舞台,观众永远有一个底气在——至少,我们还有英子姐,不是吗。

变动与野心

当然,英子本身有骄傲的资本。

唱片时代歌手的实绩毋庸置疑,1998年,那英发行的《征服》在亚洲的累计销量超过200万,并拿到了1998年的销售年冠。彼时她还是晚会的常客,她和好姐妹王菲手拉手上春晚唱《相约一九九八》。

或许也有运气加成,第一个签约了台湾唱片公司的那英也成为内地第一个金曲奖得主,一路顺风顺水成了第一个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演唱会的内地歌手,《TIME》时代杂志曾经评价那英拥有“13亿华人最爱的声音”。

基本上,正统的歌手看重的一切实绩与奖项,在她年轻的那几年,都实实在在拿到了。1999年,那英拿到第1届CCTV-MTV音乐盛典最佳女歌手奖;2001年,凭借专辑《心酸的浪漫》和同名歌曲《心酸的浪漫》她一次获得了第12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和最佳作词人奖;2002年,第1届MTV亚洲大奖中国内地最受欢迎歌手奖也被她拿到。

跨过千禧年,在《好想好想谈恋爱》里大怼恋爱的英子还是走上了家庭的路,短暂地隐退。这么一退,唱片时代就华丽而渐进地落幕了。

市场变化从未停止过,难得的是,那英一直拥有不惧怕变动和迎接变化的勇气。

作为以唱功见长的纯粹歌手,唱片不吃香之后,那英也很少再发新唱片了。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开播,那英坐上那把会旋转的椅子,一转就是十几年,十几年里,和无数新人交汇或携手,成了实实在在的“歌坛前辈”。

而在这十几年,她依然在“唱”,偶尔发一两首OST,或者在舞台上把别人的歌唱成自己的。

对歌手来说,唱腔的转变与进化或许是一辈子的课题,早在90年代,歌手的舞台从大型晚会逐渐变动为唱片市场时,那英就已经经历了大浪淘沙,她淘汰了老派的、大收大开的晚会式唱腔,转向学习港台式细腻内敛的咬字发音。

无数同时期的好歌手就这样被留在了原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网友总爱把那英的唱腔和同时期的歌手比较,再评价说那英唱腔变动的润物细无声,保留着自己的音色,却不留一点岁月的痕迹。

但在云淡风轻之下,在观众不被熟知的地方,是日复一日的锤炼。就像为了《歌手2024》早早开始的备战——跑步、健身、养嗓子,实实在在地焦虑到三四点睡不着。

出道这么多年,她依然保持着对舞台的敬畏之心和野心。

重塑的权利

网友们爱玩那英的梗,除了英子本人有趣之外,还得是那英玩得起。

第一期《歌手2024》爆了,那英的镜头几乎被拿来逐帧观看,反复被寻找还有没有二创表情包的空间。

并不止好笑的部分如此,在这一次《歌手2024》之前,互联网以那英为主角的狂欢,或许还要追溯到“刀郎事件”,只是上一次是恶评。彼时抖音评论里对她的负面评价甚至有一千多万条,而那英只是,短暂地沉默了,就像以前无数次被骂时一样。

好在网友们的爱恨总像过眼云烟,翻过这页,那英就又是亲切的“英子”了。

可贵的是,无论是被夸或者被骂,无论是作为被挖掘出来的“独立女性先锋”或是造梗被推出来的“五旬老太独木难支”,她只是一笑置之不予评价。她可以是互联网经典表情包“最烦装逼的人”,也可以是乘风破浪的女团大姐大。

身为公众人物,她给予自己和大众重塑的权利。简单点来说就是,她允许任何人讨厌她。

倘若认认真真复盘,《歌手2024》倘若换上另外任何一个人,或许都不如那英带来的互联网效果。毕竟,并不是人人都有一部“我精神状态有问题”的“出圈代表作”。在放任网友们对自己的形象无数次重塑后,那英原本因为直言直语而引人发笑的所有片段,都成了她本身难得的注解。

她带着一种“率直”在这个充满圆滑的圈子里横冲直撞——就像年轻时,获得第五届全球华语榜中最佳歌曲奖,她直愣愣地鞠躬时直接磕在奖杯上,再吐着舌头笑。

奖杯早就拿在手,笑起来自然从容。

她鲜活又丰满地存在于这个鲜少再见“活人”的内娱世界里,有着历经千帆的从容,她保持着优秀的嗓音状态,时刻准备在下一个舞台上火力全开,但又在灯光熄灭之后,又适时地保持着沉默。

或许理应如此,毕竟,舞台才应该是歌手声嘶力竭表达的地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