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近的中超联赛和亚冠比赛之后,相信很多球迷都感觉,中超联赛的水平可能提升了一些,比赛变得好看了,节奏也快了,进球还想也多了。但是在上周末进行的中超联赛第二轮比赛中,有一项数据着实令人瞠目结舌,那就是在总共打入的16个进球中,外援独揽了其中的15球,本土球员仅由王秋明贡献了一球。这一数据不仅凸显了外援在中超赛场上的强大实力,更暴露出本土球员在进攻端的疲软和无力。这样的局面,无疑给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敲响了警钟。


回顾中超联赛的首轮比赛,虽然本土球员打入了9粒进球,但相较于外援的进球数,这一成绩显然不够理想。而到了第二轮,本土球员的进球数更是断崖式下滑,只有王秋明一人能够破门得分。这样的表现,不仅让球迷们感到失望,更让人们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本土球员进球难,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中超5外援的上场政策,各队纷纷引进更多数量的外援,以提升球队的整体实力。这些外援在进攻端往往扮演着核心角色,他们比起本土球员不仅天生身体和天赋上有优势,而且还比本土球员更具性价比。可以说这些外援完全挤压了本土前锋的生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本土球员很难获得足够的出场时间和表现机会,进球数自然难以提升。


其次,本土球员在技术和战术素养方面与外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虽然近年来中国足球在青训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要想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球员,不只需要足球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其他各个方面的支持。目前来看,足球还是很难和上学以及其他运动争取更多的人才。所以未来几年之内,恐怕中国球员依然很难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和外援竞争,也很难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此外,5外援的上场政策持续下去,一定会导致国字号中轴线核心位置上的真空。踢中轴线上的本土年轻球员,想要踢上比赛,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要么出国留洋,要么下沉到中甲、中乙甚至中冠。困难时,欧洲对于中国球员并不认可,留洋条件坎坷,而下沉到低级别联赛又无法让球员提升更高的水平。久而久之,没有饭碗的位置,估计也不会有球员沾染,也不会有更多的球员选择这个位置,人才一定会断代。中国球员沦为辅助角色,便成了必然。


面对这样的困局,中国足球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加强青训体系的建设,提高青少年球员的培养质量。通过引进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提升球员的技术和战术素养,搭建各年龄青年联赛体系,让球员有球可踢。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


其次,在联赛水平回暖之后,应该优化联赛的外援政策,引导俱乐部进行长远规划和可持续经营理念,让外援辅助中国球员成长,才是正道。


最后,应该加强足球文化的建设,提高社会对足球的关注和投入。通过举办各类足球活动和比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形成浓厚的足球氛围。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足球运动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中国足球。


总之,中超联赛外援火力全开、本土球员进球荒的现象给中国足球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正视问题,把中国足球引导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这样中国足球才能有希望。对此,你怎么看?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点点关注,不再迷路!

作者:枫桥落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